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红河日报
弥蒙高铁红河站胡艳辉摄
盛装喜迎高铁来
高铁穿越田野
石榴展活动
碧色寨梁荣生摄
美丽的蒙自城
编者按:拥抱高铁时代,逐梦幸福新程。弥蒙高铁的开通,缩短的是时间,拉近的是距离,更迭的是理念,收获的是便捷与效能,将为红河带来崭新的发展前景。梦想照进现实,红河人民将带着速度与激情,搭乘高速列车,通达外界,逐梦远方。
我州步入立体交通新时代:大道如虹通衢畅
●记者王美红胡艳辉师洪亮
雷肖通讯员张兴文/图
离开远市区10多公里的南盘江上,一桥飞架贯东西,粗壮的立柱托举起一条长长的高铁“长龙”……不远处,依然畅行的二级路、高速公路桥梁上,车子川流不息。
“这里有最古老的铁索桥、石拱桥和最现代的高速公路桥、高铁桥,可以说是我州综合交通建设的一个时代缩影。”原开远铁路公安处退休民警、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黄庆说,站在这里看,能深刻感受到时代变迁带来的交通大发展。
一直以来,州委、州政府都高度重视立体交通建设。尤其是近年来,全州上下抓住交通强国、交通强省等重要机遇,不断构建北融滇中、南联越南、东接两广、西通缅老的立体交通网络格局,全州交通运输呈现出大投入、大增长、大发展的良好态势,交通建设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铺就南北贯通坦途
“畅通的立体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是救灾应急的生命线,象征着现代化的生活,是群众生活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每次谈到交通建设,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一再强调。
州委、州政府优先将交通大动脉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州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亿元,建成公路总里程达2.62万公里、准轨铁路通车里程达公里,内联外通、北融滇中、贯通南北的综合交通运输路网体系。
截至目前,全州累计建成通车高速公路11条,累计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公里,结束了红河高速公路不过江的历史,“县县通高速”已胜利在望。随着昆明至蒙自至河口开行“复兴号”动车,在全省率先实现国门直通动车。如今,弥蒙高铁业已通车,“州府通高铁”的目标提前实现。
“下一步,我们将推动综合交通发展目标从‘县县通高速、南北通航空、州府通高铁’向‘邻县通高速、邻州通铁路、南北通航空、州府强枢纽’迈进,着力构建北融滇中、南联越南、东接两广、西通缅老的综合交通网络格局,努力在将红河建设成为全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前沿阵地中贡献交通力量。”州交通局局长戴锐说。
大道行开阔,长路写辉煌。如今,行走在红河大地上,纵横宽敞的高速公路如一条条玉带,通往繁华的都市,通向美丽的村庄;宛如巨龙的高铁飞架东西南北,大大缩短红河与世界的时空距离。频繁涌动的人流物流经济流带动着城乡一体化加速发展,牵引着新一轮的产业布局更加完善。
畅通乡村振兴“经脉”
一条条畅阔的道路,穿过河流,越过山冈,将一个个美丽的村庄串连起来。今天的红河,越织越密的交通网架起了农村发展的桥梁。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出趟村很不容易。”
“因为路不通,车子进不来,农产品、生活必需品运输都只能靠人背马驮……”
十多年前,因为车路不通畅,生产生活备受影响的农村群众叫苦不迭。“要想富,先修路。”道路不仅仅是支撑农村更好发展的基础设施,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正因如此,我州非常重视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养护和运营。近年来,全州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为着力点,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截至目前,全州新改建农村公路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防工程公里,全州建制村通硬化路率、通客率、通邮率均达%。
“原来的老路不好走,坐车去赶集还要自带锄头搬石头垫路。现在通了公路,自己买了车,出趟村就是分分钟的事。因为交通方便,村里很多人家甚至将婚宴、寿宴都办到县城的饭馆里。”屏边县玉屏镇大份子村村民李玉荷回忆说。
三分建,七分管。在农村公路管养中,我州以“畅、安、舒、美”为总体目标,创新养护机制,着力打造“农村公路+”模式,全面促进农村公路与客运出行、物流发展、旅游产业、美丽乡村建设快速融合发展,畅通着人流、物流、信息流,加速了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完善。
现代化立体交通带来幸福感
“太高兴了,高铁通了以后,我进货一天都可以跑上几个来回,不用再掐着时间赶路了。”在蒙自开服装店的张文说。
“我家在昆明,以后家里有什么事马上就可以回到家人身边了。”在个旧上班的小伙李德明说。
