TUhjnbcbe - 2021/8/24 17:24:00
《红河谷》的选题就好。可能这次成功也造成了后来无锡歌舞剧院(江苏民族舞剧团)方面的保守、坚持按《红河谷》的套路模式复制。可惜许多事物看着类似,最核心的部分无法照搬。舞剧《红河谷》最好的不是其哪一项工作突出,而是整体、综合的好。这部大约年首演的舞剧,构思在年,就是冯小宁电影《红河谷》年公映后不久。据说冯小宁知道自己电影会被改编成舞剧后,一分钱版权也不要。可惜那部电影《红河谷》盲目的炸损卡若拉冰川,是非常不应该的事情。可能现在的游客、观众会觉得特别奇怪、不可思议,怎么会有这样的事?但在上世纪90年代,在自然界拍摄或一些古建筑拍摄损毁事件不时发生,还包括动物的遭殃。这是要承认的一种落后、不对。不光剧组的错,可说更多当地部门、相关人士,都没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关于电影《红河谷》选为舞剧题材,无论当时,还是现在,做这个,我认为是有价值的。西藏两次英勇无畏的抗击英*,应该让更多人知道。悲壮和惨烈程度,却是之前很多人不知或不清楚的。当时的英国,也叫人搞不懂其野心决心之大。周知雪域高原的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都是考验,还要过来抢夺、开战,不一般的“利欲熏心”。冯小宁做了那部电影,算我们青少年时一部必看,女主拎颗炸弹哼出挽歌,要知道不算夸张。电影《红河谷》插曲-次仁拉索在“第二次侵藏战争”中,惨烈的江孜保卫战从年4月开始,一直打到7月。多天的作战是西藏近代史上抗击外国侵略者规模最大、最悲壮的战斗。年7月5日至6日,英*共发动七次猛烈攻击,都被同仇敌忾、英勇无畏的藏*击溃。最终,本身装备硬实力就不及对手的藏*直打到弹尽粮绝。7月7日,江孜失陷。藏*顽强打光最后子弹的英雄战士共数百人,全部跳崖,以身殉国,壮烈牺牲。藏族儿女铁血英*,不该被淡忘。舞剧的底色,看得出,发自诚恳的敬重,凝结着赤胆忠心,要用舞剧的方式,让这段历史被铭记、被传诵。舞剧,不会像电影炸冰川、求效果;音乐的感情共鸣、肢体语汇的深入人心,只要做得好,能更直观动人、让观众印记深刻。最终结果,这部舞剧质量完成度,还是不错的。我觉得突出一个特点是不那么具有那会儿(年)舞剧的一些通病,也就是说,有着一定超前性。更可以保留、复排、修改得更精。优点一:可歌可泣的血战到底。这是舞剧该做的事。有力而纵情的致敬、赞颂、鞭笞、揭露。音乐和舞蹈可以很好的为精神思想插上翅膀。优点二:终于令人满意的人物塑造——很多舞剧所谓的人物塑造,都处在一个及格、往80分走的地步上。这部则有了一个中国舞剧里叫人厌恶、憎恨到极点,坏得掉渣的角色:罗克曼。芭友们一听就猜得到,是的,舞剧并没有脱离国内舞剧本来惯常的“中+芭”手段,这部一说要编英国人,直接的,舞蹈语汇,全部——芭蕾!就是这样,跳着芭蕾,跳出了中国舞剧里排得上号且争前几名的“大坏蛋、王八蛋、渣透的丑角、反派”。厉不厉害?正面主角们呢,没有反派那么“光彩”,但也到了85分。男主非常好!憨憨的,帅帅的,可爱可亲。注意跟电影不太一样。改编不错,冯小宁自己好像还担任了顾问。大家为适合舞剧而进行的修改,这部可以算一个好例子。汉族姑娘稍稍有点圣母化,不失不过。得说下女主,这部最有名的女主演员在年遭遇意外导致瘫痪,无法再“足蹈”,见其“手舞”更让人回忆这部,恰好官摄有年的,出事的前一年,大概是这样,记不大清楚。说回角色本身,舞剧中的女主,给了名字叫做“丹珠”,头人女儿,也是我认为中国舞剧上一个排得上号的“人物”,角色塑造不失败,但也不叫单纯的成功,该这样说——编导主创们你们没有心吗?残忍之极。这位丹珠,上辈子是被下了咒么?此生,除了有钱,可谓啥都没有,哦,还有爸爸,不过爸爸在“做善人”的把握上似乎过于美化,名义上很爱女儿,所以女儿才搞得那么任性;但身心深处,不是一个实质能帮助到女儿的人。优点三:朴实叙事手段。反而顺遂、平衡、清楚。可以说要是稍微再过一点,这部舞剧的叙事就会显得有些老套。所幸还是在舞蹈和戏剧均衡上面做到了适度、适当。掺和与交织,并不在意结构手法多么标新立异。