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红河谷传统杨式太极十三刀培训班结业
TUhjnbcbe - 2020/10/25 21:52:00
北京哪家正规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bdfyy/

 如此精彩

年9月1日-9月8日永年杨氏太极拳红河谷训练基地,由李海水导师主讲的传统杨式太极十三刀培训班,于9月8下午圆满结束了。导师李海水老师独特精彩的授课,受到了所有参加培训班学员的高度评价和赞扬,大家一致认为收益匪浅,收获满满!

年9月1日像往常一样做为助教我随恩师李海水老师前往红河谷训练基地举办杨式太极十三刀的培训班。记得年恩师在昆明扶仙湖举办过杨式太极十三刀,当时听课只是对太极十三刀套路有了一个了解,这几年一直是在练习十三刀的套路上下功夫,时隔几年,这次在红河谷培训班上再次听师父主讲太极十三刀时,让我眼前一亮,激动的心情难以平复,说实在话,我追随恩师李海水老师多次参加培训班,从来没有像这样听过恩师李海水老师把太极十三刀讲的如此精彩,让我回味无穷,彻夜难眠啊!

红河谷这次太极刀的培训,门内弟子参加的人数较多,为了弟子,恩师李海水老师在课堂上把自己多年研究凝结的练刀体悟、精准方法毫无保留倾囊相授。恩师在课堂上精彩的讲解到:太极刀和太极剑一样,是由太极拳发展而来的,具有以太极拳练习的基本功法特点和应用的根本要求,动作尚柔和连贯,以内劲运行。详细的对太极十三刀从最基本的常识到十七种刀法、刀的劲点、劲势、运行中刀的劲力缠绕等等,精彩诠释了太极十三刀练起来动作虽然缓慢柔和,但慢而不滞,柔中寓刚,“缠头过脑”为其突出特点,缠头刀,即手举过头,刀尖下垂,刀背从肩外贴脊背向身后缠绕。过脑刀是举刀高过头,或转身,或转刀,使刀从头顶绕过,但刀背不贴脊背。缠头过脑,攻防兼备,姿势中虽有蹿奔跳跃,勇猛快捷的动作,但起伏转折,前进后退,左顾右盼,身法端正,步法沉稳,仍以太极拳之风韵与刀法相结合。恩师李海水老师还经典的强调:“在行刀中要做到以心行意,以意行气,以气运身,以身运刀,刀身合一”慢慢回想,听师父的每一堂培训课都让人回味无穷,心情激动……!

——张西萍

红河谷李海水老师太极刀培训记实

金风送爽,硕果飘香,一路追随恩师李海水由牛背梁太极拳培训基地到了红河谷培训基地,开始了杨式太极刀的学习。

年9月1日由李海水老师主讲,张西萍老师助教,来自全国各地41名学员参加的传统杨式太极刀正式开课。李海水老师讲杨式太极刀源缘是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的,以太极拳之拳理拳法为练习和应用之根本。强调动作柔和连贯,以内劲运行,在技法应用上沾粘走化,后发制人,练习时缓慢柔和,慢而不滞,柔中寓刚,窜蹦跳跃,勇猛快捷,起伏转折,前进后退,左顾右盼,连贯沉着,虽快犹柔,以太极拳之风韵为特点。杨式太极刀刀谱以十三句歌诀留传至今,其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布局合理,慢慢演练起来趣味环生更体现出杨氏太极刀的内涵和韵味。

时间如过江之鲫一闪而逝,转眼之间八天的太极刀培训就接近尾声。回想李海水老师的每一堂课都让人兴奋激动,老师从刀的礼仪,握刀的把法,眼法,步法,身法,一遍又一遍一丝不苟的示范,一次又一次的给每一位学员纠正动作,在学习刀的过程中李海水老师不断的强调拳架的重要性,刀是手臂的延伸,拳架是刀的基础,把细节性、精准性的东西练好了,劲力贯穿到刀上,劲点在刀上的变化缠绕折叠,劈刀和砍刀的区别,抹刀和带刀,缠头刀裹脑刀,藏刀按刀,对每一种刀法的劲点、劲路、劲源、作用、特点、练法、方向、位置、角度以及容易犯的错误都做了详细的说明和示范。

每天下课后张西萍老师带领大家练习,纠正动作,学员们在一遍遍的练习中不断提高,相互学习,交流心得体会,把每天的课程做到当天消化。

张西萍老师一直跟随师父教学,也多次学习杨式太极刀,她对这次太极刀的学习感触颇深。她说“这次学刀我也特别激动,从来没有听过师父这么精彩的太极刀教学,本次参加培训的弟子比较多,为了弟子们,师父把他多年来对太极刀感悟,体会,积累和沉淀,毫无保留倾囊传授。”

经过几天紧张的学习,杨式太极刀十三句歌诀,十七种刀法,还有步型步法等等大家都基本掌握,并且练的有模有样了。最后一天进行了分组表演展示,每一个人既紧张又兴奋,把这几天的学习成果尽量的展示出来,对每一组的表演李海水老师都给予了中肯的表扬,且指出了问题和不足之处,希望大家回去之后要多练习,还要从拳架上体会刀的练法,用好腰和胯,把太极拳内里的东西打出来。

