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名家欣赏于雁宾作品文选
TUhjnbcbe - 2021/2/2 5:20:00

本平台从期开始,隆重推出为桑榆文学社平台积极撰稿的优秀会员文章。他(她)们心系桑榆,热爱桑榆,积极参与桑榆文学社组织的各项活动;积极参与文学群互动,热心地为文友作品点评,鼓励文友创作积极性。他(她)们的诗、文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讴歌共产*,讴歌新中国,弘扬正能量,为桑榆文学增光添色。他(她)们是桑榆文学社的精英,其文风文字可圈可点。本期推出的是桑榆文学社会员于雁宾作品,请大家欣赏阅读。

于雁宾,男。吉林日报社原文化新闻部副处长。东北师大中文系毕业,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画家艺术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吉林省*协书画院院士、吉林省文艺阅评小组专家。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吉林省老年书画研究会副秘书长,吉林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主办的《吉林晚晴艺苑》执行总编。

有多篇文艺评论在各地报刊发表。年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当代实力派画家于雁宾中国画作品集》。多次举行个人画展。词《水调歌头李白剑》获首届全国兰陵美酒杯诗词大奖赛三等奖。诗词集《倚心斋诗词选》由华侨出版社出版,小说集《金脉》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电影文学剧本《命夺*金图》被长影摄制成故事片在全国公映。有关创作事迹被收入《中国中青年作家名典》、《海内外华人作家传略》等书籍。

多年来进行中国画创作,创作出关羽、岳飞、钟馗等英雄形象。近80米长卷《中国百将图》、《水浒英雄画卷》在各地报纸发表。许多网站发表和转载其众多作品。人物画和评论在《吉林画报》上发表,《水浒英雄画卷》作品和评论在《吉林日报》发表。作品参加《庆祝建国60周年——全国生肖国画艺术家评选》获优秀奖,作品《百马图》参赛《年第二届中国最具网络人气美术家评选》位居第14名,在《庆祝中国共产*建*90周年——于雁宾百马图作品展》、《喜迎十八大——虎跃龙腾骏马图》在各大网站发表。接受《中国国际文化产业网》记者两次创作采访,近30家网站连续转载。《百度》、《新浪》、《谷歌》、《腾讯》、《网易》、《搜狐》等大型网站均收入其创作目录和创作文本。

散文篇之一高擎起人类和平旗帜

冯小宁电影“战争三部曲”的深刻底蕴

本报记者于雁宾

编者按前不久,全国*协十届一次会议上,著名导演冯小宁提交三项提案。除提案加强加大电影市场的改革力度的本行问题外,又提案保护野生动物、绿化和保护环境问题。看起来的与电影互不相关,其实这些提案正是冯小宁一贯的“电影”情结。从已经完成的《红河谷》、《*河绝恋》、《紫日》到《嘎达梅林》,战争与和平、生命与环境,构成了冯小宁电影高擎起人类和平旗帜的深刻底蕴。艺术家良心的光辉,正灼热着一切热爱和平人们的良知。

