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私募担忧钱荒恶化
八成盼利好改革
2013年上半年已过,A股经历着冰火两重天的走势,结构化行情明显,板块间分化极为严重。沪深300指数自去年12月以来开始大幅反弹,1月份延续着强劲的势头,但2月份后就震荡下行,6月更是迎来暴跌,坐了一趟过山车行情,上半年沪深300指数下挫12.78。中小板和创业板则走势强劲,一路上行,中小板综指上涨4.66%,创业板综指更是暴涨30.6%,牛股频出。
上半年,诸多利空和利好交织,经济下行、流动性偏紧、IPO会否重启、改革进展、海外市场冲击等左右着A股的走势。下半年,经济会走向何方?货币*策会如何变化?房地产调控会否加码?钱荒风险会否进一步加大?地方债务风险会否暴露?IPO重启对市场影响如何?改革进程如何?针对这些问题,私募排排数据中心对全国近60家私募基金公司进行问卷调查。
73.07%私募认为下半年经济会介于7--7.5%
经济下行是A股表现不佳的根本原因。2013年6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初值为48.3,低于上月的49.2,跌至9个月低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2013年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较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经济下行的担忧使得A股不断承压,市场震荡下跌,在6月更是迎来了暴跌行情。
据私募排排数据中心调查,私募基金对经济走势相对悲观,认为经济仍会继续向下,73.07%私募认为下半年经济会介于7--7.5%,更有
19.23%私募认为经济增速会低于7%,仅有3.85%私募认为经济增速会高于8%,3.85%私募则认为经济增速会位于7.5--8%,相对乐观。
西域投资董事长周水江认为未来国内经济还会在低位徘徊一段时间,经济结构调整需要较长时间,是一个筑底过程。
星石投资总裁杨玲也同意经济结构调整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未来痛苦的去杠杆、去产能过程仍将延续,宏观经济弱势在年内难以改变。
乾阳投资董事长何辉认为从近几个月的经济数据看,始自去年四季度的经济复苏态势难言乐观。新一届*府立意长远,更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不愿重蹈过去的粗放式刺激经济的模式,对经济增速下滑的容忍度更高,加之货币*策基调已经有中性偏宽转向中性偏紧,因而未来中国经济可能将面临着转型期增速放缓的压力和短期的阵痛,但相信随着中央*府在经济转型升级和其他改革工作的推进,有利于为后续经济增长积攒新的动力,并实现经济的中长期良性发展。
挺浩投资董事长康浩平表示未来经济将慢慢在转型道路上缓慢筑底,中国大概不会重蹈覆辙再走刺激的老路,所以,本次经济调整可能相对漫长。
昭时投资执行事务合伙人李云峰认为经济走势要跟国家的改革方向挂钩,现在*府实施的一些措施已经有比较好的信号,在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再加上现在的市场利率水平比较低,可以得到的结论就是现在的经济和市场已经处于复苏的周期。
圆融方德投资董事长冉兰表示,从*策取向来看,应有主动刺泡泡之意,短期会带来阵痛,或会牺牲GDP增速,但长远来看有利于资金更有效率流向实体,更有效实现资源配置,对长期经济的发展具有夯实的作用。只要总体风险可控,经济增速的火车头减慢速度实际是利好。
69%私募认为下半年货币*策适度从紧
76%称下半年不会降息降准
市场流动性偏紧是6月市场暴跌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从*府的表态看,并没有放松的迹象。下半年,货币*策会何去何从?流动性情况如何呢?
据私募排排数据中心调查,69.23%私募认为下半年货币*策会适度从紧,23.08%私募认为会适度宽松,7.69%私募认为货币*策会进入从紧状态,没有私募认为下半年货币*策会处于宽松环境。
何辉认为从管理层和央行近期的表态和行为看,下半年货币*策将从之前中性偏宽松转向中性偏紧的基调。因而,考虑到外汇占款增长的下滑和管理层“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中性偏紧的货币*策取向,预计下半年市场的流动性环境不如上半年宽松。
周水江也认可下半年资金偏紧的观点,认为下半年央行会继续加强管理流动性,使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控制资金空转,因此流动性会略有偏紧。下半年,美国会逐步退出QE,流动性扩张时期逐渐过去。下半年货币*策会延续上半年在实行的*策,会适时微调,不会有重大改变,在存款保险(放心保)制度及利率市场化方面会有重大进展。
瀚鑫泰安董事长易三佑表示下半年市场的流动性仍然会维持偏紧的状态,预计下半年央行将会继续维持上半年的货币*策的主基调。
慧安投资董事长沈一慧则相对乐观点,认为下半年流动性不好不坏,货币*策保持稳健。正如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支持经济转型升级。“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已经成为未来中国货币*策调整的一项总方针。
冉兰也认为下半年货币*策不会过于宽松,但也不至于过于紧张。货币当局对目前流动性的判断很清晰,认为不缺钱,只是钱没有流入合适的领域。因此未来的动作更多倾向于调整结构,引导资金流入*府认为应该去的地方。因此,稳健的货币*策基调在下半年仍将继续。
随着海外国家陆续进入降息周期,我国下半年会否出现降息降准的趋势呢?
