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发展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元阳哈尼族梯田从封闭的哀牢山走向了全国和世界。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游客纷至沓来。
在年的第一次国际哈尼族文化研讨会期间,中国、荷兰、日本、美国、英国、泰国等10多个国家的多名代表参观过胜村乡全福庄哈尼梯田,深为其景观的壮丽与文化的丰富所折服。
年,法国人类学家欧也纳博士也来元阳观览老虎嘴梯田,面对脚下万亩梯田,欧也纳博士激动不已,久久不肯离去。他称赞:“哈尼族的梯田是真正的大地艺术,是真正的大地雕塑,而哈尼族就是真正的大地艺术家!”只要登上元阳随便哪一座山顶,就会看到充满在大地之间的、那如山如海汹涌而来的都是梯田。
地形地貌
元阳哈尼族梯田之所以如此壮丽和独特。首先是大自然特殊地理结构所造成的。元阳位于云南省南部,而云南省地形分布的特点是西北高、南部低,从滇西北的中甸、丽江经大理、楚雄到到滇南的思茅、版纳、红河、文山,海拔渐渐下降,形成了滇西北高海拔地区常年无夏的寒温带、寒带气候类型和滇南低海拔地区全年无冬的亚热带、热带气候类型。
从滇西北到滇南,随着海拔下降,立体气候越来越显著,降雨量也越来越大。全省降雨量最大的就是红河南岸哈尼族聚居地区,降雨量竟达到年均.6mm,相应的稻作农耕越来越密集,旱地耕作越来越减少。
元阳的地貌特征是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多为切割中山地类型,即县内众山在亿万年中被红河、藤条江水系深度切割,中部突起,两侧低下,地形呈“V”形发育,高下之间,壮观异常。境内最低海拔为米,最高海拔为.6米,海拔高差.6米。
气候特征
元阳县共居一山的七个民族大致说来是按海拔高低分层而居的,海拔米到米的河坝区,多为傣族居住;米到0米的峡谷。
哈尼族居住的上半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在15度左右,全年日照小时,非常适宜水稻生长,故哈尼族先民自隋唐之际进入此地区就已开垦梯田种植水稻,在此多年间,哈尼族倾注了数十代人的心力,发挥了惊人的智慧和勇毅垦殖梯田。
立体气候突出。河坝区年均温度25度,最高气温42度,高山区年均温度11.6度,两区温差达13.4度。在由河坝经下半山、上半山到高山区的行程中,要经历热带、温带、寒带的变化,正所谓“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河坝峡谷因其酷热干旱素称“干热河谷区”,高山区因低温降雨量大称为“阴湿高寒区”。河坝区蒸发量大,高山区云雾密度大、降雨丰富。低纬度干热河谷区常年出现的高温使江河之水大量蒸发(如南沙地区最大蒸发量年竟达.5mm)。巨量水蒸汽随着热气团层层上升,在高山“阴湿高寒区”受到冷气团的冷却和压迫,形成元阳年均雾期天和年均降雨量.6mm的状况,这也是为什么元阳上半山地区终年大雾笼罩,降雨极其丰富,云海格外神奇壮丽的原因。
水文特征
从滇西北的怒江、澜沧江、长江水系到滇南江河水系流域,梯田稻作文化越来越发达,并最终在红河南岸哀牢山南段哈尼族地区形成全省、全国最集中、最发达的梯田稻作区的地理构成环境。
哈尼族等民族在大山上挖筑了成百上千条水沟干渠,已建成骨干沟渠条,其中,灌溉面积达50亩以上的有条。条条沟渠如银色的腰带,将座座大山紧紧缠绕,大大小小沟箐中流下的山水被悉数截入沟内,这样就解决了梯田稻作的命脉——水利问题。
保护状况
元阳县在积极申报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的同时,采取多项措施保护这一历史悠久的生态奇观,元阳县认真开展了大量的保护和规划工作,按照《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根据《红河哈尼梯田管理暂行办法》以及《红河哈尼梯田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结合元阳本地的实际情况,元阳县确定了平方公里的保护范围,颁布了《元阳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管理实施细则》,成立了保护管理机构,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种植各类经济植物多亩,封山育林亩,促进了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逐年改善。
编者:猫妹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