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国 改变生活
新华社 邹伟 杨维汉 徐硙 罗沙
良法善治,民之福祉。作为法治中国的“施工图”,长达1万7千字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如何影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更严密充分的保护
决定看点
财富得到更好保护“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
蓝天碧水有望回归
“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
公权力与私权利边界更清晰
“行*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
保证司法公正
“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对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
专家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程雷:“从全会决定具体的措施可以看到,*和国家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的坚定决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尊重和保障人权意识将会进一步增强,公民权利救济渠道将更加畅通。”
更广泛深入的参与
决定看点
参与立法“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参与*府重大决策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参与司法
“在司法调解、司法听证、涉诉信访等司法活动中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保障公民陪审权利,扩大参审范围,完善随机抽选方式,提高人民陪审制度公信度。”
专家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京平:“全会决定使百姓参与可以更加深化和细化,这更加符合司法规律,符合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让公众更多地参与到立法中,可以让其过程更加透明,使公众意志更好地上升为法律,这也是体现人民主体地位的表现。”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 (来源: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