电影《红河谷》

电影《*河绝恋》

电影《嘎达梅林》

战争是什么?战争是人类的灾难。  战争带给人类的不仅是家园破碎,而且还有环境的重创和生存的无依;战争带给人类的不仅是肉体伤亡,而且还有永久的噩梦和可怕的记忆。战争是人类的宿敌。  在中国的影视圈内,偏偏出现了一位以表现战争为主的影视导演。这就是集编剧、导演和摄影于一身的著名导演冯小宁。  冯小宁,被影视界称为“拼命三郎”。自年创作引发对战争这一人类文化主题作品的思考开始,10多年间,竟“拼”出共六部战争题材的影视剧──《战争子午线》、《北洋水师》、《大空战》、《红河谷》、《*河绝恋》和《紫日》,并且连获大奖──童牛奖最佳故事片奖、“金鸡奖”导演特别奖、南斯拉夫国际环保电影节“银松奖”、“华表奖”最佳导演奖、“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伊朗第17届曙光国际电影节“最佳银幕奖”。特别是他精心打造的《红》、《*》、《紫》战争三部曲,在国内国际引发了一番又一番的关于战争的深刻思考与论辩。人类历史,几乎就是一部战争史。  冯小宁,无疑是中国影视界中深刻思索战争的第一人。战争与和平,是人类历史的生活的极致两端。  冯小宁是怎样在他的战争三部曲中,深刻思索战争与和平这一人类历史重大命题的?在枪炮轰鸣中,对战争合理性发出大声质疑。  影视剧在诞生之初,就已经显示出表现战争题材的优越性质。第一部荣获奥斯卡大奖的故事片就是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铁翼雄风》。在光影和声音重塑的世界里,导演为人们展现的不仅有炮火连天的亢奋画面和血肉横飞的惨烈图景,还有人性扭曲的哭泣和灵*堕落的悔恨。无论是参战的国家,还是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冯小宁从拍摄战争电影之初,就怀揣人类永不泯灭的良心,对战争的合理性,发出了大声的质疑。年拍摄的《红河谷》,就融进了冯小宁浓烈的对战争合理性的质疑。19世纪,辽阔的西藏大草原上生活着格桑、丹珠和汉族儿女雪儿等。藏汉青年男女纯朴美丽的爱情、英国探险青年琼斯带来的异域文化,展现了西藏这片古老而神秘土地上的人类和平家园的美丽图景。这美丽的图景,正是人类向往的美妙圣地。人类繁衍、生息的支撑,需要的是和平的环境与氛围。然而,人类和平的天敌──战争却骤然爆发。英国人想把西藏据为己有,以罗克曼为首的英国远征*入侵西藏。顷刻间,美丽的爱情、邻邦的友谊、宁静的生活被击得粉碎,成千上万的西藏人民不畏强暴,为保卫国家、保卫领土完整,不得已与英*展开了浴血奋战。头人为救女儿丹珠,饮恨而亡;丹珠唱着古老的情歌,与敌人同归于尽;  琼斯,这位来西藏进行科学考察的英国青年,怀着对战争的厌恶与仇恨,在天葬台上,面对两次进藏寻找的神圣雪山,把手枪对准了自己的头颅……西藏土地上的凝重、神奇与斑斓的美丽油画图景,与罪恶战争中的混乱、扭曲、血腥仇杀画面,构成了鲜明的对照。原来的宁静、平安、友爱的生活,与现在的暗算、仇恨、杀戮的战争,形成了严重的失衡。透过影片,我们不能不听到冯小宁对战争的大声怒喝:这种侵略战争决不合理。战争是对和平的反动!战争是对人类心理的逆反!《红河谷》被融民族、历史、战争、爱情于一体所负载,被对人生、人文、汉藏关系及藏族文化的多视角所涉及和思考,从而使其丰富的主题更加鲜明而富有特色。  战争是罪恶的,它消灭的不仅仅是肉体和灵*。它还重创了民族、历史、爱情、人性、人文诸多界面。  在血肉淋漓中,对战争中人性的光辉进行深情的照射人性,是自然界中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惟一标志。战争是残酷的、暴虐的,但它不应该也无法消灭人性。人性的旗帜尽管被血雨腥风冲刷得斑驳散乱,但它将永远迎风飞舞、耀人眼目。人性在战争中得到永恒。  《*河绝恋》是冯小宁在战争的血肉淋漓中,高扬人性旗帜的代表之作。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永难忘怀的历史一页,年轻的美国飞行员欧文完成了对日*的照相侦察返航,遇到了日**舰。欧文用智慧和勇敢击沉了敌手,飞机也受到重创,飞过峡谷,他落在了峭壁的边缘。一个放羊的孩子解救了欧文,孩子却结束了短暂的生命。中国人的人性从孩童时期就已萌发。  八路*战士黑子和女*医安洁等人出于人道主义,护送欧文前往根据地延安。欧文目睹中国人民在残暴的侵略者面前,表现出的不屈的民族精神,逐步消除了对八路*的偏见,深切感受到中国人民博大的胸怀和对和平的呼唤、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八路*战士的人性光辉,到底映照出异邦人的人性亮点。  安洁手拉手榴弹弦,逼迫父亲安寨主放走了班长和飞行员。人性的光辉岂能是战火硝烟所能遮掩?  安寨主被班长的深明大义所深深感动,放弃前嫌,保护安洁、飞行员和班长迅速撤离,在撤离途中,杀死敌酋壮烈牺牲。人性的光辉岂是刀光剑影所能扰乱?  安洁的人性光辉,使年轻的飞行员感恩肺腑,飞行员已发自内心地称安洁为“天使”。安洁与欧文正是在人性的道路上异途同归,在反对罪恶的战争的共识中,成就了异国恋情。安洁与欧文在虎口气势磅礴的河水前相互热吻,不啻是《*河绝恋》中的震天绝唱!它是硝烟战火中一杆猎猎迎风的旗帜,它的经纬是用人性编织!它是炮响枪音中一段撕心裂肺的绝唱,它的音符是用人性组合!  英国人民彻底被人性的光辉点燃激情。在安洁、班长壮烈牺牲后,欧文从日*手中抢回班长的女儿,渡过*河,达到“人性”的彼岸……  人性,是人类珍贵的良知。冯小宁正是在质问战争合理性的层面上,照射出人性的光辉。侵略战争是反人道的。热爱和平的人民心中的人性,才是合乎人间正道的良知。

