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旅游局*法司司长张吉林公示年局优秀研究成果评奖结果
关于年国家旅游局优秀研究成果奖的公示年国家旅游局优秀研究成果奖评审工作于近期结束。经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本年度共39项成果获奖。其中,学术论文类获奖成果22项,专著类获奖成果11项,教材类获奖成果4项,研究报告类获奖成果2项。现将结果予以公示,公示期为4月29日—5月5日。
公示期间,如有异议,请以书面或口头形式与国家旅游局优秀研究成果评奖秘书处(中国旅游研究院科研管理部)联系。
联系人:夏少颜、贾媛媛
,
E-mail:research
cnta.gov.cn国家旅游局
年4月29日
年国家旅游局优秀研究成果奖获奖名单公示如下:
学术论文类
一等奖
1、徐红罡,中山大学,成果名称《中国自然旅游景点的环境解说系统有效性研究:走向审美的视角(英文)》。
2、马剑瑜,上海师范大学,成果名称《主题公园体验中的游客愉悦(英文)》。
3、*毅,陕西师范大学,成果名称《中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时空态势演变与区域影响因素》。
二等奖
1、杨兴柱,安徽师范大学,成果名称《皖南旅游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影响分析》。
2、张凌云,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成果名称《近十年我国旅游学术共同体的发展格局与分类评价——基于旅游学术期刊论文大数据的视角》。
3、周其楼,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成果名称《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书法景观的游客原真性感知模型(英文)》。
4、郭晓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果名称《旅游供应链中的合作契约设计:酒店与第三方网站合作情况下的最优佣金定价策略(英文)》。
三等奖
1、张进福,厦门大学,成果名称《作为仪式的旅游》。
2、李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果名称《动态能力如何影响组织操作常规——一项双案例比较研究》。
3、厉新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果名称《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
4、赵新元,中山大学,成果名称《一线员工工作家庭冲突对顾客满意感的影响机理(英文)》。
5、宋子千,中国旅游研究院,成果名称《对基本和非基本旅游消费划分的重新审视》。
优秀奖
1、李辉,浙江师范大学,成果名称《中国旅游上市公司违约风险的参数预测——基于增量、流形与非均衡视角(英文)》。
2、陆林,安徽师范大学,成果名称《都市圈旅游发展研究进展》。
3、*先开,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成果名称《百度指数与旅游景区游客量的关系及预测研究——以北京故宫为例》。
4、卢松,安徽师范大学,成果名称《*山市自驾车入游流旅行空间行为研究》。
5、罗振鹏,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成果名称《酒店员工的公平感知以及其社会性懈怠行为的驱动因素研究》。
6、姚延波,南开大学,成果名称《游客对目的地的信任;维度及其作用》。
7、庄晓平,华南师范大学,成果名称《权利视角下的旅游权利主体探究——兼与国内若干学者商榷》。
8、周永博,苏州大学,成果名称《基于IPA的旅游目的地意象整合营销传播——两个江南水乡古镇的案例研究》。
9、林璧属,厦门大学,成果名称《旅游景区经营权价值评估——基于实物期权视角的研究》。
10、刘冰,中山大学,成果名称《社会网络视角下旅游线路研究——以*为例》。
专著类一等奖
1、王朝辉,安徽师范大学,成果名称《重大事件对大都市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上海世博会为例》。
二等奖
1、粟路*,中南大学,成果名称《旅游者忠诚影响因素的整合研究》。
2、周玲强,浙江大学,成果名称《乡村旅游产业组织研究》。
三等奖
1、*泰,苏州大学,成果名称《城市游憩空间复杂性及优化调控研究:基于分形几何与行为映象集成的视角》。
2、唐文跃,江西财经大学,成果名称《旅游地地方感研究》。
3、张河清,广州大学,成果名称《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竞合机制及其绩效评价研究--以湘黔桂“侗文化”旅游圈为例》。
优秀奖
1、谢朝武,华侨大学,成果名称《旅游应急管理》。
2、刘敏,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成果名称《山岳型景区经营权价值评估研究》。
