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弥勒他曾是中国首富 [复制链接]

1#

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基本知识问答

什么是“四进社区”活动?

答:“四进社区”活动是指中央文明办等10部委从年起在省级县城开展的科教、文体、法律、卫生进社区活动。

年10月29日《弥勒新闻》视频,时长17分14秒

新闻视频内容提示

1.弥勒:打造环境秀美新家园

2.省*府*组全面从严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李健等市领导在弥勒分会场参会

3.全省疫情防控工作视频调度会召开弥勒市设分会场参会

4.弥勒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题会议

5.“人人争做文明人文明城市全民建”大家谈

6.金秋十月看红河弥勒这片好“丰”景

▽以下是正文

弥勒:他曾是中国首富!

弥勒虹溪镇,是一个充盈着历史文化韵味的小镇,岁月悠悠,历经百年沧桑。每当提起,总能让人想起散发着独特魅力的故事或美食。

近日,虹溪镇人民*府推出《历史文化名镇,王炽故里——虹溪》,讲述影响深远的清末巨商王炽,文物建筑,传统美食等百年人文历史传奇故事。

△《历史文化名镇,王炽故里——虹溪》

“虹溪”名字的由来

王炽故里虹溪镇,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地灵人杰,物华天宝。全镇国土面积平方公里,辖8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居住着汉、回、傣等民族,总人口人。

虹溪,旧称“十八寨”,早在西汉时,汉武帝即在此设置律高县,魏晋南北朝后曾设兴古郡于此,是彝族先民“东爨乌蛮”“结寨十八以自固”之地。清光绪十七年(公元年),由王炽联合地方绅士以“新城八景”之一的“虹溪春水”命名,呈报省府批准更名为“虹溪”,沿用至今。

明正德十六年(公元年)置十八寨守御千户所,直隶省都司。

“虹溪”之名,又源于十八寨所城城北山麓有水源流出成溪,从北偏西绕所城蜿蜒南流,形成“朝雨碧光涵柳色,夕阳红焰泛桃花”景色,状似“虹”而列为十八寨“新城八景”之一的“虹溪春水。”

曾经的虹溪,“新城八景”迷醉人!

明嘉靖二年(年),所城竣工,即有新城八景——“螺峰晚翠”、“虹溪春水”、“芦渚秋月”、“花山烟雨”、“北岗樵唱”、“南亩农耕”、“鸡洞仙踪”、“龙池灵应”载入碑记。

其中,《虹溪春水》诗咏:“远明虹彩射檐牙,树杪飞泉百道斜(古音念xi)。朝雨碧光涵柳色,夕阳红焰泛桃花。冰绡自识鲛人室,星渚谁通汉使槎(读zh)。鱼笛数声山石裂,几多鸥梦落平沙。”

“新城八景”文记其迹,诗咏其胜,景色如画。

虹溪镇6大文物建筑

虹溪,经过各族人民的世代耕耘,特别是明代中叶大批进入的屯垦*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使这里发生了新的飞跃,经年累月,在这片神奇美丽的红土地上留下了为数众多的文物古迹。

文笔塔,省级文物

建于清乾隆十二年(公元年),基座条石阴刻楷书“天开文运”大字,塔身状如“硕笔书天”,寄喻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文运昌盛。

石牌坊,省级文物

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年)。“圣旨旌表”王炽“三代一品封典”,准其兴建。

文庙,州级文物

始建于清雍正元年(公元年),是弥勒市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建筑之一,年改建为虹溪区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年,中共云南省工委在此建立支部,为弥勒地下*的发祥地。

