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综合保税区、国家级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以下简称综保区、经开区、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犹如镶嵌在昆河经济走廊四通八达大道上的3颗闪亮明珠,构成红河州交互辉映的开放发展矩阵,把红河州开放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红河综合保税区
蒙自经开区鸟瞰图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办公大楼(马熙腾摄)
大通道通江达海封闭末端成前沿
通道是影响红河乃至云南参与国际合作的主要瓶颈。加紧通道建设,打破制约瓶颈,是红河开发开放的首要选择。
河口口岸成为目前云南省既通高速公路又通铁路的国家一类口岸(河口县融媒体中心提供)河口县是红河航道通往东南亚各国的第一道关口。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红河航运盛极一时,史载“每日大船三百,小船千艘,来往如蚁”,曾是云南货运量最大的航道之一。红河码头,也曾是当时最为重要的对外贸易平台。
早期的河口口岸
如今的河口口岸(图片由河口县委宣传部提供)
年,滇越铁路通车,云岭高原的深山沟壑中跑起了蒸汽火车,工业文明的光芒借此照进了祖国西南边陲,使红河州在一夜之间从闭塞之地变成开放前沿。
在滇越铁路通车百年之后,年,时速公里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从昆明出发,途经红河州州府蒙自,直达口岸城市河口。它起到了促进红河片区与外界商贸、人才文化经济全方位交流的作用,同时为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综保区、经开区的联动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连接昆明南至河口北的“复兴号”动车
抓住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红河州围绕“沿边开放活州”的工作思路,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全力构筑开放发展新高地。如今,在红河交通建设的不断“提速”中,一个“内联外通”“融入滇中”“贯通南北”的综合交通体系已初步形成,实现向北可与滇中经济圈互联融合发展,向南可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互联互通,向东可联两广出海,向西可融入昆曼经济走廊的交通格局,面向东盟开放的重要交通枢纽作用日益凸显。
云南首开中欧国际货运班列(河口宣传部供图)
开辟前沿阵地自贸易时代起航
记者沿蒙河高速一路南行,进入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的中国·东盟(河口)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一排排货车正在有序出境。货主李良伟不到10分钟就在手机上申办完了货物的通关手续,“太快了!以前的通关流程最少要30分钟。”他说。
中国—东盟(河口)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
中国—东盟(河口)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工人分拣货物(*传龙摄)
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这块“试验田”自年8月挂牌成立起,便充分发挥“沿边”和“跨境”两大优势,围绕项试点任务,大胆试、大胆闯,采取了报关无纸化、审单自动化、作业智能化等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新举措,取得了亮眼成绩单:云南省首家边境贸易服务中心在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挂牌成立;开具云南省第一张边民互市交易增值税专用发票;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改革试点率先落地;成功办理云南首笔电子单证外汇业务……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综合服务中心(*传龙摄)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来栖。今年一至三季度,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成功签约总投资万元以上项目15个,协议总投资亿元,区内企业累计达户,其正成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对外开放创新的前沿阵地。
中国—东盟(河口)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大数据平台
平台突显优势支撑协同发展
在昆河高速以西、红河大道两侧,综保区、经开区的企业星罗棋布,厂房林立,宽阔的马路井然交织。落户综保区的以恒科技集团、红河沙漠胡杨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等厂区生产车间内,工人们忙碌着,一台台液晶电视、一袋袋食品、一件件衣服装箱下线……“两区”从无到有,到大到强,与蒙自、个旧、开远3市形成了“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的协同发展格局。
蒙自经开区孵化园区
鸟瞰个旧鑫联环保公司
开远市轻工业产业园(陆忠摄)
红河州,这一昔日云南对外开放肇始地,正落实“一带一路”、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等叠加交汇的国家和省发展战略部署,深入贯彻“沿边开放活州”发展思路,着力构建以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为引领,以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为支撑,以昆河经济带为纽带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现代物流建设,巩固提升通关效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等,使得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大健康等领域涌现新的增长极:仅年,红河州进出口贸易总额就达.2亿元,比年增长37.4%,边民互市交易额达到79.3亿元,全州完成进出口贸易总值.2亿元,比年增长37.4%;年一季度,红河州外贸进出口贸易额完成56.95亿元以上,比去年同期增长6.46%,实现逆势上扬。
蒙自经开区润鑫铝业
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河口县委宣传部供图)
红河州正踏着对外开放的鼓点,在开放发展的道路上加速前行。
记者:常玉选
图片来自红河日报资料库
责编:普薇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红河日报(hhrb_hh)!
爆料、广告— 投稿邮箱:hhr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