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日在华投资多涉及产业链
无法大规模转移
中新社北京10月10日电
题:中国商务部专家:发挥市场力量处理中日经贸关系
作者
董冠洋
“官方不轻易发动经济制裁,而是让市场力量对贸易和投资发挥作用”,谈及中日经济关系走向,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外资研究部主任马宇如是说。
自9月日本“购岛”引发钓鱼岛争端极速激化,中日经济关系因此遭遇轩然大波。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对华投资和生产活动已开始放缓。2012年7-9月,日企针对中企的并购件数较4-6月减少75%,并购金额减少约70%。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0日亦发布数据显示,9月日系品牌乘用车在中国销量同比下降40.8%。
当前的中日经济波动让中日经济走向扑朔迷离,而未来两国可能采取的行动已成为世界关注焦点。
“要让市场的力量发挥作用,而对于日资的基本*策仍应一视同仁”,马宇强调。
马宇认为,中国应秉承两点基本原则处理中日经贸关系,首要的是,*府应该在现有规则,即国际规则、条约义务及中国法律*策范围之内处理中日经济交往。他指出,这不仅涉及中日两国,更影响中国对外经济*治交往的整体国际环境,事关重大。
“第二点,中国要发挥市场力量给日本*府‘做工作’”,马宇进一步解释,如果中日关系持续紧张,日本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成本必将提高,其竞争力下降影响经营效益,如此日企将会主动游说日本*府。
马宇告诉,本土化对于跨国投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而本土化包括了跨国公司与当地*府、社区、消费者及员工的多重关系。如果国民感情受到伤害,消费者选择偏好必受影响,跨国公司处理其与当地*府、社区关系的成本也会额外增加。
事实上,发挥市场力量不仅是中国影响对方*府的助力,更是“以柔克刚”的自我保护之道。
马宇指出,“官方制裁是双刃剑,伤你也会伤我”,而市场力量却可以避免两败俱伤的损害,因为中国企业会自行寻找市场替代力量。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