朴实的话语折射出群众对弥蒙高铁开通的期待。确实,时代在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在变;交通工具在发展,交通建设也在发展;正是这些发展让广大群众实现了从“走得了”到“走得好”。
弥蒙高铁开通带来的好处远不止于此,据专家估计,弥蒙高铁开通后,其所带来的时间成本、物流成本的降低,或将加速技术、产业、资本等生产要素从大城市向红河地区转移,这对于我州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将起到重要作用。
事实上,通畅的交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天生就是一对关联关系。路一通,南部元阳县、红河县抓住红河谷热区开发的机遇,引入农业企业带动经济发展;路一通,北部泸西县的蔬菜、鲜花连片规模化种植不断扩大;路一通,开远市吸引农业龙头企业入驻,仅高效现代农业园建设,便撬动了6.8亿元社会资本投入……
在立体交通网络构建中,为让群众出行更方便快捷,让经济社会发展更好,我州还积极推动机场建设,努力实现“南北通航空”目标。截至目前,元阳民用机场预可研已进入等待批复阶段,红河蒙自机场已正式开工建设,弥勒机场已开航。
追赶的是时代速度,见证的是红河精神。不久的将来,红河现代化立体交通建设将更加先进与完善,红河经济社会也将在完善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中腾飞。
让“诗和远方”不再遥远
●记者初政艳胡艳辉文/图
“‘高铁时代’的到来,极大缩短了我们出行的时间,也给街道辖区村寨带来了许多新的发展机遇。今后,城市周边游、短途游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对我们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具有重大意义。”提起弥蒙高铁开通运行,蒙自市观澜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李绍明兴奋不已。
连日来,他走村串户把高铁开通的喜讯告诉村民,村民们也纷纷将房前屋后整理干净,以良好的村容村貌迎接期盼已久的高铁驶来。
弥蒙高铁红河站位于观澜街道辖区的长桥海畔,李绍明指着辖区规划图信心满满地说:“接下来,我们将立足资源禀赋,提升长桥海观光旅游的知名度,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
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亦常放。蒙自,一座历史悠久、景色优美、四季常青的城市,也是全国唯一一个4种铁路跨时空立体交会的城市。随着弥蒙高铁的开通,这座美丽的小城正式进入了“高铁时代”。
“高铁开通对于我们来说,是特别利好的消息!”年出生的李欣伦在蒙自市碧色寨商业街经营一家特色茶楼,弥蒙高铁开通的消息让他欢欣鼓舞。这段时间,他正构思着一些新颖的营销点子:“我们计划在茶楼引入更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体验活动,让外地游客到碧色寨放慢脚步、体验生活,感受淳朴的人间烟火气。”
交通助力文旅兴,八方游客次第来。“我们的目标就是抓住高铁开通的机遇,让蒙自成为云南旅游新方向!”蒙自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李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信心十足地表示,搭乘弥蒙高铁的东风,蒙自市早已蓄势待发,精心准备了丰富的旅游文化大餐,热忱欢迎各地游客到蒙自寻找“诗和远方”。
据介绍,弥蒙高铁开通之际,蒙自市将在综合交通枢纽设置一站式游客集散中心,推出“红色经典、深度研学、观光摄影、书画乡村、夜市寻味”5条精品线路供游客选择。同时,与招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推出高铁联名优惠卡、高铁开通纪念邮票、旅游地图、明信片等丰富的旅游产品,并将依托当地特色美食开展“游在云南吃在蒙自”系列活动。
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阜通商、百年过桥米线,中共云南一大会址查尼皮……一系列极富特色的旅游景点和特色美食贯穿5条精品线路中。李婵表示,为了让游客提前做好旅游攻略,蒙自市依托当地文旅达人和“蒙自文旅”“今日蒙自”
为幸福民生标注新方向
●记者初政艳
“咔嚓、咔嚓……”连日来,家住蒙自市观澜街道马头寨村的村民苏明,忙着在自家20多亩石榴地里修剪枝叶。“枝叶修剪好,明年石榴营养跟得上,挂果才多而大。”
修剪之余,远处弥蒙高铁线路上,不时有试运行车辆飞驰而过,想到明年自己种植的石榴有机会搭乘高铁销往更远的地方,苏明心里就甜滋滋的。
在苏明看来,交通是打开销路的关键。
6年前,苏明刚开始发展石榴产业,同时还对接收购商,负责村里的瓜果收购工作。“那时候,交通不便,瓜果收购价低,市场也打不开。”
“现在好多了,高铁就在村子附近,交通越来越便利,我们也跟着受益,瓜果蔬菜的销路也不用发愁了。”苏明感慨道,高铁开通后,收购商来实地考察就越来越方便,马头寨村的特色农产品也将随着高铁“走出去”。
道路通,百业兴。交通基础设施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为当地群众拓宽了乡村产业路,更让沿线群众实现了说走就走的美好愿景。
近段时间,家住观澜街道的退休居民理茂总惦记着一件事,那就是弥蒙高铁何时开通。“我坐过绿皮火车、大巴车,但还没有坐过高铁。”说起弥蒙高铁,这位老人兴奋不已,“我一定要体验一下!”