更在意故事怎么讲,每一个环节怎么开展、完成、推进到下一个。全剧共分五幕,基本可以说恰到好处完成叙事。故事脉络、人物性格都能比较清楚的立住。舞蹈方面,不能说是明确的优点,属于中不溜。特点是有的,那就是并不是原滋原味跳藏族舞蹈,这也不是一个无锡的团的强项、长处,全部动作就是民族民间、现代、芭蕾混合。大反派最明确、直接,芭蕾动作为主打,贯穿其全部动作。男主以民族民间为主,其余的各种现代舞混合,包括女主,为了展现其优秀的搬腿能力,需要不时就搬腿、片腿、控腿。缺点一:舞蹈动作的不足。这部舞剧是可以改的,有改的价值和必要。有的舞段,比如第一幕整体略弱,清水挂面,不是不可以,比如开头故意的舒缓、没有大动作,大家整体划一表达着一种敬神的庄重感,完全没问题;双人舞本身,也过关,不难看、不单调、不温吞水;可惜是后来,双人舞套路显得少了点。连两位男性角色双人舞的托举都和男女主的一样。缺点二:结尾显垮。整部戏本来不垮;但从女二、男二先后“捐躯”后突然变得冗长感,且进入了一种费力不讨好的编创表演模式:女主强制做戏,哀恸啊、悲愤哪,最终强忍内心煎熬,将两人合葬(其实就是个手拉手),之后去换了一身不汉不藏的衣服,带着一群半人半仙的女群舞,长久表达一番,说白了就是搞气氛。也许实际时间不长,但显特别啰嗦,而且没有足够的舞台张力,平平淡淡,这是要干嘛?战斗没有结束,敌人又不会等着你煽情。最不好是观众都看过电影,知道女主要丢炸弹,可舞剧里就跟突然拎起个天鹅蛋说“天鹅下蛋了”似的,背景就传来爆炸声,舞剧结束。也就是说缺乏更亮的点子来把高潮真正带起来。女主圣洁白衣赴死的一套行头和软绵绵的舞姿这个时候并没有有机产生动人的力量。结尾比较遗憾。就算瑕不掩瑜吧。毕竟其优点,对于今天的人们做舞剧,也是有意义的,至少是个标杆。人物都难做得“活”,可能有的人会说,坏人好做。但做到观众也真恨得牙痒痒级别的,并不多。记得住的舞段,除了女主、男主,以及一些双人舞之外,有“长袖舞”、“节日舞”、“哈达舞”、“天浴舞”、“礼佛舞”、“鼓舞”、“战舞”等等。一幕:秘境奇遇年.西藏,喜马拉雅山麓,红河谷。春来,河流解冻。藏族同胞祭拜狮神(传说文成公主进藏带来的)。女主丹珠直接在群舞中跳舞,她是头人的女儿。对于青年男子格桑,炽热示爱;无奈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这剧编的女主,实在挺残忍,尤其现在来看,也算一部“单身狗慎看”。男主格桑喜欢谁呢?这就来了,大水冲来了一个汉族女生,山妹。格桑救了她、爱上她。而雪山上,英国人罗克曼,咋咋呼呼的。山都咋崩了。差点玩儿完。是藏家儿女们好心救了他。这时女主爸爸,头人,发现他的英国国旗。这段开头营造一种清新肃穆、冬去春来、少女情窦初开同时又向神明许愿的意境,皆由女主与女子群舞完成,气氛可以,舞相对简单。比较喜欢男主带着男子群舞从山坡下来这段舞戏,雪未融化,而一般藏族长袖女子群舞更多见于舞台,这里则是男生们完成,舞得袖子更显长、高、飘、带劲。伴着狂野自在的吼声,契合一股生机勃勃的生命力量。男主的扮相也比较讨喜。表现藏族同胞欢歌和平的音乐、女主“调戏”男主的音乐都好听,有舞蹈性。这段双人舞的“整齐”“错落”属于匠心,表达两人的“迎”和“拒”。而且该剧老会动用绳带类道具,男主挥舞的*色哈达、后来的腰绳等。当音乐变得柔和舒缓,这是男主救助女二,也才是真正爱情产生的音乐。实对女主太狠。至于反派,舞剧没有给什么铺垫,终于,国内舞剧一直以来的“中+芭”顺应产生直接“中”为正,“芭”为邪的动作意图,反派基本都是芭蕾动作,表现他是个西方人,具体是英国,很爱国,随时带着国旗。《红河谷》第一幕二幕:雪域纯情萨格达瓦节。两条主线的矛盾就此激化。女主生气男主不爱自己,爱山妹。反派的轻佻、放浪形骸以及傲慢自大、狂躁无礼暴露无遗。这段开头一段表现节日男女青年欢乐庆贺的舞蹈,音乐也比较好听,动作并不完全采纳民族舞蹈原貌,进行了不少现代编创尤其加入男女主后。而反派妥妥的芭蕾SOLO则十足表达芭蕾对塑造人物个性的可能性。跳出来这叫一个油腻、可憎。再接契合节日主题、唯美的“哈达舞”。反派愚蠢的射鹰行为,彻底暴露了他的坏。人性之恶,在节日的衬托下,更加刺激。