  

《*河绝恋》已经从对战争中人物命运的感叹,升华到一种对人性的感叹,喷发出一股对和平的追求、对生命的向往的人间正气。不管角色如何转变、剧情如何起伏。冯小宁始终操纵着一个明显的主题:人性──反对残酷的战争,追求完美的情感、渴望永久的和平!  在重重烟幕下,对战争中的黑幕进行无情的揭穿。  年,20世纪福克斯出品的《火线的勇气》,是第一部探讨什么才是战争中真正的勇气和公正的影片。影片揭露了*队中的欺诈与背叛。在战争重重烟幕的阴影中,透视了发动战争的*队之中的层层黑幕。在冯小宁的电影战争三部曲中,《红》、《*》、《紫》影片几乎都不同程度地揭示出战争的黑幕。特别是在庆祝十六大影片展映中的紫日》,像一架长焦镜头,更深刻、更准确、更鲜明地透析出战争的黑幕,从而使影片不仅回答了“战争带给人什么”、“法西斯主义对于人类到底会产生什么作用”等问题,而且在更高层次上诠释了“为什么会有战争”的深层问题。《紫日》中的三个青年,一个是侥幸逃出日寇魔爪的中国农民杨,一个是深受*国主义思想*害的日本少女,还有一个是饱经战争创伤失去孩子的苏联女*人。战争骤然间改变了他们原有的命运,将他们置于最残酷的生死别离环境中。在无情地暴露出最原始的求生本能的同时,他们彼此都经历了仇恨与人性的灵*拷问,最终超越了仇恨,展示了人类共同的和平理想。  日本少女在三人中的所作所为,成为揭开战争黑幕的灵动的一角。豆蔻年华的日本少女,在三人共同的逃亡中,仍不失仇杀本色。她故意指路,几乎让逃亡伙伴进入雷区,可见*国主义的思想*害如此之深!中国农民从沼泽中救出濒临死亡的她,她还是不依不饶,仍想借机杀害逃亡伙伴,可见战争仇恨的种子几乎在她心中扎根。在猛虎逼近人前时,又是杨用枪弹吓退了野兽,救出了日本少女,可她仍旧杀心不死,竟然还想把逃亡伙伴带入日*营地──一举歼灭!可见战争的烈火已把她铸造成可怕的战争机器!作为移驻于大兴安岭的日本农场主的女儿,日本少女奇异的侵略本性几乎是根深蒂固的。从她的所作所为中可以发现,她受日本*国主义的侵略“理论根据”*害之深无以言表。日本强迫中国人遵循的“惟神之道”深入了日本少女的灵*。“国民须念建国渊源发于惟神之道,致崇敬于天照大神,尽忠诚于皇帝陛下”。如果不“惟神”、不“尽忠”,日本少女就要进行杀戮!“日满亲善”铭刻在日本少女脑海。伪满洲国之所以能够建立,是“友邦”日本出兵的结果。中国人不感恩戴德,也要进行杀戮!  “王道乐土”思想浸透了日本少女的细胞。日本入侵是“正道”,被入侵领土是“乐土”。“乐土”之人如不服“王道”,也要杀戮!  “民族协和”*素贯穿于日本少女身心。东北人要和日本“友邦一德一心”,服服帖帖、作牛作马。如不“协和”,就要杀戮!  无疑,天真的日本少女是饱受日本*国主义思想欺诈和蒙骗的代表者。正是冯小宁,用他全方位的心理刻画,多层次的矛盾纠葛、高视点的电影语言,道出了日本*国主义发动战争的黑幕:欺诈和蒙骗本国人民和他国人民,从而达到扩充版图、追求霸权的罪恶目的。  冯小宁用他电影战争三部曲的大幕,高擎起一面旗帜──人类热爱和平!正像他所说的那样:“对于人类历史的战争恶魔──法西斯主义,如果不把他们钉在人类历史的耻辱柱上,并且隔些年就再加几颗钉子,谁知道他哪天不会复活呢?”

