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梦想一个人负重行囊,漫无目的地游历在西藏壮美辽阔的大地上。头上是洁净的蓝天白云,脚下是沧桑厚重的土地,身后是皑皑绵绵的雪山,眼前是望不到边的天路、神秘而又圣洁的西藏,以其巨大的诱惑力和穿透力,时时召唤着我、牵引着我真真切切地踏上这块圣地,去感受她带来的心灵的历练与生命的升华。
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平均海拔在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北邻*,东接四川,东北紧靠青海,东南连接云南。周边与缅甸、印度等国家及地区接壤,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西藏唐宋时期称为“吐蕃”,元明时期称为“乌斯藏”,清代称为“唐古特”“图伯特”等,康熙年间起称“西藏”至今。终在今年七月底,我去了一趟心中圣地——西藏,连我自己也很难说清楚,那片土地上究竟是什么吸引着我。我想很可能缘于《红河谷》《冈仁波齐》这两部电影。电影《红河谷》电影《冈仁波齐》列车从暮色中驶出金城,从西宁转向南,火车翻越过昆仑山口,向着遥远高峻的唐古拉山脉进发,太阳缓缓升起,将云层幻化成条带似的金*意象汹涌在我的眼前,黑夜终于无奈地淡出清晨,高原大地如此静穆地透明起来,云海中厚重的山峰庄严地在天边打坐,守护着这高原之巅的亘古与神秘,苍茫与寂静凝重冷峻的威仪压住了世界,而又以虔诚肃然的姿势,向着布达拉宫方向低下了臣服的头颅。火车喘着沉重的气息,缓缓地向着多米的唐古拉山口行进,就要进入西藏境内了。云海在身边翻滚,火车穿越山口,冲进云海,进入西藏那曲地区。忽然间,太阳如佛光般温暖地照耀,景物逐渐清晰:蔚蓝的天空、晶莹的冰川、厚重的山峰、浩瀚的荒原…
藏香江南林芝行
早餐后,坐大巴离开拉萨。经达孜县、墨竹工卡县,到达米拉山口。米拉山口旧称工布,海拔米,地处拉萨市到墨竹工卡县与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的分界上,是林芝地区海洋性气候与拉萨地区内陆性气候的自然屏障,也是西北的拉萨河水系与东南的尼洋河水系的分水岭,米拉山以西地区,气候干燥寒冷;东部地区温暖湿润。而这山口积雪终年不化,五彩经幡在蓝天白云与连绵雪岭之间飘荡摇曳,向上苍传达藏民们虔诚的愿望。
驱车前往卡定沟,在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交汇处,河水在这里蜿蜒曲折,风光旖旎,远望西藏最原始的宗教苯教中最著名的神山——苯日神山。尼洋河是西藏自治区工布地区的“母亲河”,又称“娘曲”,藏语意为“神女的眼泪”。尼洋河畔的卡定沟,“卡定”藏语为“天上人间”,沿山路而上,山清水秀,森林茂密,鸟语花香,环境恬美。几百米高的赫红色花岗岩崖巍峨耸立,大气磅礴,细雨淅淅沥沥,沿着山崖小路行走,人如蚁般渺小。仰望崖顶,仿佛岩崖倾倒崩塌,拐进密林寻石道而上,举头仰望它触摸着天空的高度,远处瀑布轰鸣,一条落差近米,宽七、八米的大瀑布赫然出现眼前,那水势沿着赫然红色的岩崖磅礴而下,蒸腾的水雾氤氲岩壁,置身于这激情澎湃奔放的大瀑布,疑似银河而下,冲击岩礁激起高达几米的漫天水花,夹着绵绵细雨,顿生寒意,人生当如卡定沟瀑布,激情大气,经得起磨难与挫折。翻越色季拉山,直抵鲁朗林海,鲁朗藏语意为“龙王谷”,也是“叫人不想家的地方”。