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强(左一)入户调查
“脱贫不忘共产党,如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没有脱贫攻坚,就不会有现在的路、现在的生活,住不上钢筋水泥房,小孩上不起学,看不了病,喝不上自来水,看不到外面的美好生活,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感谢驻村工作队员!”,这些都是老百姓经常说的话,脱贫攻坚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认可度,促进了干群关系,改善了村容村貌,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就学难、就医难、出行难、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的问题,帮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
解决出行难的问题
杨贵强(左二)召开贫情分析会
以前乡镇与村子、村子与村子之间都是泥土路,加上崎岖的山路,出行极为不便,特别是在雨季,地质灾害时有发生,有时路一堵就是一个多月,严重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有位村小的老师说,脱贫攻坚开始前,他到其他村委会监考,正值雨季,只能骑摩托车出行,结果遇到滑坡,被堵在了路上,差点赶不上监考。现在好了,道路硬化了,不用担心再出现之前的情况,不管去乡上还是县城都很方便。道路四通八达,老百姓所栽种的经济作物销售更方便,直接到村门口就能把东西卖掉,也可以运输到县城去卖,还能卖到一个好价钱,要致富先修路的理论再次得到了验证。
解决产业就业问题
杨贵强(右一)帮助老人做农活
让人民群众的腰包鼓起来,实际就是要解决产业就业的问题,解决产业就业问题,就可以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精准扶贫开始前,拉博村委会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元,就业难,也不愿就业,外出务工人员较少,人们习惯了靠几亩薄田过安逸的生活,所以收入水平较低。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工作开始后,提出了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等“五个一批”,村子建立了自己的合作社,产业扶贫覆盖率达到%,红河县集中式产业扶贫项目在洛恩乡苏南基地建成,芒果产业扶贫项目、光伏电站等扶贫项目相继投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积极参与到其中,同时给予小额贷款等扶贫政策,让自主发展产业的百姓得到信贷支持,解决了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
同时在就业扶贫上下功夫,按照每户建档立卡户,至少有一名劳动力外出就业的要求,乡社保中心联系和引进用人单位到村开展就业职业技能培训会,提高就业技能,同时为了鼓励更多人员参与,每天给予参训人员一定的补贴,极大的提高了村民的参训积极性,同时加强思想动员,让更多的青壮年外出务工。对于家里只有老人,或者因特殊原因不能务工的人员,采取就近务工的方式,设立公益岗位,比如护林员、保洁员等岗位,保证就业。同时实行以奖代补政策,通过这些扶贫政策,极大的催生了新的产业,提高外出就业的积极性,老百姓的腰包切实鼓起来了。
解决就学难的问题
杨贵强(左一)入户做控辍保学工作
扶贫先扶志,追其根本就是要解决教育的问题,教育是国家百年大计,教育的落后导致观念的滞后。初到拉博,给人的感受就是这里的人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村里的小学教学楼陈旧不堪,师资力量薄弱,学生逃学辍学等现象较为严重,控辍保学工作压力较大,读书无用论在此盛行。面对这些严峻的问题,拉博村委会工作组成员和驻村工作队,协同乡党委政府,同时推进教学软硬件设施建设,首先解决教学楼和学校食堂破烂不堪的问题,解决教师没有宿舍的问题;其次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大力招聘引进外来高素质教师,并给予相应的优待政策和更多的关心关爱,让教师招得进、留得住。对于学生,严格落实两免一补、雨露计划等教育政策,同时大力开展控辍保学工作,通过入户宣传政策、学校招设兴趣爱好班等措施,将辍学生清零,保证每名适龄儿童都有学上。
除了以上这些难题,也解决了就医难、饮水难等诸多问题,脱贫攻坚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壮举,为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我们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将脱贫攻坚工作中形成的各种经验根据实际需要运用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同村民一起真抓实干,将乡村建设得越来越美丽,让村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富裕!
来源:红河谷先锋
作者/来源:彩云红河谷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