魁星阁,州级文物

二楼“魁星阁”匾额,相传为云南唯一的状元、石屏人袁嘉谷所题,始建于清雍正九年(公元年),之后于年、年重修。

坐南朝北,面对文庙,与文庙、文笔塔同在一条中轴线上,激励学子仰望星空,脚踏实地,魁星点斗,独占鳌头。

姜梅龄故居,州级文物

建于清光绪初年,雕梁画栋、装饰精美的典型民居,“田”字型土木结构建筑。

藏书楼,县级文物

为清光绪年间王炽捐资兴建。因收藏王炽捐赠《古今图书集成》万册而得名,楼上现存的“藏书楼”三字为清内阁大学士、蒙自人尹壮图所题。

清末巨商王炽,乐善好施,贡献无数

虹溪历史名人主要有清末巨商王炽、爱国将领姜梅龄,以及弥勒最早投奔延安的三位红色青年之一、进步学生吴子谦。以清末巨商王炽影响最为深远。

王炽(—年),字昌国,号兴斋,虹溪人,十八寨守御千户所十八指挥王再一第十三代孙。

家境贫寒的王炽善于审时度势,敢为人先,凭借母亲变卖首饰衣物勉强凑给的十几两碎银创业,以孝缘亲、以忠报国、以德经商、以义用财,一步一步走出虹溪,走出云南,创办“天顺祥”和“同庆丰”,做大做强,成为富甲全滇的滇商代表、封建社会朝廷诰封的唯一一位“三代一品”红顶商人。地位高于胡雪岩,清末中国首富,位列世界第四富豪,成为商界的神话与传奇!

“邦国留芳名,乡闾重典型”。至今屹立在虹溪镇东门街中段的“三代一品”牌坊,昭示着王炽及王炽一家的急公好义、乐善好施。

——年,中法战争爆发,法*进犯越南,清廷命令云南巡抚岑毓英督师出关,*情紧急,*饷甚巨。王炽挺身而出,先后垫付了饷银六十多万两。清廷特赏王炽“三代一品封典”,准建坊旌表,即至今尚存的虹溪石牌坊。

——年,王炽招商集股,亲自垫支白银数十万两作股金,开发东川铜矿、个旧锡矿,为发展地方工业打下了基础。

——年,王炽与他人创办“兴文当”,以其利息收入激励和扶持清寒子弟深造,培育人才,振兴文化。

——年,王炽捐资四千八百多两兴建虹溪书院,出资购置学田作教育经费,又赠《古今图书集成》万册存藏书楼。

——年,王炽出资兴建盘溪铁索桥,后又捐巨资在开远田房村南、江边村东新建铁索桥两座。

——年12月25日,王炽病逝。其子王鸿图承继“同庆丰”、“天顺祥”,秉持父亲遗志,认股十万两,赎买滇越铁路段路权。年,力认白银三十万两,开办耀龙电灯公司,是全国第一家利用水电发电的企业。

先后出资十二万两,兴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水电站——昆明石龙坝水电站,至今仍在使用。

“当代论豪杰,斯人特异常”。王炽是虹溪人的骄傲,也是弥勒人、云南人的骄傲!

虹溪镇特色美食

虹溪的特色美食——鸡蛋盐水面、冬瓜蜜饯、香米粑粑、圈圈糖,成为广大消费者的厚爱。

鸡蛋盐水面:以李记手工盐水面为代表,成为岁月淬炼出的独特美食,整个制作过程从和面、拉面到晾晒全部为手工制作,蕴含着传统精湛的工匠精神,天、地、人完美协作,是“活”在民间的“行为艺术”。

冬瓜蜜饯:享誉省内外,与盐水面条共称虹溪美食二绝。传说明朝建文皇帝避难云南,途经虹溪时住在城隍庙内,得到城隍庙中一位老更夫的资助,建文帝把宫廷中制作蜜饯的方法授予老更夫,以作感谢,由此传入民间。

香米粑粑:以当地优质香米为原料,软糯适口。

圈圈糖:又名“馓子”,选用精致面粉,经传统工艺纯手工精制而成,色、香、味俱佳,真正的传统美食。

现代虹溪,多元化产业助农致富

历史的虹溪光彩夺目,现实的虹溪生机勃勃。虹溪是远近闻名的“烤烟之乡”,种出来的烤烟香味醇厚,是卷烟生产独特的“调味剂”。

如今,产业多元化,致富多化元,烤烟已不再是农民致富的唯一途径。

基于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虹溪镇大棚“茉莉香”葡萄于上市早,卖高价走俏市场。

千亩连片种植的西葫芦,吸引全国各地收购商前来收购。

近年来,不断发展扩大韭*的种植面积,不但提高种植户的收入,也增加了周边群众的收入来源。

“花”落虹溪,花香四季!

王炽故里,生机无限!

总编/孔令勇

编辑排版/孔德云

素材/虹溪镇、部分源自网络

原标题:《弥勒:他曾是中国首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