到达鲁朗林海恰逢刚刚下过一场雨,雨后的鲁朗林海云雾弥漫,如诗如画,烟波浩渺,苍翠的植物在雨水的浸润后显得苍翠欲滴,山色近实远虚,前浓后淡,大气磅礴,周边雪山林立,沟内森林葱郁,林间还有整齐如人工修剪般的草甸,周边溪流蜿蜒,俨然一幅幅恬静淡雅的水墨“山居图”。从鲁朗林海出发直达巴松措,位于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藏语意为“绿色的湖”,是西藏东部最大的堰塞湖,湖形状如镶嵌在高峡深谷中的一轮新月,长约18公里,湖面面积约27平方公里,最深处达米,湖面海拔米。泛游湖面,湖水碧绿柔美,远处仍见皑皑白雪,踏着木板搭成的浮桥走在湖心岛,岛不大,有一座古老寺庙,掩映在绿树丛中,寺庙名为“错宗寺”,建于唐代末年,迄今已有多年历史,属藏传佛教宁玛派。坐大巴直抵雅鲁藏布大峡谷,在藏语中,雅鲁意为“从天上来”,藏布则指“冮”,北起米林县派镇大渡卡村(海拔米),经排龙乡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主体在墨脱县,全长.6千米,最深处米,平均深度米,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之一。区间车第一站到达大峡谷的起点是大渡卡村,雅鲁藏布江在大山间左弯右转,舞动自如;第二站到达情比石坚。这里也有三个小景点,一株大桑树;一块六字真言大石;另一块桃花石,石上有缝,缝中有树,树冠荫石,石护树身,美誉为“情比石坚”;车又走了一程,到了南迦巴瓦峰观景台;游览区的最后一站是直白村。
晚上住在毗邻大峡谷的公尊德姆农庄,南迦巴瓦峰隐约可见。它是东喜马拉雅山脉的最高峰,因其巨大的三角形峰体终年积雪,云雾缭绕,从不轻易露出真面目,又名“羞女峰”和“云中的天堂”。南迦巴瓦,藏语意为“雷电如火燃烧”。又因在《格萨尔王传》中,又将南迦巴瓦峰喻为“长矛直刺苍穹”,故南迦巴瓦峰也被称为“直刺蓝天的战矛”。返程路上反复听着那首藏族歌手容中尔甲演唱的《雅鲁藏布情歌》,向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传达喜爱之情:清清的雅鲁藏布江流向远方/高高的天空升起圆圆月亮/在这梦一般的晚上……魅力羊卓雍措行羊卓雍措,藏语意为“碧玉湖”。羊卓雍措面积平方公里,湖面海拔米,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从拉萨到羊湖需要翻越米的岗巴拉山口。天空与湖水相映,平静的湖面皱起鱼鳞般的细小波浪,湖水静得出奇,没有流动,没有波纹,像一个身姿婀娜的美少女,那么羞涩,那么安静地静卧于群山的怀抱之中,美得让人不敢心生一丝丝的杂念,美得让人窒息。相传湖边有一个叫白地的村子,村里住着一位漂亮的姑娘,她每天夜里都要到湖中洗澡,因此,她的肌肤像白玉一般洁净。村中有一个农奴主看中了这位姑娘,要把她霸为己有。但姑娘已有自己的心上人,说什么也不愿意嫁给农奴主。有一天夜里,农奴主躲在湖中,乘姑娘下水洗澡时,一把将姑娘抱出水面,要把她抱回家去。这时,天上飘来一朵彩云,云端站着一位仙女,她用佛珠将凶残的农奴主打死,但农奴主还是死死抱着姑娘不松手,结果两个人都沉入湖中,姑娘也被淹死了。第二天黎明,人们来到湖边寻找她,呼喊她的名字。突然从湖中飞出了一只白色的水鸟。这只水鸟就是姑娘的化身。从此以后,水鸟总是在湖里戏水,在湖面上空飞翔。白云似的羊群,白色的水鸟,加上这个神奇的传说,使羊卓雍湖成为一个神秘“圣湖”。当地藏族人用民歌赞美羊卓雍湖:“天上的仙境,人间的羊卓。天上的繁星,湖畔的牛羊。”