据私募排排数据中心调查,大部分私募基金认为下半年货币*策仍是偏紧状态,76%私募认为下半年中国不会降息降准,24%私募则认为中国会进入降息降准周期。
瀚信资产研究总监李君认为下半年市场的流动性不会太宽松,大概率会呈现中性偏紧的状态。鉴于*府对经济改革和转型的坚定决心,预计下半年货币*策将维持稳健,加息和降息或许都很难出现。
聚益投资投资总监汤小生表示,就现在看,随着季节性洪峰度过和央行安抚市场之后,短期流动性最紧张的局面已经过去。虑到央行整治金融秩序暗合本届*府转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基调,同时央行也已明确盘活货币存量的口径,所以不认为当前主要依靠公开市场操作的货币工具组合会在下半年有本质改变。但考虑到未来外汇占款缩减的风险、金融秩序整顿可能再度出现的钱荒现象、实体需求羸弱,认为当前过高的准备金率有下调的理由和预期。而考虑到下半年基数效应叠加大宗商品价格可能的上行风险,降息手段的使用,央行仍然将会保持谨慎立场。
康浩平则认为下半年流动性没有问题,钱荒问题也不可能重演,随着热钱流出,外汇占款减少。下半年的货币*策将走向相对宽松,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将是大概率事件。
46.15%私募认为银行钱荒会进一步恶化
6月,上海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利率大幅攀升,“钱荒”来势汹汹,
成为了市场暴跌的导火索。随着*府去金融杠杆的进行,短期理财产品的到期,房地产信托的收紧等,银行间缺钱风险会否加大呢?
据私募排排数据中心调查,私募基金对该问题分歧较大,46.15%私募认为银行缺钱风险会进一步加大,53.85%私募则认为“钱荒”不会进一步扩大。
广州赢隆投资董事长罗兴文认为炒作的成份大于实际情况,是利益集团与领导层未达成充分默契。如果能合理引导老百姓的投资方向和理财思路,钱荒应不是问题。
易三佑认为钱荒是经济结构调整所需要面对的阶段性的问题,短期内仍然需要面对,但不会一直持续下去。
李云峰表示目前的钱荒只是因期限错配而导致地短暂性流动性不足,随着结构的调整,不会演变成灾难。在M2超百万亿的情况下,只是停止刺激性货币*策,不用担心钱荒。
杨玲认为监管层规范影子银行业务、外管局打击虚假贸易掩盖下的热钱流入及美联储提出将退出QE等导致外汇占款骤降以及季末考核等季节性因素叠加触发了钱荒,央行前期坚决不注入流动性的态度加剧了市场恐慌情绪。随着季节性因素消退和央行出手维稳,钱荒已经缓解,但未来流动性不可能回到春节前后的状态。
恒德投资董事长王瑜认为,短期来看,这种现象会持续一段时间,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要调整好这种存贷期限结构需要一段时间,另外央行手上还有很多准备金,所以钱荒只是短期现象。整体流动性是过剩的,钱荒之后有可能导致银行主动收缩资产负债表和降低杠杆,从而影响企业贷款总量和利率水平,最终影响到实体经济,这对股票市场有重大负面影响。
新海天投资投资总监杨虎也相对谨慎,认为经这次测试可以看出,影子银行规模极大,大到足以影响金融系统稳定的程度。按照这次风波中的市场反应推算,影子银行规模超过28万亿。多数银行理财产品名以上不是银行承担风险,但事实上是;信托产品全部属于影子银行,委托贷款也是。这些影子银行产品名以上不由银行承担风险,但在资金周转不灵以后,会急剧提高银行信贷的不良比率。28万亿影子银行是明显的高利贷,债务泡沫破裂,从影子银行开始。这次的风波表明上是银行头寸紧张,实际是高利贷的兑付危机,只是银行在刻意掩盖。
57.69%私募认为房地产调控会进一步加码
房地产关联着众多行业,房地产的走势对我国经济走势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府不断调控下,房价仍然在不断的攀升。下半年,房地产调控会否进一步加码呢?