  

吉林日报/9年/12月/9日/第版文体大观散文篇之二

一种特殊的电影语言

——谈长影新片《斗牛》的蕴意

于雁宾

年,中国,战火弥漫,四野哀鸣,日寇践踏中国,沂蒙山的枕沂村全村人被杀光,只剩下牛二。共产国际给中国的抗日根据地送来了一头荷兰奶牛,因为日本*子进村,根据地的同志不得不把奶牛托付给牛二照看。保护奶牛成为了牛二的重要使命,他不得不和日寇、土匪以及逃亡的江湖郎中斗智斗勇。

长影导演管虎拍摄的《斗牛》,以这样简单的故事赢来了众多荣誉。11月28日,在第4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颁奖仪式上,《斗牛》获7项提名,获得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改编剧本奖。然而在网帖上,却看到不少争论,有人说“烂片”,有人说“还行”。两种意见针锋相对。笔者最近观看了《斗牛》,却有一番别样的感悟。

一种恐怖氛围反衬的意境

电影语言中注重隐喻和反衬。这是帮助观众能够走上影片艺术主旨高峰的有力工具。艺术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需要观众在大量的真切体悟、雄辩实证中一步步接近对主旨的认同。因而,艺术力量才能彰显。

《斗牛》开场就是沂蒙荒凉的原野、贫瘠的山村。大棉袄二棉裤,低矮房破村路。农民目不识丁,妇女刁蛮蒙昧。这就是战争引来的恶果啊!日本*子开始扫荡,遍地被机枪扫射的尸体,满沟被野兽啃食的骸骨。幸存的牛二面颊受伤、牙龈流血,满村跑遍不见人影,吓得缩在墙角大喊:“不能啊,不能啊!”一种极端恐怖的氛围环绕沂蒙。

恐怖远不只这些。日本飞机扔下的炸弹还半埋土中;日*在驻地周边埋设地雷,日*在土楼上架起高射机枪,枕沂村民众随时随地都有生命危险。果然,一条条生命在日*驻地周边陨落。牛二媳妇死后还高举双手在呼唤什么?牛二孤身一人哼唱着“娘,上西南,宽宽的大道,厚厚的盘缠”,在渴望着什么?逃难的乡亲看到奶牛那贪婪的眼神蕴藏着什么?管虎的电影语言究竟要表达什么?

贫穷、流离、饥饿、死亡都反衬出和平的珍贵!

和平,是深处战争灾难中的人们的强烈渴求!