——刘保忠

云依山山依云

红霞穿过桐树林

手携手心贴心

树下走来太极人

笑声朗歌声润

漂亮的刀彩似彩云

教室里刀光凛

学员个个抖精神

弓步撩上步绕

气势勇猛刀声震

逐个扳高标准

恩师汗水湿衣襟

红河水浪翻滚

太极之路路无尽

恩师教勤发奋

太极征途满目春

——甄明欣

学习太极十三刀随笔

在一曲加拿大民歌《红河谷》的歌声陪伴中,拉开我追梦中国最美《红河谷》学习杨式太极十三刀的序幕。

来自全国各地40多名学员参加了为期八天的李海水导师红河谷杨式太极十三刀培训班。在这次学习中,每位学员都不同层次的收获了属于自己的体悟、体认、体知、体证。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学拳也是一样,对经典拳论我们吃不透弄不懂,就需要明师为我们开示,不听明师言,你就练不好太极拳。李海水导师在讲拳理刀法时,常说:学拳要先学做人,练拳要先练好功,学太极刀一定要练好太极拳,你怎样去练拳就怎样去打刀,太极器械是拳的延伸。

矛盾中的统一教学法,将拳理贯入到刀法上,再将刀法贯输给学员们,最难不过在辩证施治统一上,讲的过深过难,李海水导师又担心学员吃不透弄不懂,学的理法通过实践带不回去,练不到身上;讲得过浅,又担心学员悟不到点上,过于执念,回到家再练偏了。所以,李海水导师在讲太极十三刀的理法动作上,针对每一细微的步法、刀法、身法改动之处的来胧去脉都给学员们一个很清晰的交代。

李海水导师心里装着学员,处处为学员们着想,在上步、转身、挥刀等难度较大的动作上,对体能好的年青人,要求他们逐步的有针对性的去刻苦训练,完善步法刀法,不断继承向前发展,以达不失传统杨式太极十三刀的刀法;对体能偏弱年龄偏长的学员,李海水导师在步法身法上,让其合理合法又得在劲力能贯通的前提下给予了暖心的关爱调整,使年龄偏长者也不会因高难度动作望而生畏而失去练刀的信心。

李海水导师将普遍问题统一解决,特殊问题针对性解决,使得每一位学员都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磨豆腐教学法

在教刀动作过程中,细微之处,难点之处,学员们习惯性动作改正,李海水导师和张西萍助教老师要说上无数遍。在带刀练习过程中,一个左打虎转右打虎的动作,李海水导师和张西萍助教老师不厌其烦的一遍遍复述提示:扣脚合胯双落拳,方向不变,不要转腰,不要转腰……收腿不要勾脚、不要勾脚……。二三分钟就能打完一遍的十三刀,李海水导师与助教张西萍老师竟用了一个多小时为每个学员扳改动作,一蹲一起一弯腰,细致说,耐心讲,重复做,汗水浸透衣衫,可那慈祥温和的笑容始终是挂在脸上。

八天的学习,我们就是在李海水导师那磁石般的声音和阳刚之气中吸允着知识和力量,就是在张西萍助教老师花一样的阴柔之美中感知榜样、温暖与关爱的力量。

李海水导师将多年对杨式太极十三刀凝结的宝贵经验,倾囊诠释给了我们,扎西精神在李海水导师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大厨调味教学法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味道”二字来形容某事物的高点位,这次讲太极刀,李海水导师就在这个“味道”上在学员们身上下足了功夫,对每动的劲力缠绕,劲势流动,源头到源尾,到哪外旋,到哪内旋,到哪合住劲,源头怎么来,源尾怎么收……一点点的渗透给学员们,让学员们知道自己那一划一带就是个的流星线,是怎么空的?空在哪?缺少的那个“味道”是什么?知道改进和努力的方向。李海水导师一再强调:细微之处見真性,精准度上見功夫,要不断的在自我否定中提升自我,突破自我,在归0中寻找1的存在。

我们在《红河谷》的歌声中开始,也让我们在*歌《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的歌声中再出发——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神鹿太极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是扎西正脉传承,我们用扎西精神来武装,不畏惧,不屈服,挑战自我,感恩太极,直到把太极装到身上。听!听!听!祈盼神鹿太极的集结号再吹响!我们定当迈着坚定的步伐再次奔向拳场。

——孙宝华

七星跨虎交刀式,

腾挪闪展意气扬,

左顾右盼两分张,

白鹤展翅五行掌,

风卷荷花叶内藏,

玉女穿梭八方式,

三星开合自主张,

二起脚来打虎式,

披身斜挂鸳鸯脚,

顺水推舟鞭做篙,

下式三合自由招,

左右分水龙门跳,

卞和携石凤还巢。

——太极十三刀刀谱

导师李海水老师培训结束时,在教室给学员展演太极十三刀。

撰稿:张西萍、刘保忠、甄明欣、孙宝华

图片提供:张西萍、刘保忠

编辑:张西萍

年9月13日

推广传统杨氏太极拳拳理、拳法的公众平台

长按“识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红河谷传统杨式太极十三刀培训班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