据私募排排数据中心调查,57.69%私募认为下半年房地产调控会进一步加码,42.31%私募则认为房地产调控不会有更加严厉的措施出台。
杨虎认为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的拐点已在2012年出现,由于人口红利是影响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人口红利出现拐点的时候,房地产行业在未来必然会走下坡路,这样的现象不管是在80年代的日本还是美国都出现过;另外我国房地产行业占GDP的比重接近1/4,同时房地产下游行业牵扯许多产业链,我国现阶段处在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当这个动作还没有完成的时候,管理层并不愿意见到这个行业出现暴跌的局面出现,更多的会以结构性的调控来让它缓慢下行。所以从中长期来看房地场行业未来会开始走下坡路,而调控的加码会出现在特定的时间结点。
李君认为房价大幅上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对于一、二线城市,未来更多的是呈现温和上升的走势,而对于三、四线城市,房价可能会稳中趋降。基于国内地产刚需依然强劲的逻辑判断,房地产未来的成交量还会在短期盘整后继续攀升。对地产的调控或许会更多的采用市场化手段,支持刚需,打压投资性需求。
冉兰则持不同意见,认为新总理上台后始终未提及“调控”二字,只要房价没有出现过度飙升,未来很难再有调控说法。事实证明,过去的所谓调控根本没能控制住房价,堵不如疏的道理用来说明未来房地产*策或是正解。通过城镇化以及保障房建设,或是化解房地产困局的办法。
银石投资总经理丘海云认为房地产行业与60个子行业相关,*府调控房地产,目标是调控房价,避免房价泡沫过高,从而成为金融风险的诱因,*府并非意图在打压房地产行业。*府目前正实施的金融体系去杠杆,本来就将对房地产行业有一定抑制作用,除非房地产价格短时间出现较大幅度涨幅,否则,*府在年内继续加码调控的可能性较小。
65.8%私募认为下半年债务风险进一步加大
我国地方债务平台风险一直是争议比较大的话题,随着经济的进一步下滑,银行间风险也在进一步累积,债务风险的隐忧也在进一步加大。
据私募排排数据中心调查,65.8%私募认为下半年我国债务风险会进一步加大,34.62%私募则持否定态度,但绝大部分私募认为我国债务风险会处于可控范围内,不会爆发大的风险。
丘海云认为下半年是否会真正出现债务风险,主要有两个观察点:一是*府的去杠杆化是否拟定在短时间一蹴而就;一是经济是否会出现意料外的较大幅度较快速度的下行。
周水江表示增加主要是关注地方*府债务情况,目前地方*府债务规模占GDP比例还在安全区间,如果下半年规模没有继续加速扩大,总体风险可控。
易三佑认为随着GDP增速逐渐下滑,经济结构调整对经济的负面作用将会逐步显现,地方财*可能会有一段艰难的时期,债务风险对经济的冲击是存在的。
汤小生认为债务风险始终存在,但*府和央行应有能力使得风险不至于扩散成一场全面的危机。并不太担心地方债务,说到底仍然有中央*府托底,依然是国家信用,如果不想社会出现大的震荡,对于这种风险的担心,合理但未必符合事实。银行、信托理财产品的违约已经出现,未来也仍然会看到,央行乐见其成的是这种现象本身对民众的风险教育效果而不是风险最终失控造成对金融业的信用冲击。
冉兰也认为地方债务风险实际很大,但谁也不会主动引爆,先从源头撤离各种包装的理财产品,实际就是让债务风险不再自我繁殖,否则会自爆。剩下的问题是看如何消化。他认为债务风险大不代表会爆发,可以警惕,但不必过于忧心。
76.93%私募认为IPO重启将导致A股小幅回调
IPO重启一直是悬在A股市场上空的达摩斯之剑,在A股经历过暴跌后,IPO的重启会给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是继续下挫还是利空出尽出现大底呢?
据私募排排数据中心调查,76.93%私募认为IPO重启会使得市场出现小幅回调,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7.69%私募认为市场会出现暴跌,7.69%私募则认为市场会利空出尽,出现历史性大底,7.69%私募认为IPO重启对市场没有任何影响。
周水江认为如果本次IPO改革比较优化,有利于市场的长远发展的话,对证券市场应该是一次机会。如果改革仅停留在表面,没有措施消除“上市公司就是圈钱”的怪圈,那么对市场仍然是利空。
何辉认为从过往经验看,IPO重启对短期市场会有冲击,但对市场中长期趋势的影响不大。经过之前的IPO
财务核查,保荐机构抽查和近期对造假公司万福生科(300268)及其发行券商的责罚后,事实上已经减轻了日后IPO重启对市场的负面影响。而且,相信管理层会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尽量平滑其对市场的影响。
王瑜认为IPO重启,市场是机遇和风险并存。短期来看,市场提前预期了这个利空,等IPO真正重启,属于市场这个利空出尽,估计还是会出现爆炒新股的现象;中长期来看,存量资金不断流出股市,因为缺乏回报,增量资金会越来越少,而IPO重启相当于增加供给,在需求越来越少,而供给却增加的情况下,市场会承受很大的压力。从个股的角度考虑,这批IPO可能会出现一批大牛股,这是需要挖掘的机遇。
李君也认为IPO重启将会影响市场的短期走势,创业板和中小板的高估值也许会因此而出现向下调整,尤其是部分缺乏业绩支撑纯粹炒作概念的个股,受到的冲击会更大。但是,长期来看,股市运行自有其规律,不会因为IPO重启而改变,国内经济状况和上市公司的业绩才是决定中长期A股走势的关键。
杨玲认为目前A股总流通市值已经超过20万亿,IPO规模和总流通市值相比微不足道,IPO对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心理层面,不会对A股走势产生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