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弥勒人注意,垃圾分类来了澎湃在线
TUhjnbcbe - 2025/1/2 20:48:00
看白癜风去哪里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hj_bjzkbdfyy/
                            

▽以下是正文

9月3日,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红河州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

一、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工作目标

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湿垃圾)、其他垃圾(干垃圾)四类划分,加快建立分类收集、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垃圾处理系统,建立健全部门联动和公众参与机制,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

县级市、县城和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自贸试验区、物流园区、科技园区、文化创意园区、生态农业园区、旅游景区等结合文明城市、“美丽县城”、园林城市和卫生城市等创建工作,因地制宜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社团组织,宾馆、饭店、购物中心、商用写字楼等人员密集场和居民社区、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等区域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乡镇、农村按照《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分工方案的函》(农社函〔〕3号)有关要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二、生活垃圾分类的八大重点任务

(一)编制完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

科学编制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将垃圾分类要求纳入城市管理条例(办法)。

确立年度目标任务、重点项目、配套政策、具体措施。

探索建立“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市、县、街道(乡镇)、社区(包括城郊结合部行政村)及其他区域联动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体系。

(二)开展重点区域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公共场所原则上参照“四分类法”开展。

因地制宜按照“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两类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通过军地协作,参照党政机关标准,共同推进军队营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三)引导公众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

结合实际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指南,引导公众科学开展生活垃圾分类。

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和商业中心、宾馆饭店等经营场所,以及居民社区等,通过设立宣传栏、垃圾分类督导员等方式,引导居民单独投放有害垃圾。

针对家庭有害垃圾数量少、投放频次低等特点,在社区设立固定回收点或设置专门容器分类收集、独立储存有害垃圾,由居民定时投放,社区居委会或物业公司负责管理,委托专业单位定时集中收运。

采取灵活多样、简便易行的分类方法。引导居民将厨余垃圾(湿垃圾)与其它垃圾(干垃圾)分类收集、分类投放。

有条件的地方在居民社区设置专门设施对厨余垃圾就地处理,或由环卫部门、专业企业采用专用车辆运至餐厨垃圾处理场所,做到“日产日清”。

鼓励居民和社区对其它垃圾(干垃圾)深入分类,将可回收物交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收运和处置。

有条件的地方探索采取定时定点分类收运方式,引导居民将分类后的垃圾直接投入收运车辆,逐步减少固定垃圾桶。

(四)做实学校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基础

研究制定生活垃圾分类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相关工作制度。

依托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平台,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生活垃圾分类教育。

探索合力共建协作机制,强化国民教育基础性作用,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引领整个社会的良好氛围。

(五)建立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合理布局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分拣中心和集散市场,规划建设大件垃圾处理设施。

积极探索“互联网+资源回收”模式,实现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和生活垃圾分类网络“两网融合”。

建立完善再生资源分类、回收、储存、中转,利用信息化平台,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规范化、专业化管理。

在公共机构、社区、企业等场所设置专门的分类回收设施。

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信息化平台,提供回收种类、交易价格、回收方式等信息。

(六)建立简便易行的分类投放站(点)

按照《生活垃圾分类标志》(GB/T—)中的类别、图形符号、说明、颜色等,配备标志清晰的“四分类法”垃圾收集容器,优化布局垃圾箱房。

党政机关、公共机构、社区、企业等场所安装集智能垃圾桶、积分兑换机、监控系统于一体的智能化垃圾分类投放设施,提高职工、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结合实际制定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指南,采取社区宣传栏、统一配发垃圾分类桶(袋)、建立垃圾分类督导员等方式,因地制宜确定投放点位置、投放时间及投放规范等,引导居民自觉做到分类收集、分类投放。

(七)建立与分类相匹配的收运体系

完善垃圾分类相关标志,配备标志清晰的分类收集容器。

加大城区现有垃圾房、中转压缩站改造力度,配备满足垃圾分类清运需求、密封性能好、标志清晰、节能环保的专用收集运输车辆,解决垃圾分类投放后出现“先分后混”、“混装混运”等问题。

规范有害垃圾、厨余垃圾(湿垃圾)收集暂存点布局和中转运输及处置,厨余垃圾(湿垃圾)做到“日产日清”。

(八)建立与前端分类相衔接的终端处理设施

采取长期布局和过渡安排相结合、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相结合方式,统筹规划建设餐厨垃圾、农贸市场垃圾等易腐垃圾处理设施,严禁餐厨垃圾直接饲喂生猪。

餐厨废弃物(泔水)产生量较大的党政机关、宾馆饭店、大中专院校、餐饮企业等建设分散式处理设施,减轻运输成本。

按照区域统筹原则,加快推进以焚烧为主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转型发展。

积极探索建立集垃圾焚烧、填埋、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害垃圾处置于一体的生活垃圾协同处置利用基地,促进各类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实现垃圾分类处理、资源利用、废物处置的无缝高效衔接,提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降低“邻避”效应和社会稳定风险。

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三、生活垃圾分类的五大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相应的生活垃圾分类协作机制。

施行目标责任制管理,明确职责分工,结合目标任务科学制定实施行动计划和管理办法。

(二)完善政策措施

按照谁污染谁付费原则,完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特许经营权、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市场化模式,引入专业化服务公司协同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全体系工作。

开展商品过度包装专项治理,限制一次性消费用品,推进垃圾源头减量。

加快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设施建设,优化布局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设施,保障用地需求。

(三)强化法制保障

结合实际制定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或管理条例,明确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分类投放、分类收集、运输与处置设施建设,从源头减量、监督管理、责任义务、保障措施、行为规范、奖惩制度等方面,使生活垃圾分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规范、持久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四)发动公众参与

广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公众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

强化国民教育,全力提高青年学生垃圾分类和资源环境意识。

加快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基地建设,开展垃圾分类收集专业知识和县市技能培训。

探索“社工+志愿者”模式,推动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服务,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人民团体及有关部门和单位公职人员率先垂范。

借助微博、

1
查看完整版本: 弥勒人注意,垃圾分类来了澎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