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韩世泰露天电影
TUhjnbcbe - 2021/6/26 19:54:00
北京权威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总第期第期

启航

作者简介:韩世泰,一个在改革开放之初出生的藏族小伙儿,从教十六年,热爱教育,向往着诗和远方,曾有网络小说《雪域残阳》70万字活跃在网上,在多家自媒体平台和报刊发表作品,爱好文学,现在兰州新区执教。

露天电影

文/韩世泰

记得最近一次看电影是在前年,市里组织观看爱国主义影片《长征》。

这是大学毕业后第一次进影院观影。感觉影院很豪华,银幕很大,音响很好,座位很舒服,还有就是票价很贵。

大学时几乎每个月能看一两场电影,两块钱的票价,坐在学校的大礼堂,虽然凳子很硬,但我们依然很享受,至今非常怀念。当年看完了电影还要写观后感,胆子大的同学还会写影评向杂志社投稿。《红河谷》、《离开雷锋的日子》、《红番区》、《泰坦尼克号》、《*飞鸿》,还有周星驰、*的电影记忆犹新。

其实,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儿时在农村看的露天电影。

那时候,县电影队的放映员会赶着马车一个村一个村巡回放映,还没等村长大喇叭通知呢,村里的小伙子们早几天里就把放映时间给传开了,村里人翘首企盼,好像在等待一个重要节日或者是贵客一般。

中午饭后,村长就组织人在大场上挖坑栽那两根木头杆子,下午就把银幕给绷上了,架起两个大喇叭,还派民兵守着,怕淘气*搞破坏。孩子们兴奋得饭都顾不上吃,早早就来了,有的抱一块土坯守在离银幕最近的地方,有的坐在房顶上,有的骑在大树叉子上,还有的站在自行车后座上,焦急地等待着天黑……

大喇叭里重复播放着《毛主席的光辉》、《我的祖国》、《在希望的田野上》和《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欢快的旋律撩拨着沉寂的村子里每个人的心弦,妇女们带着针线活儿,老爷们儿兜里揣着白天特意炒的豆子,大姑娘小媳妇还要梳洗打扮一番,小伙子们则洗得白白净净,穿得整整齐齐,像过节似的搬着凳子就来了。周边村子的大人小孩也会早早赶来,巴望着西边的太阳快点儿落山。天终于黑了,先由村长讲两句话,完了就是一些宣传计划生育的东西和科学种田一类的知识,孩子们是不会感兴趣的,好多都在银幕前跑来跑去。感觉这个电影太神奇了,就一块儿白布绷在两根木头杆子上,怎么就能出现那么多大活人儿呢?也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钻到里面的,好奇的我们就跑到后面去看,结果黑乎乎的什么也没有。反正计划生育的事儿我们也听不懂,索性就在后面追逐打闹,跑到麦草垛后面捉迷藏躲猫猫,三躲两躲的,也不知道是谁,就在草垛后面撞上了村里的文书和李寡妇,李寡妇说眼睛里进沙子了,文书在帮她吹沙子呢。文书还会瞪着我们让快去看电影。

那天放映《三大战役之平津战役》,枪炮声,厮杀声,跑步声,汽车马达声此起彼伏,仿佛身临其境,将自身带入到炮火连天的战场上……

我们小孩子们喜欢打仗的场面,对开会的环节没有兴趣,所以,看电影没有耐心,看一会儿不打仗了又就跑开了。大姑娘小伙子们也没有耐心,两个一伙儿两个一伙儿地往麦草垛后的小树林里去了。大孩子们领着我们偷偷跟在后面,看见这些大姑娘们的眼睛里也进了沙子,小伙子们也帮着吹沙子。感觉还是我们幸运,不论是刮大风,还是钻到麦草垛里躲猫猫,眼睛里从来就不会进沙子,偶尔迷了眼睛,只要拿手背揉一揉就没事了,根本就不需要找人来吹。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电影放完了散场,我们跑到银幕后面看看有没有死了的坏人,结果还是什么也没有。家里的大人声嘶力竭地喊着自家孩子的乳名,孩子们很不情愿地离开。好在最后放映员会通知下一场电影在哪个村放映。

第二天,午饭后就会央求大人们让我们去看电影,虽然已经看过一遍了,但大人们还是拦不住,于是就往背包里塞上一个白面馍,罐头瓶里装上老茯茶,千叮咛万嘱咐地让路上注意安全,一定要几个要好的一起搭伴儿,绝对不能一个人乱跑,电影结束早点儿回家。

于是,我们好多人又在邻村重复观影,当然,到了别的村就不能乱跑了,免得被外村人笑话我们没有教养。

一部电影被我们看了七八遍,演员的台词都背熟了,大喇叭里还没出声呢,台下的观众都已经开始同期配音了,看着看着好像懂了点儿什么,就是外面的人说的话和我们村里的不一样,孩子们开始学着电影里的人物说话。

