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个旧市老阴山顶
俯瞰万亩草场
只见蓝天、白云、绿树、碧草
交相辉映
仿佛在演奏着一首和谐的田园交响曲
老阴山玻璃栈道
个旧人对“绿色”的享受不仅如此。畅游于牛奶小镇、漫步在碧波荡漾的金湖之滨……“出门随处见绿,身边处处成景,变化可以说翻天覆地。”市民农晓敏感慨万千。
昔日挖山采矿,富了口袋却破坏了环境;今朝治理矿山,修复生态再现绿水青山。转型升级发展十余年间,从“满目疮痍”到“满目葱茏”,个旧演绎着华丽转身之美。
端牢生态饭碗
个旧市繁星闪烁有限公司的九月青花椒基地距离鸡街镇一碗水村民小组一步之遥,种植规模达到了多亩。公司管理人员白志明告诉记者,第二期亩的花椒种植已经开始,届时会让近万亩荒山披上绿装,同时还将带动当地农户种植近千亩。
“3年时间的精心呵护,今年有一部分开始挂果了,明年将进入盛果期,按照一棵树平均元计算,每亩收益至少上万元。多亩的规模每年能为村民带来近千万元的收入。”看着一片片长势良好的花椒树,一碗水村民小组组长陆金旺开心地笑了。
种植莲雾60亩、芒果多亩,让曾经从事采矿业的李文瑞成了造林大户。“以前开矿攒的钱全投在种植上了,观念变了,思路也开阔了,现在觉得吃‘生态饭’更踏实、更长久。”李文瑞说。
戈贾森林公园(潘泉摄)
靠山吃山的“新吃法”,让个旧找到了转型升级的新路径。聚焦打好“三张牌”,个旧市向绿而行,全市完成面山通道绿化面积3.61万亩,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使得个旧市可利用草原达到.49万亩,森林面积达.31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5.04%。此外,发展粮食、乳制品、畜禽产品、生物药材等现代农业龙头企业48家。生态的美丽颜值正在变成经济的高质量产值,绿水青山变为了老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靠山。
梨花谷
个旧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李星蓉说,近年来,个旧精心打造了梨花谷、红河谷、戈贾森林公园、牛奶小镇等,以“一城两谷N小镇”为主体的全域旅游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年,个旧市接待国内外游客.7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2.96亿元。
蔓耗绿水河热带雨林景色
绿色发展的印记,已然遍布城乡大地。个旧市开启的这场绿色产业转型升级变革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已经凸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守护碧水青山
金湖
金湖是个旧的母亲湖,也是个旧城市的地标。“自开展‘绿化增量’‘景观提质’等工程以来,年建成区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提高到51.69%、49.6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56平方米,花漫金湖、绿染锡都,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水清岸美的金湖。”个旧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周飞介绍。
一座城市的美在于灵性,水是一座城市的血脉。为守护好碧水青山,个旧市打响了水环境修复的生态治理战。
乍甸河流域河段
“现在乍甸河的水越来越清澈了,一路上闻不到异味,风景也好了。”周末一大早,高山和几个朋友沿乍甸河边走边欣赏沿途景色。
谁又能想到,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污染防治的“老大难”。个旧市水务局局长张玉云说,之前乍甸河流域小作坊排污、生活污水排放现象突出,不仅污染了河水,还严重破坏了居住环境。
“通过治理,现在水质明显好转。同时,在年金湖补水17万立方米的基础上,我们将于近期实施金湖补水,保障日补水至立方米,从而持续提升乍甸河水质。”张玉云说。
大屯海风光(杨文龙摄)
在大屯海环湖截污工程现场,记者看到,驳岸、绿廊、亲水平台、景观建筑等已经完工,烟波浩渺的大屯海犹如一颗巨大的蓝宝石一样,初步展现出一幅河畅、湖清、水净、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
个旧市水利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桥万告诉记者,正在实施的大屯海清淤工程,可以大大提升大屯海的水质,不仅达到水功能区域的目标要求,还能增加水库库容,改善周边的生态环境。
鸟瞰个旧(黄莉摄)
“山水相依,让青山绿水相得益彰才是最好的风景。”如今,行走在个旧境内,“与水同游、与山同行”已成为众多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
对于生态变化,个旧市民杨雪峰感受颇深:“早些年站在老阴山顶往下看,到处‘千疮百孔’。现在再看,绿水青山尽收眼底。”
戈贾森林公园(白章磊摄)
年,个旧市锡城镇戈贾村委会荣获“国家级森林乡村”称号;同年11月,经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发布,锡城镇被认定为“年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乡镇”;同年11月,个旧市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同样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发展理念一变,效果截然不同。一个个“国”字号荣誉的背后,是个旧市一幅幅天蓝、山绿、水清的生动画面。
记者:黄波杨会国文/图
部分图片来源于红河日报资料库、红河图库
原标题:《出门随处见绿,身边处处成景!看个旧如何实现“转型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