一个警策的寓言隐喻的哲思

一头荷兰格罗宁根奶牛,与牛二并称电影主角。奶牛体型高大、结构匀称、四肢壮硕,头清秀,皮薄脂肪少,产奶多、奶质高。有了奶牛,八路*伤病员就能起死回生;有了奶牛,枕沂村人就会灭祸消灾;有了奶牛,周边村寨逃难人群也能充饥化渴;有了奶牛,牛二也能绝处逢生。奶牛无疑已成为一种电影符号和电影语言。

管虎在《斗牛》中运用了大量的电影元素,诸如闪回、回忆、幻化等,但导演的最见功力处就是他运用这些艺术手段成功地打造出一个哲学命题:和平,乃是人类的第一需要!管虎曾透露过创作的主题:“揭示人性!”其实,管虎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他独特的电影语言系统,把人性的命题又上升到了更高层次:“人性的最高要求就是和平!”

奶牛不啻是和平的象征。温和诚恳,踏实善良是她的天性,需求极少,奉献极多是她的品质。日寇要加害于她,她四蹄奋蹬、发狂反抗;恶人要吃她骨肉,她自有护花使者、守卫勇士,奶牛,就是战争环境下天降的和平使者!

寓言是什么?是指有所隐含的语言,常带有讽刺与劝诫的功能,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的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寓言是从普遍性中提纯出来的真理,是千万次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精髓。这种寓言往往是发人深省的、带有哲理的。因此,它是人类思维中的精华。

和平是无价的,因为它珍贵。枕沂村为了保护奶牛,不惜把如花似玉的九儿嫁给丑陋的牛二作为报答。和平是崇高的,因为它尊贵,充满对奶牛惊奇的牛二,摸一下牛奶子,也要被游街批斗。管虎的寓言已经讲到极至。它雄辩地证明了和平对人类的至关重要。

那么日本*子怎样对待和平?他们抓了奶牛,如获至宝。养着它,看着它,为其所用。日*小队长,口口声声宣称:“作为*人,就要崇尚武功、崇尚信仰、崇尚信念、崇尚节俭。”然而他们侵略中国的目的是有目共睹的。他们破坏和平,制造灾难,“和平”在他们只是一种迷*药、一种烟幕弹。“东亚共荣圈”、“满洲帝国”只是侵略者的托词而已。因此,“和平”落在他们手上,就会比直接的入侵更具破坏性、更具杀伤力。

《斗牛》隐喻的哲思何等深刻!

一种幻化的灵气展现的风格

初看《斗牛》几乎是破碎的、粗糙的、迷茫的,那似乎不接续的闪回,那日*、国*的合埋,那牛性与人性的纠葛,几乎幻化了观众,令人不知所以、一知半解。

这就是《斗牛》的高超之处。

其实影片充满了灵气。历尽艰辛的牛二几乎扔了他与八路*苏队长关于“照料”奶牛的一纸合同。可那合同还是匪夷所思地飘飞到他的手中。牛二的命运就是看护好奶牛这一和平使者,这是“天意”。日*要伤害奶牛,奶牛却挣脱捆绑,奇迹般地掠过雷区,踏上土楼,安然无损,这也是天意!和平终归是扼杀不了的!为保护奶牛,牛二被日*抓到,小队长命令士兵刺死牛二,可牛二只受点皮肉伤。这也几乎是天意!和平的护卫者岂能丧命?

最为神妙的是那头奶牛,几乎与牛二心灵相通,手足相随。为了安慰受尽折磨的牛二,它从远处走来,用头、颈亲近牛二。人与牛已化二为一。牛二昏厥雪地,奶牛跑来在牛二身边跪下,为牛二遮风挡雪!影片演到这里,已经使观众如醉如痴,拍案叫绝!

