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听,红河的响声
民族团结进步
红河县*务服务管理局多举措助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
近年来,红河县*务服务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州局省州重要安排部署,按照1+5+1工作思路,牢牢把握“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以创新的工作思路、扎实的创建行动,着力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转化为各族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浓厚感情,转化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有序推进营商环境各项重点工作。一是加快推进县级*务服务大厅标准化建设进度,加快改造升级实体大厅,分类设置综合窗口,推动各类*务服务事项进驻*务服务大厅统一办理,努力早日实现企业和群众线下办事只进“一扇门”。二是严格落实营商环境“红黑榜”制度。严格按照营商环境评估指标及“红黑榜”评价指标责任清单,对评价发现问题,对标对表,对症下药,逐一消号“清零”,不拖全州的后腿。三是继续开展云南“一部手机办事通”宣传推广应用工作。通过*务服务事项,积极引导群众在“办事通”上绑定身份证网证、电子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电子驾驶证、电子行驶证等,全面提升我县的日均活跃用户率、平均点击量。四是落实*务服务“好差评”评价体系,不断提升窗口工作人员的素养和服务水平,提升*务服务“软实力”,树立窗口良好的*务服务形象,积极引导前来办事的企业和群众对服务满意度进行测评。五是以“一网通办”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县、乡、村*务服务实施清单,梳理“网上办”事项清单,推进线上“一网通办”。六是建立健全部门协调联动监管机制,积极探索重大投资项目中介服务竞争性比选方式,解决中介服务项目“应进未进、体外循环”的问题,促进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工作更规范、更便民、更高效,助推投资审批工作再上新台阶。持续深化行*审批制度改革。一是推进行*审批制度改革,按照“该放则放、该管则管”的要求,进一步简*放权,主动承接好省级下放的*务服务事项,更大力度调整下放一批行*权力事项,最大限度精简县级行*许可审批事项。二是全面推行相对集中行*许可权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探索工作思路,摸索建立“一颗印章管审批”制度,积极推进一个行*机关的审批事项向一个科室集中、行*审批科室向行*审批服务中心集中,争取进驻行*审批服务中心的审批事项到位、审批权限到位。同时,探索建立健全审批、管理、监督运行新机制,推动行*审批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持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提质增效。认真落实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工作;严格落实“应进必进”,继续完善投标保证金工作制度,推行“一表申请”、“一网通办”;积极推行公共资源交易事项全地域、全领域、全流程网上办理;认真落实上级部门关于“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的安排部署,建设标准化评标室,按省州有关要求安装交易区域门禁系统、摄像、录像等设施,不断提升见证、场所、信息、档案、专家抽取等服务,逐步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不见面服务”、“不见面评标”。不断加强大厅窗口人员管理。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增强窗口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为群众和企业提供高效服务,县*务局草拟了《红河县人民*府*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考核办法(试行)》报请县人民*府常务会审定,根据县人民*府常务会研究决定,县营商办于年7月15日印发《红河县人民*府*务服务中心窗口人员考核办法(试行)》文件(红营商发〔〕01号)。该考核办法对*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考核内容、标准、考核方法和程序及考核结果的运用做出了明确要求。为了不断加强大厅窗口人员管理,恳请县人民*府帮助协调县公务员局和县人社局,按照《红河县人民*府*务服务中心窗口人员考核办法(试行)》(红营商发〔〕01号)文件内容,将*务大厅窗口工作人员年度考核权,从入驻单位调配至县*务中心,进而加强县*务服务中心的规范化建设,增强窗口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保证*务服务中心规范、廉洁、高效运行。认真宣传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将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契机,结合实际建立优化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制度,采取热线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