约你布达拉圣行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时期,主体建筑分白宫和红宫,海拔多米,主楼十三层,高.7米,由寝宫、佛殿、灵塔殿、僧舍等组成。“布达拉”译为舟岛,是梵语音译,又译作“普陀罗”或“普陀”,原指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岛。顺随人流登上了九曲回肠的台阶,博大精深的布达拉宫在我急切的期盼中匐然开启。经东庭院走进内矗四柱八梁的白宫,柱上雕有莲花生大士、八大药师佛像,墙壁绘有五世达赖全藏文告知、文成公主进藏图、七世纪布达拉宫全景图、格鲁派大教主宗喀巴赞颂词和六字真言的白宫门庭;走进白宫顶第四层绘有藏民族人类起源传说、宗教产生、吐蕃王朝简史及一至四世达赖喇嘛等精美壁画的东大殿;徜徉于西藏历史的厚重与沧桑;走进白宫顶层内有议*厅、会客堂、护法殿的富丽堂皇的东日光殿;走进红宫最高层东面大殿,供有铜鎏金弥勒佛像、顿珠卓玛女神、松赞干布、宗喀巴著作全集的弥勒佛殿,感受着藏传佛教的恢弘与精髓;走进红宫最高层南面大殿,供有千手观音像、千余尊合金佛像三界殿,祈祷好运;走进有三宗藏传佛教的坛城及百余尊佛塔坛城殿,惊讶人们祈祷天地的虔诚;走进供奉着从六世到十二世历代达赖喇嘛塑像和余尊佛像;又依次走进观音殿、时轮殿、无量寿佛殿……可谓殿殿金碧辉煌,佛光普照,处处密咒传说、神秘莫测。整整一天行走于布达拉宫殿内,震撼着宫殿庙宇建筑构造的巧妙金碧辉煌,感叹佛教浩如烟海博大精神的浑厚,布达拉宫成了佛教历史中永久的定格,成了教徒们心中永不磨灭的信仰灯塔,沐浴着佛光普照,仿佛灵*得到净化升华,心中多了几许对佛的敬仰,几许静谧与安详,悲悯与友善,原来那琐碎与忙碌,平淡与无奈,苦恼与挫折的生活,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围绕着大昭寺,就是著名的八廓街了。它位于拉萨的中心,是拉萨市保持得最完整的古街道,是拉萨的宗教、经济、文化、民族手工业以至西藏风土人情的集结地。八廓街呈圆形,仿佛是一座巨大时钟,壮丽的大昭寺就在它的中轴。八廓街仿佛是大、小昭寺的长长的裙裾和美丽的佩带。自古以来,八廓街都是藏传佛教信徒朝拜大昭寺内的释加牟尼像转经的最主要的线路,直至今天,同样还是每天都可以看见许多磕着三步等身长头的信徒来到这里虔诚朝拜佛祖。
西藏是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而我是你匆匆的一个过客,你在我身后渐行渐远,告别蓝天白云,告别河流雪山,告别牛羊草原。我愿做你天空的飞鸟,在你的天空飞翔,变换着各种姿势的飞翔,就这样一生为你痴情地陪伴;我愿做你水里的水草,在你的水里飘摇,聆听你的呼吸,感受你的心跳,与你同在,便是心安;我愿做你手中的转经筒,在你的手中转动,和着经文的默念,同着无瑕的心灵。那一朵圣洁的雪莲花我没有摘下,就让一朵盛开在西藏,一朵种在我心间。正如仓央嘉措所说,我行遍世间所有的路/逆着时光行走/只为今生与你邂逅。(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视频来自网络)作者简介:陈永辉,甘肃省骨干教师、省级优秀指导老师。受聘于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院。在《学语文》《语言文字报》《语文教学之友》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近篇,主(参)编《语文读本》(一套5册)等教材教辅50册。拓展阅读:菊花园记|陈永辉
编辑:谢小玲版式:卢美安传播梅山文化
讲好追梦故事
展现城市风采
共建精神家园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