牛,在汉语中不仅指动物,还有比喻成分,就是固执与骄傲。影片最后,又精彩地实现了“牛”的特指与比喻。“牛二之墓”,的四个字,被排列成“二牛之墓”,牛二和奶牛固执地守卫着和平。

因此,《斗牛》的“斗”字,已经不是单纯的动词,它已上升到“保护守卫”和平的意境。意境的圆满实现,已使《斗牛》完成了一次成功的超越。

文化时空

吉林日报/5年/03月/09日/第版/

散文篇之三

*事题材剧的重要突破

电视剧《历史的天空》思想艺术谈

于雁宾

电影《历史的天空》

近日,一部32集电视剧分别在长春电视台、江苏电视台、安徽电视台*金时段热播,这就是由上海天视、北京小马奔腾和空*电视艺术中心联合摄制的《历史的天空》。数台热播,已标志着《历》剧正在走红。

走红有走红的原由。*事题材电视剧因为主题严肃,制约很多,并且人们熟知历史,一设想就能知晓炮火连天、拼杀激烈、男儿勇烈、女儿情长,结果总在意料之中。然而一观《历史的天空》,完全出人意料,已经突破了*事题材电视剧的框架,重新树立起一部电视剧品牌,让人惊叹、让人激动,甚至让人流下眼泪。可以说,《历》剧一扫以前*事题材剧人力的迷雾,展现出历史真实的朗朗晴空。

主要人物形象的大胆塑造

*事斗争是严肃惨烈的,《历》剧在描写激烈战争场面的同时,花费大量精力塑造了一位*分区领导姜必达的形象,这一形象似一颗星光闪耀的流星,划破了战争年代阴沉的天空,使观众不时开怀大笑,凝眉沉思。

姜必达原名姜大牙,曾是蓝桥埠瑞酞米庄的伙计,想投奔国民*正规部队,却为新四*干部东方闻英的美貌参加了新四*,可谓参加革命“动机不纯”;刚入部队性格好斗、多事,有时更像土匪。麒麟山*分区司令杨庭辉提拔他当县大队长,决定让新四*老干部担任他的中队长,他竟提出提拔自己的“哥们儿”,改动命令,否则“老子不干了”;杨司令挨整后,代司令窦玉泉和*治部主任张普景命令他打附近日*,他为了遵从杨司令的嘱托,断然拒绝,被当场撤消职务后,他竟命令战士要“捆”两位指挥员……

这些情节,有力地塑造了姜大牙独特的“这一个”性格特征,一位个性直爽、粗鲁霸气的*人形象立刻凸现在观众的眼前,时刻引导着观众的眼球,使其欲罢不能。

人物性格的突出与否是电视剧成功与否的定盘星。《历》剧运用唯物辩证法,成功地演绎了一段由草莽英雄成长为我*高级干部的传奇经历,外表的粗俗、内心的缜密,使主要人物似雕刻、似塑像,完全立体地展现出来,突破了大多*事题材剧人物塑造循规蹈矩,人云亦云的老套,令人刮目相看。

基层*内分歧的大胆披露

*内路线斗争始终伴随着我*、我*走过战争岁月。以前的电视剧很少呈现基层领导班子的思想路线斗争,或者被残酷惨烈的枪林弹雨所“遮蔽”,或者为紧张的斗争生活所“忘记”。

《历》剧的突破还在于大胆地描写了麒麟山*分区的*内斗争,面对姜大牙不服从命令、本位思想、个人英雄主义等“恶劣表现”,*分区*治部主任张普景反对提拔姜大牙,*分区副*委万古碑甚至主张“秘密处决”姜大牙。正是在*分区*委王兰田保护和培养工农出身干部的主张下,在杨庭辉团结、提拔、重用姜大牙的决定中,会议才不欢而散,姜大牙才得以保全。

分歧和斗争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使人们认识一致,这是唯物辩证的观点。这也是《历》剧符合历史真实的魅力所在。由于战功,*区决定任命姜大牙为*分区司令,又召来一片激烈的反对声。陈埠县大队*委李文彬激烈反对,由于原来也反对过姜大牙、后来逐渐反省的窦玉泉的大力劝说,李文彬才闭住嘴巴。

*内分歧的大胆表现,使《历》剧更具悬念,人物命运更受

1
查看完整版本: 名家欣赏于雁宾作品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