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最好听男声红河谷,熟悉的旋律,动人的
TUhjnbcbe - 2020/11/13 0:17:00

音乐“魔术师”

金复载

作曲家

请聆听他的故事

进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从13岁起,我就立志要成为一名作曲家。我自学了很多作曲理论,也幸运地被上海音乐学院录取。年,我本科毕业,被分配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那个时候的大学生都喜欢故事片,认为故事片更能发挥才能,也更容易成名。所以当时被分配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时,我心里有些难过。


  我们在音乐学院学的都是高雅艺术,贝多芬、肖邦等等。我从来没有写过儿童音乐,也不了解儿童心理,我也只能去适应、去实践。

▲金复载(左一)和美影厂前辈严定宪、特伟、林文肖(女)在千岛湖

美术片音乐


  我创作的第一部较有影响力的作品就是《小号手》,里面有首歌叫《小号手之歌》。创作《小号手之歌》时,我们去井冈山采风,听红*的故事,一稿、两稿,反复修改,听了不满意再重写。这首歌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这是对我的肯定,也让我积累了儿童歌曲创作经验。

▲动画片《小号手》


  改革开放后,我们也必须打开自己,去吸收新的思维、新的技术,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


  《三个和尚》是年的作品,全靠音乐来讲故事,除了画面和音乐,没有一句人物对白。创作之初,我还曾到上海的玉佛寺去看和尚们是怎么生活的。只有自己对这些最基本的材料和因素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在作品中有所体现和运用。

▲动画片《三个和尚》


  虽然刚到美影厂时有些委屈,但在美术片音乐的创作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这些经验实际上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因为美术片的样式有很多,比如内容不同,有夸张的、喜剧的、儿童的,夸张类型的有刚刚提到的《三个和尚》;儿童类型的有《雪孩子》;带有一定正剧性的,像《哪吒闹海》、《宝莲灯》等;还有水墨动画,如《山水情》等。

▲动画片《宝莲灯》


  美术片的类型众多,配乐就要符合整个戏剧的风格。像在水墨动画《山水情》中,我就运用了古琴和民乐,这是纯粹的中国文人音乐。而在《雪孩子》中,我采用了流行音乐。


  不同类型的美术片就相当于各种不同的环境,只有不断地去适应这些环境,才能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动画片《山水情》

探索新领域


  改革开放后,我开始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导演,比如谢晋、吴贻弓、冯小宁等合作了许多故事片,像《鸦片战争》、《清凉寺钟声》、《最后的贵族》、《红河谷》等,正是这些开拓出我在音乐创作上的新领域。

▲电影《红河谷》


  故事片虽然是一个新的领域,但也是在电影音乐的范畴里。后来,上海电视台自己制作了一些电视剧,我也去参加了这些电视剧配乐的创作。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就是《济公》。从电影到电视剧的领域,用行话来说,我还是“触着电”。是不是可以离开“电”,进行一些新的尝试?因此我又进入到戏曲、话剧等领域,参与创作了话剧《雷雨》、昆曲《牡丹亭》等。

▲电视剧《济公游记》


  从“触电”的综合艺术到“不触电”的综合艺术,总结以往作曲的经验,我发现自己在音乐创作上存在着一个很大的缺陷——对音乐总体结构的把握能力还不够。因为我创作的电影配乐,多是片段式的、零碎的,与表演、画面结合在一起,才变成电影这种综合艺术,但从音乐的总体性而言,它没有非常大的结构意义和独立意义。所以我们中国早期的电影音乐,能够单独拿出来像久石让那样开音乐会的,非常少见。


  于是,我又试着脱离这些综合艺术,尝试一些新的领域,进行纯音乐的创作。纯音乐没有视觉艺术的辅助,就要靠音乐本身说话。这对当时的我而言,还存在着一些难度,开拓新领域是好事,但当自己目前的技能不足以支撑你到达新的领域时,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自年起,我创作了许多独立音乐作品,二胡协奏曲、琵琶协奏曲、长笛协奏曲、交响诗、四重奏等,其中一些作品还获得了宝钢“高雅艺术奖”。


  当你觉得目前工作存在局限,不能满足你对自己的要求时,要勇于打破陈规,去涉及一些不熟悉的领域,也许那会是另一片新天地。

▲创作中的金复载(左)

音乐剧创作


  年,我到美国进行学者访问。在这期间,我第一次看到音乐剧《猫》,觉得非常惊喜。音乐剧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舞台表演形式,它活泼,有时代感且具有综合性。


  当时国内对音乐剧几乎都不了解,包括我们这些专业的音乐人都知之甚少。回国以后,我开始尝试创作音乐剧。


  年,我们几个喜欢音乐剧的电影同仁就想创作一部音乐剧,没有人投资,我们就自己掏钱。音乐剧的内容是曹禺的《日出》,由吴贻弓担任编剧,我和董为杰担任作曲,乐队则邀请了爱乐乐团。


  年,音乐会版的《日出》终于上演了,所谓音乐会版就是后面是一个交响乐队和合唱队,当时还没有音乐剧演员,所以就邀请电影演员来演,歌剧院的一些舞蹈演员来跳。唱、跳、演分离,这是中国早期音乐剧的一种形式。

▲《日出》


  年,上海音乐学院开设了一个音乐剧专业,叫音乐剧系。那年我六十岁,刚从美影厂退休。上海音乐学院邀请我担任音乐剧系的系主任。音乐剧系主要是培养音乐剧演员的,在担任系主任的八年的时间里,我组织了很多原创音乐剧的剧目创作,比如将我们美影厂之前做的《我为歌狂》改编为音乐剧,又原创了音乐剧《六祖惠能》,还引进了几个百老汇优秀音乐剧。


  年,我在音乐学院的研究生部开设了一个专业,叫音乐剧作曲。音乐剧作曲跟普通作曲有相通的地方,但它必须和戏剧完美结合。直到今年,我仍一直担任着研究生导师工作。在担任导师的同时,我也不忘创作,像交响剧场版的《上海方舟》等。

▲《上海方舟》


  今年我又创作了三部戏,一部戏是音乐剧《小城之春》,10月13日刚刚演出完毕。第二部就是张*的《我,哈姆雷特》,它是一部很有现代感的昆曲。


  第三部是“音越”剧场《红楼》,利用了音乐剧的谐音。原来的《红楼梦》(越剧)要演两到三个小时,我们改编的“音越”剧版《红楼》将主线和主要唱段保留,对次要人物做了大量删减,使整个戏剧脉络更加清晰,时长只有分钟。

▲“音越”剧场《红楼》


  我六十年的创作生涯所追求的其实就是两个原则:第一是适应环境,实践永远是第一性的;第二就是打破边框,勇于开拓自己的道路。


  “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也不一样,但我认为在前进的过程当中,只有不断适应社会,勇于创新,才能成就自己的人生。”

《我们正青春之“走近幕后”专场》

12月9日18:30丨20:00

东方财经·浦东频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最好听男声红河谷,熟悉的旋律,动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