为了抢到从蒙自发车的第一趟高铁票,理茂每天清晨都会打开手机刷刷购票信息,生怕错过了购票时间。“高铁通车,我打算约上老朋友出去逛一逛,感受一下年轻人常说的‘说走就走的旅行’。”
高铁穿山过,铺就群众“幸福路”。弥蒙高铁承载着红河的发展机遇与群众的殷切期盼,现在,红河人民在家门口就能搭乘高铁便捷出行,融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开启美好生活的加速度
●记者周勇师洪亮杨学兵
近日,记者乘车来到开远市仁者村委会家兴寨村,只见大棚里的番茄零星点缀在藤蔓上,新修的水泥路直通田间地头,村里老年人协会活动室、卫生诊所、篮球场等各种软硬件设施焕然一新。最吸引眼球的,当属白色的弥蒙高铁挡墙于村中穿行而过,尤为壮观。
“我们村因高铁建设而焕发新的生机。村集体经济发展有了新的规划,乡村面貌也如你所见,越来越美。”说到依托弥蒙高铁带动村子发展的展望时,家兴寨村民小组组长耿外越聊越起劲。他说,一方面是想带动村民扩大番茄种植面积,另一方面想尝试引入蓝莓种植,并和相邻的莲花村共同建设一个蔬菜交易市场,让村子的蔬菜“走出去”。
耿外事无巨细地向记者介绍着村子所有的变化,也说到了他自己。
“如果能借助弥蒙高铁的建设,帮助更多村民就近发展,我这个村民小组长脸上也有光。”耿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深知远漂他乡的无奈。年,大学毕业的耿外没有接下父母苦心经营的小餐馆,而是选择独自外出打拼。在外磕磕碰碰、心酸委屈之际,萌生了回家发展的想法。
年,耿外“五一”节回家探亲时发现,高铁成了不少人谈论的焦点,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要建设弥蒙高铁。耿外敏锐地捕捉到商机,自家每年都有滞销的蔬菜,没准将来能借助高铁的便利“走出去”。于是,耿外辞去外地的工作,回家做起了蔬菜生意。
年,耿外被推选为村民小组长。至此,带领村民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想法在他的脑海里愈加清晰。“弥蒙高铁开通了,我要带着我们家兴寨的蔬菜去往北上广。最好是坐一趟高铁就谈成一笔生意。”耿外开心地说,虽然自己的想法还需要时间验证,但想想自己能为村民做事就很满足。
高铁开通,不仅加速产业的发展,也让生活变得便捷。对此,村民李思静满怀期待。
李思静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女儿在弥勒上初中,平时住在学校里,儿子今年2岁。她和爱人在蒙自经营一家印刷公司。年9月,女儿到弥勒上学后,李思静多了个身份——“周末妈妈”。
“每个星期五下午,我从蒙自回到开远,女儿要第二天上午才能回到家。我们母女在开远也只能度过一天,到星期日下午孩子回学校,我就返回蒙自工作。弥蒙高铁开通后,我和女儿在一起的时间会更多。”李思静感慨道。
朴实的话语折射出的是沿线群众的殷殷期盼,弥蒙高铁的开通,推动群众的幸福生活“提档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