《红河谷》第二幕三幕:红河惊涛女主天浴,反派偷拍,山妹怒斥,头人送客。全剧挺有创意的一段戏就是反派痴心意淫西藏这片美哉土地,突然舞台“变出”米字旗,形成又一个小舞台,蒙太奇化,映现一队英*,挥舞*刀,志得意满。诙谐化进行曲有戏虐成分,不太和谐,而从反派的构想出发,可成立。全剧为了悲壮最后喷涌,做了多种情绪、节奏的联合与穿插,来力图饱满多变、丰富性。男主与女二山妹双人舞,定情。男主再次使用绳类道具,这次不是“拒”而是“迎”。唯美、凸显纯净的“天浴舞”。《红河谷》天浴舞四幕:圣殿大义女二礼佛(意即扎根藏区),头人送藏袍以示接纳。女主万分痛苦,自己的爱人已被抢走,且名正言顺了。另一主线,交代时间来到了年,也就是历史上第二次侵藏战争中惨烈的江孜之战的年份。“礼佛舞”。点燃酥油灯,山妹决心永远留在美丽、纯净、民风和善的藏区。女群带来的舞蹈具有神性的色彩、空灵的韵味。礼佛舞随后形成节奏型反差的,是男群带来的“鼓舞”,阳刚、健硕、果断、干脆、隽永、动人。不失为全剧高潮,放在这里正好承上启下:使观众更爱神山大河的美丽西藏红河谷,也让接下来惨烈的战斗更显悲壮力度。为了守住家园、捍卫正义,人们将要付出巨大代价。这就很好的控诉了战争这种反人类行为,进一步讴歌和平和爱。鼓舞该剧为表现战争的恐怖、侵略的无耻,用一排大炮从乐池升起直接面冲背景板的方式,以增加大战的紧张刺激感,造成更强的心理暗示:压迫、大祸、灾难。这才是引狼入室,西藏版“农夫和蛇”的故事开眼了。五幕:珠峰喋血该剧第四、五幕是连接着的。头人为挡来犯英*,被已然戎装裹身的反派枪杀。怒火中的藏族同胞和寺庙师父们共抗敌*。整个藏区被战火包围,当地民众不屈不挠顽强抵抗,誓死保卫家园。山妹为女主挡了一枪。暴怒的男主率壮士们奋战直至流尽最后鲜血。了无牵挂的女主,将死去的山妹和格桑的手连在一起,祈愿他们在另一个世界永结同心。之后,毅然拖住无耻的侵略头子罗克曼,用炮弹和敌人同归于尽。“喇嘛之舞”衔接了最后两幕。喇嘛们手里的转经筒,是对正义与邪恶、卑劣的拷问。但是一些动作,今天来演的话,肯定要被改掉。不太合适直接于舞台这么展现宗教信仰相关内容。可能很多人质疑为什么要有这段?包括电影里,也屡见质疑说为何拍喇嘛的参与?这就要说到历史上这场惨无人道的战争,由于双方武器装备的实力悬殊,对方一路屠杀,自古侵略,不曾放过寺院,还包括抢劫文物。喇嘛之舞男主率众男最后的“战舞”热血沸腾。而后女主和女群类似“灵*舞”的一段则开始显得有些冗长乏力。实际主题传达已经明晰,就看最后高潮如何设计,稍还是弱了一些,靠大段生演来表达悲愤,不算一种可取办法。完全可以尝试很多其他法子。比如女主先不忙跳,闪回亲人们还在春天的河畔跳舞,山鹰飞过,雪山的光芒追过来、荡过去;反派还跳着他的挑衅舞,步步靠近,实际女主不需要出示实物炸弹,而是近距离对着反派完成最后一支舞蹈,女群都作为雪山精灵,远远围绕。在最后猛然巨响中,火光自然指代“爆炸”,完成同归于尽的决绝绚烂。或者拉幕,女主走过,回望观众,再缓缓进入幕中,随后想起爆炸声。再打开,幻境天国,反派的恶灵遭到惩罚,圣洁的雪山依然矗立,保卫它的人们陆续围聚。都比实实的女主突然弯腰抓个炮弹出来好。尾声总体还是一部有诚意和质量的作品。能达到一定的教育、告知、发人深省作用。并且三位一体,会让很多人就此才重拾历史,并歌颂西藏曾经有过的这样悲壮英勇顽强可敬的一页;从而憎恶殖民主义的狼子野心。只有观众被代入,才去回想你的主题的意义。稍再控制煽情,不必力求凄美,会更好一点。要相信,舞剧把叙事和人物已经做好了,就够了,这段史实本身的力道是绝对易被解读并形成持续感染之势的:原本世外高原,雪域纯净。不想遭遇炮火袭击,藏族同胞的失利在于装备落后以及天性纯良,没有想到人性罪恶至此,啥都要来抢。强敌面前,人们无一退缩、害怕。为自己的家园,敢于迎头奋战,流尽最后一滴热血,这本身就够赢分的,所以我说是个好题材。永远不要忘了,那些为了人类正义文明、家园安宁而献出所有的人们。《红河谷》用舞剧展现“血战到底”,用意即此。(图片视频源自网络侵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