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写作常见的11个小问题以及克服途径
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于整体美。任何完美的艺术作品都要求各部分能紧密联系,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电影艺术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更要求各部分的协调统一。
写给编导生:
1.复述代替论述——克服的途径是采取逻辑思路而不是剧情思路来构思。
2.面面俱到地“蜻蜓点水”,即结构散——克服的途径是内容、形式两大块要融为一体。
3.不会联系具体内容——克服的途径是加强影片分析。所谓分析,不是对情节的重复,而是在理解情节的基础上,对你在情节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是自己给自己提
出几个“为什么”来回答。
4.不会逻辑地表达感觉——克照的途径是在领会许多意义后,要总结出文章整体上最根本的“意义”,这才会有逻辑性。
5.观点陈旧老套——克服的途径是在内容方面要理解得深,艺术方面要体会出新。6段落的长短缺少节奏上的变化,有的甚至段到底.连标点都是“逗号”一克服的途径是:说完一层意思就另分一段,即宁肯多分段,也别不分段。
7.不会开头或结尾——克服的途径是开头可奇、深、新,要能引领下文;结尾可扣题、升华或讲究启发性,结尾时的败笔最可惜(“总之”之类的画蛇添足也是败笔)。文风可以哲理化,也可感情化。
1、用感悟启示来开头:
①。随着年龄一天天在变大,我们会越来越有这样的感触:富有意义不必和做大事业联系在一起,惊天动地也不是幸福的必要成份。使我们温馨永存、回味无穷的,常常是生活中某些看来并不起眼的细节和稍纵即逝的瞬间。山东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金婚》,便看似平平淡淡、普普通通,实则让人回味无穷,是一部给人深刻启迪的作品。
②。人的一生是短暂而又漫长的,人生的历程从来就是不平坦的。一个人想要在一生中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理想,随时随地都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挫折。在挫折面前应如何应对,影片《背起爸爸上学》中的主人公石娃,用实际行动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和深深的启示。
2、用审美激情来开头:
①。看影片《*河绝恋》已经好些日子了,可一回想起这部片子,就感到有一种崇高、激动、豪壮、舒畅的感觉涌上心头,可谓绕梁三日而不绝。我想,这恐怕就是它的美学意义在我心中泛起的涟漪,引起的震荡。细细品一下,至少有以下几点使我难以忘怀。
②。看完了《战争子午线》、《红河谷》等战争影片,可以说是已经习惯了枪林弹雨的洗礼,习惯了硝烟弥漫的战场。但是看过了《*河绝恋》,实在没有想到,战争还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简单阐释。好久都不激动的我,这一次激动了;好久都不感伤的我,这一次感伤了,感伤得无法自已。
8.人物分析不知分主次一一克服的途径是,要把人物形象看成一个体系,找出主人公,然后找出围绕着主人公的各种人物关系,在此基础上来分析不同人物在剧情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9.不注意观察细节——克服的途径是注意看影片,因为有的细节本身就能构成一篇影评,比如《*土地》中翠巧的几次挑水,《我的父亲母亲》中那只大青花碗和“路”。细节的巨大表现力在于它的真实感人。真实而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才能令人信服,扣人心弦。电影《天云山传奇》中,罗群被打成右派后,在工地上劳动时有这样一个细节:罗群坐在一个低凹之处默默地啃冷馒头,突然泥块飞来,打在他的脸上,他慢慢地抬起头来,发现只是两个孩子,眼泪不由得冒了出来。他痛苦地低下头,馒头却再也吃不下去了……这一细节把罗群那种忍耐、困惑、委屈的复杂情绪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一切的艰难困苦与迫害挫折,他都可以拿沉默来与之对抗,可当天真的孩子把他当坏人,用泥块扔他时,那种不被理解的冤屈便再也无法控制……这种自然流露的情感愈真切,感人愈深切。那飞来的土块不仅砸在了罗群脸上,也砸在了观众心上,令人心揪,发人深思。由于细节往往把浓烈的情感,深刻的思想融于细小的一点上,因而具有更强大的爆发力与震撼力。《辛德勒名单》中,为了躲避法西斯的残害,犹太儿童四处逃散,寻找藏身之处。以至于躲入粪坑。当辛德勒打开粪坑盖时,镜头上出现的是孩子们一双双恐惧的眼睛。这一细节所传达出的法西斯令人发指的血腥杀戮的罪恶是无法比拟的,而那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惧感更是无以复加的。
10.跑题现象:全篇跑题与中间拐弯一一克服的途径是在列提纲阶段不能缺少逻辑性,要设计好提纲后再动笔。另外,在观点与观点之间要有自然的过渡感,这也要事先设计一下。
11.缺乏电影常识——克服的途径是多看影评文章和影视理论著作,例如,编剧和导演谁更重要、演员和导演谁更重要、“对白”同人物语言及电影语言的区别。
加油!有一种奋斗叫艺考那是人生中美好的回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