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林草工作开拓创新,一串串增长的数字,记录着红河林草前进的足迹;一个个创新的决策,推动着绿色发展的不断跨越;一项项工程的实施,让红河大地变得更加秀美……
保护优先护绿
“十三五”以来,红河州建立地方性法规和*府规章相配套的林业法规体系,全州林业部门切实加强林业行*执法,全州各级森林公安机关和林草执法部门相继开展了“绿卫行动”“绿剑行动”“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打击毁林种植三七”等专项整治行动,对乱砍滥伐、乱征滥占、乱采滥挖、乱捕滥猎等破坏森林资源的“四乱”行为做到“露头就打”。从年起,在全州开展森林督查工作,实行监测、核查、执法“三个全覆盖”,森林资源违法图斑行*案件查处、刑事案件移送、林地收回、植被恢复“四个到位”。
5年来,红河州累计办理行*、治安、刑事案件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8万元。林地收回公顷、植被恢复公顷。全州连续26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连年来一直稳定在4‰以内,.66万亩天然林得到有效管护。
多元投入增绿
“十三五”以来,红河州共筹集.83亿元国土绿化和退耕还林资金,通过实施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化草原修复、湿地保护修复、石漠化综合治理、国家储备林建设等一系列林草生态建设工程,以通道面山绿化三年行动计划为重点,以点带面推进国土山川补绿增绿工程。
红河州近5年投资.83亿元,实施营造林完成.94万亩国土绿化和退耕还林,实施城市和通道面山绿化及提质增效78.46万亩。自年开始,在全州13县(市)城市规划区或城市周边启动建设了15个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累计完成投资近50亿元,新建公园面积9.08万亩。预计到年底,全州森林覆盖率将达57.22%,较“十二五”末期提高9.95个百分点。
发展优化用绿
红河州近年把森林康养和森林旅游、特色经济林、珍稀用材林、林下经济、国家战略储备林建设等作为发展重点,以林权制度改革驱动林草产业化发展,推进“三权”分置。5年来,全州林权(林木权)抵押面积59.32万亩,围绕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战略,全力推进独具红河特色的林业产业发展。
“十三五”以来,红河森林康养和森林旅游产业迈入发展快车道,全州累计完成投资20.25亿元,开发建设了龙韵养生谷、太平湖森林公园等独具代表性和特色的森林康养基地,年森林旅游人数万人次以上,实现森林旅游收入33.9亿元,直接带动其他产业产值3.71亿元。
争取*策扶贫
“十三五”以来,红河州林草局充分发挥行业特点和优势,投入贫困地区林草项目资金22.3亿元,坚持生态补偿脱贫与特色产业脱贫并重,精准脱贫和巩固脱贫成果统筹,助推脱贫和绿化国土并行,实现了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的双赢。
5年来,全州共安排多万亩生态公益林管护任务,覆盖全州个贫困村,并按时足额将补偿资金兑现到户。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万余亩,惠及贫困户4.49万户17.31万人,资金额度1.37亿元。实施退耕还草28.83万亩,惠及贫困户户1.38万人,资金额度1亿元,安排中央造林补贴12.5万亩万元,覆盖全州52%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加大生态补偿,带动全州20万人实现脱贫。在退耕还林区域大力发展林药、林菌、林牧、林果、林旅、生态农家乐等生态产业,推进林业立体复合经营。到年底,全州林草产业规模化基地面积达余万亩,林草总产值达.81亿元,实现农民人均拥有5亩以上特色林,农民人均林业收入元。
全州选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岗位个,共投入补助资金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月增收多元,生态就业扶贫使全州4.68万人脱贫出列。红河州林草局在定点扶贫绿春县平河镇略马、东哈、车里3个村委会,抽调30名驻村队员长期驻村蹲点,72名干部职工挂钩帮扶贫困户户人。5年累计投入帮扶资金万元,定点挂钩帮扶的3个村委会目前已全部达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杨云鸿丁雪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