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精华,是我们的“国粹”。如果我告诉你,有一个来自非洲的“黑老外”,长期扎根云南省偏远贫困乡村,为我国培养了数千名乡村医生,你信吗?
被称为“黑求恩”的迪亚拉这个“黑老外”名叫迪亚拉,年出生在非洲马里的一个医生家庭。爷爷曾是当地的草医,父亲医院的院长。
年,迪亚拉从马里医学院全科专业毕业,并获得了去俄罗斯(当时苏联)继续深造的机会和全额奖学金,全家人都为他高兴。但他决定放弃留学欧洲的机会,前往中国深造。到中国之初,他先在北京医科大学普外科学习,但他觉得,到中国不学中医,几乎不算到中国留学,于是决定弃“西”从“中”。主意一定,迪亚拉来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系统地学习中医,又赴成都中医药大学主攻中医针灸。经过11年苦读,迪亚拉成为世界上首个获得中医博士学位的外国人。
由于是黑皮肤,他坐诊时曾经出现许多尴尬。在广州时,一个星期都没有一个患者让他看病,许多患者不相信一个黑人能懂中医。后来他在成都,曾经把一个患者吓跑。当时,医院后挂了中医的号,进到诊室看到是一个黑人就吓跑了。
给人看病,自信满满但由于医术精湛,患者们还是渐渐接受了他,他还因看病在中国收获了美丽的爱情。那是他在成都期间,迪亚拉自小信奉基督教,常到成都顺城街的一家教堂去,他在那里认识了27岁的杨梅。当时的杨梅在一家电脑公司做事,清纯秀丽,由于长时间操作电脑,眼睛日渐近视。迪亚拉为她扎针,止住了视力下滑。
随着了解的深入,爱的情愫在两人心间滋长。但杨梅担心父母不接受她找一个“黑鬼”,一直没敢将他介绍给家人。不久,母亲的风湿发作,杨梅请他为母亲治疗。第一次登门,迪亚拉直呼二老“爸”“妈”。杨梅的父母一听很是恼火,要赶迪亚拉走。迪亚拉连忙撒谎说,在马里,一般称呼上年纪的人为“爸”“妈”,才化解了危机,给自己留住爱的机会。
之后,迪亚拉一次次上门给杨母扎针,杨梅热情地端茶递水,俩人的亲密让杨梅的父母看出这个年轻人醉翁之意不在酒。杨父坚决反对女儿与之来往,杨母因扎过几次针,疗效明显,又见迪亚拉是个知书达理的学者,心里早有所动,暗地做了老伴不少工作。年8月,在亲友的祝福声中,迪亚拉、杨梅在成都天主教堂举行了结婚仪式。
义诊现场新婚不久,年底,迪亚拉作为国际志愿者来到云南,往返于昆明和红河州最边远的山村,从事基层的卫生保健工作。在云南做培训期间,他与一个特殊的群体——乡村医生结缘。迪亚拉发现,对于生活在偏远地区的人们,医院的资源涵盖不到,中国的贫困地区依然需要赤脚医生,于是迪亚拉决定培养“赤脚医生”来回馈中国。随后,迪亚拉决定全心全意投身到培训公益事业。
年,迪亚拉受红河州政府的邀请,开始在红河开展健康教育、麻风病援助和乡村医生培训。期间,他随医疗队来到隶属于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三村乡的一足村的村民义务诊疗。三村乡是云南省最贫困的乡村之一,也是国家级贫困乡。到的村来,他为这里人的的生活条件震惊了。他发现,村子里就一个水源,一点保护都没有,当时找不到一家没有结核病的人。他提出,义诊仅是治标,并不能治本,村民的病源来自不健康的水源和不健康的饮水方式,这是一足村的一大难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村民们的饮水问题,才能保证村民们的健康。
山里的孩子都很喜欢他于是,在当地政府的扶持和帮助下,迪亚拉发动村民进行饮水改造,从9公里之外的干净水源建立水渠引进村子,水渠经过几层过滤,流经家家户户,如今一足村每户村民都可以在自家门口饮用到干净的饮用水……
吃水不忘挖井人。村民们见迪亚拉解决了村里世代没有解决的吃水问题,都很感激他,把他当作朋友,纷纷邀请他到自己的家中做客。
到村民家中做客几乎每个星期,迪亚拉都会自己驾车下乡进行义诊,为村民提供药品。利用自己的特长,他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为贫困的村民减轻了负担。而让人感动的是,从年之后,他在中国云南贫困山区做的这些工作都是无偿奉献。
仿佛成了这里的一员他从此扎根云南山村偏远的贫困山村。此后的二十多年里,他的足迹遍及云南省红河、怒江等地偏远山区,从事基层卫生保健工作广泛开展义诊。还长年致力于培养乡村医生,至今已培养出多名村医,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6个老少边穷县,90%的村委会都有了自己的乡村医生。
他的工作也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被评为“云南好人”。如今,当地的乡村医生都亲切地叫他“迪老师”,而村民们则都叫他“黑求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