3、李爽,华南师范大学,成果名称《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构》。
4、刘民坤,广西大学,成果名称《会展活动对主办城市的社会影响研究》。
5、杨春宇,贵州财经大学,成果名称《旅游环境哲学——理论与实践》。
研究报告类一等奖空缺
二等奖
1、叶欣梁,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成果名称《吴淞口国际邮轮母港服务接待标准研究》。
2、林峰,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成果名称《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
三等奖空缺
优秀奖空缺
教材类一等奖
1、白凯,陕西师范大学,成果名称《旅游者行为学》。
二等奖
1、肖星,广州大学,成果名称《旅游资源学》。
三等奖
1、李经龙,安徽大学,成果名称《休闲学导论》。
优秀奖
1、张超,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果名称《度假饭店规划、运营与管理》。
年国家旅游局科研立项重点项目
1、朱运海,湖北文理学院,项目名称《生存哲学视域下的伦理型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2、易开刚,浙江工商大学,项目名称《旅游业优化升级和提质增效研究》。
3、蔡宝昌,南京海昌中药集团有限公司,项目名称《中医药旅游资源体系的挖掘整理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4、*泰,苏州大学,项目名称《全域旅游视野下长江旅游带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
5、魏凯,山东旅游职业学院,项目名称《全域化视角下县域旅游模式创新发展研究——以山东省沂南县为例》。
6、马静,南开大学,项目名称《我国与周边国家跨境旅游市场现状与开发研究》。
7、曲颖,海南大学,项目名称《中国旅游竞争力培育研究——定位模式创新的视角》。
8、王志标,河南大学,项目名称《旅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测算》。
年国家旅游局科研立项面上项目
1、王恩旭,东北财经大学,项目名称《城镇化进程中旅游产业空间集聚的响应研究》。
2、吴丽云,中国旅游研究院,项目名称《旅游投资与集团成长:影响机制及成长模式》。
3、*远水,华侨大学,项目名称《“全域旅游”背景下观光工厂发展研究》。
4、马凌,华南师范大学,项目名称《旅游的功能与作用再认识研究:基于人文主义的视角》。
5、高明,东华理工大学,项目名称《独游还是结伴:旅游虚拟社区成员身份认同对旅游决策的影响研究—以“磨坊论坛”为例》。
6、时少华,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项目名称《旅游业与文化遗产地社区发展中的利益网络治理研究——以云南红河元阳哈尼梯田为例》。
7、管婧婧,浙江工商大学,项目名称《内地赴港游客非理性购物行为的分类研究与引导对策响应》。
8、陈惠珍,中山大学,项目名称《新形势下中国海上国际旅游目的地安全评价体系研究:基于三沙市的分析》。
9、李创新,中国旅游研究院,项目名称《文化边际域视角下文明旅游的时空语义挖掘:理论建构、实证研究与制度设计》。
10、秦晓楠,山东师范大学,项目名称《旅游业驱动下的旅游目的地生态安全系统作用机理解析及最优演化路径识别》。
11、董红梅,西安科技大学,项目名称《我国研学旅游市场培育模型与*策保障体系研究》。
12、余志远,东北财经大学,项目名称《基于扎根理论的休闲农庄游客体验研究:以浙江省为分析案例》。
13、饶勇,中山大学,项目名称《旅游扶贫中的知识转移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14、王洁,三峡大学,项目名称《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研究:基于三峡邮轮业的历史观察》。
15、袁红清,宁波大学,项目名称《休闲旅游业女性非正规就业的形成机制与管控策略研究》。
16、李亚娟,华中师范大学,项目名称《旅游扶贫背景下西南民族社区时空演变机理与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17、焦彦,南开大学,项目名称《面向都市郊区乡村旅游创业的*府引导机制研究》。
18、施亚岚,华侨大学,项目名称《中国旅游的经济和环境统计指标体系构建及综合效应评价研究》。
19、余菜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项目名称《任务视角下的游客社会化搜索机制研究》。
20、薛华菊,青海师范大学,项目名称《青藏高原青海地区旅游供给优化模型研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