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行摄红河走去红河赶街gai子
TUhjnbcbe - 2021/3/2 14:50:00

赶集,有生活的气息,更有生命的气息。赶集,在少数民族地方的乡村,就更吸引人了。

在红河县,“赶街(音gai)”就是赶集,也叫街子。生于斯、长于斯的我,到民族部门工作后,才深切感悟到赶集是一个窗口,透过它,不仅看到了日常生活的物质原貌,还可以看到文化交流交融。

探究街名

人气十足,韵味十足,这是红河街子的特点,每每游走于街子间,总觉得生活有趣,日子有奔头。

譬如:迤萨镇驻地街子星期日,其中小河村委会赶鸡、兔街。甲寅镇驻地街子星期日。乐育镇驻地街子星期六,大新寨村委会街天为周四,窝伙垤村委会街天为周三。浪堤镇驻地街子星期日,浪堵村委会浪堵街为周四,虾里村委会虾里街为周二、周六,等等。

一起来看看红河县13个乡镇街天赶集情况

从这张表格不难看出,街子学问挺多的。

以十二属相来确定和命名街子天,在红河县也算较多。如逢子日赶者为鼠街,逢丑日赶者为牛街,以此类推,十二属相都用上。属相以外,也有按农历日期命名街期的。每逢初一、十一、二十一赶街的,称“一街”,逢二的称“二街”,直到七街、八街、九街、十街。按新历法周末赶街的,就是星期日赶街。有的地方嫌一周时间太长,就把星期三也设为街期,称为“小街”“幺街”或“腰街”。还有“空三赶四”“空五赶六”的,实际就是每隔多少天赶一次街,而不管它是几号或者星期几。

感悟文化

聚居着哈尼族、彝族、汉族、傣族、瑶族等民族的红河县,是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家园。

在红河县的街子上可以看到各民族群众美丽的衣服。街子天,那些山路总被彩色衣衫连成一条五彩而灵动的线,这些衣服,都是各族妇女自己手工制作,制衣用的针线以及布匹,都能在街子上买到。

妇女们急匆匆地赶到街子,把自己带来的货尽快卖掉后,三五成群地聚在衣饰摊点前,互相帮助挑选,买些花线、饰物等原料。回家后在劳动之余,缝绣自己的向往和美丽心思,编织彩色的生活。

除了民族服饰,银饰在街子上也十分抢眼。竖耳聆听,是“叮铃”的清脆声;阳光下看,是熠熠生辉的饰品。姑娘们用银饰品装扮自己,有银币、银链、银镯、银牌、银腰带、银项圈、银耳坠等。

当然还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制品,如篾竹制品饭兜、篾帽、背箩,铁制生活用品砍刀、镰刀、锄头等,应有尽有,琳琅满目。

在红河的甲寅、宝华、迤萨一带,每年的哈尼长街宴期间,都会有大型的赶街天。实际上,各民族的节日本身就是街子,而且更为热闹。这种街子每年一次,一般3至5天,不仅本地人来,外地人也会来,可谓是交流与交易的盛会。

触摸经济

前段时间,地摊经济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在我看来,红河县13个乡镇的街子,除了集镇街天外也算是地摊经济。

俄垤街子,顾名思义在俄垤水库旁。俄垤水库是红河人的山水宝地——高原湖,甲寅、落恐两山的南缘山脉里数条翻卷咆哮的河流筑成的高原湖。俄垤街子在红河县是出了名的“牛马街”。但它却不是以十二属相来命名的,它是赶星期五的街,“牛马街”,主要是交易牛马为主。这类街子赶到中午就基本散了。

红河县各地区的街子在空间分布和时间安排上错落有致,以便周围各地商人、百姓能依次赶街,人们把这种赶街方式称为“赶转转街”。

赶转转街时,可以买到一些时鲜的菜蔬和当地的土特产,春季各种叫不出名的野菜,夏季的菌子、甜笋、金豆、*瓜、丰收爪尖,秋季的南瓜、芋头、山药,冬季的梯田鱼、泥鳅、*鳝等,还能买到手工缝制的民族服饰,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这样的转转街,上午赶街,下午散街,人员较多,车辆拥挤。人们从四周的村寨和森林里聚集于此,进行交易,然后再散去,日复一日,构成最世俗也最壮观的一景。

好文推荐:

最发现

建水西庄,一个可以遇见“乡愁”邂逅田园的地方生活百味

味里故乡不觉遥校园在线

烟火人间,我看到平凡的生命微光

作者

王桥银文/图

责编

张哲心

邮箱

rwhhrwhh

.
1
查看完整版本: 行摄红河走去红河赶街gai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