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蒙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标志着红河州工业产业迈入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全新时代。当时的《红河日报》浓墨重彩报道了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
蒙自经开区航拍图(图片来自红河日报资料库)
经开区前身为云南省红河州工业园区,最初的规划面积为65平方公里,地跨蒙自、个旧、开远3市。产业上按一园五区(即冶金材料加工区、生物资源加工区、化学工业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进行布局,时空上对三片一体(大屯-雨过铺片区、开远片区、蒙自片区)进行架构。
“当时的雨过铺、大屯片区还都是一片荒野,整个工业园区也才七八个人,更没有先例可循。一切只能从零开始,摸着石头过河。”经开区一站式服务中心的陈思回忆起成立之初的情形至今记忆犹新。
年,最初的一批红钢人带着“跳出昆钢、发展昆钢”的火种,一头扎进了红河的怀抱,成为红河州工业园区第一个落地的项目。
红河钢铁有限公司炼钢连铸出坯
“很兴奋,实现了‘零’的突破,这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一站式服务中心二级主办郎学平介绍说,从那之后,陆续才有润鑫、云铜、云锡等后续项目的入驻。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蒙自经开区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实而坚定。规划面积从最初的65平方公里到现在的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从“十二五”末的亿元到年的.8亿元,实现产值增长3年翻番。
蒙自经开区内企业厂房(图片来自红河日报资料库)
蒙自经开区应时而生,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云南省委、省*府对红河发展提出的“四个更大贡献”新要求,坚持“融入滇中、联动南北、开放发展”,以拓荒者的姿态、创业者的激情,砥砺奋进、弯道超越,谱写出一部锐意进取、凤凰涅槃的惊世传奇。
云南云铝润鑫铝业有限公司
步入大屯—雨过铺片区,只见当年的荒野之上,一个个新兴的工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生长,高新技术产业纷至沓来,再次聚焦了所有人的目光。
和经开区一起成长的红河钢铁有限公司已从最初的2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人,从一座年产不足万吨的小厂发展到万吨钢的生产规模,实现销售收入亿元,成为红河州本土首个百亿元企业。
红河钢铁有限公司工人在进行钢筋起吊
紧随红钢进驻的云锡股份铜业分公司,占地面积亩,总投资25亿元,于年4月27日通过云南省工信委总体竣工验收,到年已实现5年翻番的目标。
云锡铜业电解车间电解槽面
“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年产12.5万吨阴极铜升级改造项目,预计今年7月份进入带负荷试生产,可实现年产阴极铜12.5万吨、硫酸44万吨、金锭1吨、银锭吨、硫酸镍吨,余热发电4万千瓦时,综合回收铂、钯、硒、铋、锡等有价金属30吨,预计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云锡铜业分公司经理唐都作兴奋地告诉记者。
云锡铜业分公司熔炼车间双圆盘浇铸
蒙自经开区毗邻河口公路口岸、河口铁路口岸和金水河口岸3个国家级一类口岸,距越南海防港仅公里,是我国面向东盟最近、最大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蒙自经开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服务机制,‘见苗浇水、大树移栽’,积极为企业开展好供水、供电、安保、招工、住宿等‘一站式’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硬’条件,朝着更高的目标砥砺前行。”蒙自经开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包旭说。
云南惠丰铜业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无氧铜杆项目建成投产
“欲谋百年计,放眼千万里”。显赫的区位优势,鲜明的产业特色,便利的交通网络,把天时、地利尽揽怀中,奠定了蒙自经开区的奋进腾飞之基。截至目前,蒙自经开区共聚集各类企业户,其中工业企业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9户,共吸纳就业近3万人,形成了钢铁、冶金、能源化工、生物资源、机电、服装纺织、电子信息等工业门类,成了各路商家逐鹿红河的大舞台。
蒙自经开区孵化园区(图片来自红河日报资料库)
在蒙自经开区发展过程中,《红河日报》有力担当起媒体的责任,连篇累牍地报道了每一个节点时刻,为经开区华丽转身留下了深深的历史印记。
荣誉是最高的褒奖:年,蒙自经开区经省*府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年经国家发改委确定为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年成为首批“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百川疏浚,汇聚成海。如今,历经十几年的革新蝶变,蒙自经开区每一方土地都彰显出美丽的光华、实力的底蕴、活力的风姿!
记者:杨会国文/图
责编:张哲心实习编辑:金贤柔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红河日报(hhrb_hh)!爆料、广告— 投稿邮箱:hhr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