放映员离开了我们乡,再也不能追着看电影了,村里又安静下来了。该种地种地,该上学上学,该做针线活做针线活,该吃饭吃饭,大家心里却盼望着放映员早点再来。通过电影,我们认识了十大元帅十大将,认识了杨子荣、梁三喜、九儿、觉远,也有那个讨厌的王仁则,当然,也恨透了日本*子……

很长一段时间大家会凑在一起聊一些关于电影的闲天,甚至模仿电影里的人物进行表演,只要有人说出一句觉远的台词,立马有人会接上一句李世民的对话,也有人愿意演坏蛋王仁则。

是电影,在我们心底播下了崇尚英雄的种子、爱国主义的种子,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是非对错。

每次放映完革命影片,乡亲们无不为解放*的英勇无畏交口称赞,无不感慨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无不崇尚英雄。大人们还会讨论科学种田发家致富的事儿,甚至觉得不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就对不起那些为了解放而牺牲的英烈们,大家在各自的承包地里精耕细作,恨不得把土地当亲儿子侍弄。

另外,搞不好还能吃上一桌席呢,往往是吹沙子的小伙儿娶了迷眼睛的姑娘——也有例外,好几次我就发现村里的小伙子娶的姑娘被别人吹过沙子。但只要有糖吃,谁会在乎谁给谁吹过沙子呢,管他呢,我才不会乱嚼舌头根子。

村里有个二能人,曾经用松木做出过一辆自行车,还骑着它去赶集呢,虽然吱吱作响,坐上面还颠得屁股疼,但村里人都很佩服他,孩子们更是崇拜得不得了。

有天下午,二能人通知晚上他给大家伙放电影,把全村人给激动坏了。大家伙帮着挖坑、栽杆子,二能人把家里的两块被窝里子缝在一起绷紧了挂在杆子上,村长很支持,把村里的大喇叭也借给了他。兴奋的村里人等到半夜也没见白布上有个影子,大家开始骂娘了,村长骂他“胡日*”。二能人不服输,拍着脑袋若有所悟地大叫一声,电影电影得有电呢嘛!没电看个锤子电影!

大家伙都觉得有道理,村长还打发文书从村部搬来了手摇发电机——就是平时通知大家开会、收公粮统筹提留款、宣传计划生育才用的宝贝——电池那会儿很金贵,只有乡上来人开会时才舍得用电池。

两个壮小伙子吃力地摇着,小灯泡亮了,村里人好像看到了希望,可是不论怎么摇,除了大喇叭里传来一些滋滋作响的电流声,白布上连个*影子都没有!村长气狠狠地收走了大喇叭和手摇发电机,村里人一边骂一边扫兴回家……

后来,二能人的事迹被添油加醋地演绎为笑话传遍了十里八乡,听说好像是县里都知道了。后来,村里通了电,村民出义务工圈了个院子,乡里给安了两个大铁门,学校的老师还写了块牌子挂在门头——电影院,而放电影的就是经县里培训过的二能人。别的村也修了电影院,都是二能人骑着自行车挨村放的。一个月能看两三场电影,每次开映前村长照例还是要讲话,念上面的最新文件,表彰考上学的学生,通报发家致富典型,宣传计划生育*策,鼓励植树造林……后来,农村有了电视机。后来,一场洪水把村里的电影院冲跑了。后来,二能人就出门打工去了。后来就没有露天电影了……

九十年代以后,村里就再也没有放过电影。年轻人都出门打工了,村里剩下的除了老人小孩就是几个村干部了,就算是婚丧嫁娶,村里人也很难聚到一起,只有到了过年,村里才能热闹起来,但这种热闹是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喝酒*博。

好在,这几年村里建起了养殖小区和蔬菜大棚,村里人不用出门打工也能让钱袋子鼓起来,还能照料老人,还能陪陪孩子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好多常年外出打工的人又回到了村里发展,农村又恢复了昔日的生机和活力,新农村也搞得有模有样,村里也流行起广场舞了,村里修村委会时还修了一块大广场,买了大音箱。傍晚时分,男男女女一起随着节奏尽情摇摆,再也不窝在家里喝酒打牌侃大山了。有时候,村里也会用多媒体投影仪放一些免费的电影,虽然少了当年的那种感觉,但至少能把乡亲们聚拢在一起。

露天电影是几代人的记忆,它曾经承载着*的*策宣传和群众文化建设,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道德塑造人,拿积极的态度影响人。如今,城里的影院影城金碧辉煌奢华无比,所谓的大制作商业片也层出不穷,但和普通百姓的距离似乎渐行渐远……

温馨提示:1、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主编处理.谢谢。

2、本平台热忱欢迎商家洽谈广告业务。联系。

河西文艺

编辑团队

主编:刘鉴慧

编辑:肖桂林

主播:纪丽君

法律顾问:罗文虎

推广:汪开授韩世泰陈春生王玉霞柴志华

投稿须知

1、投稿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韩世泰露天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