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年,全市有城乡各类放映单位 [复制链接]

1#
北京什么医院湿疹好 http://pf.39.net/bdfyy/bdfzd/210516/8956187.html
讲述人:罗九湘(株洲市电影公司退休职工)株洲电影小史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株洲电影呈兴旺景象

一是市电影公司着手抓放映员培训。年11月下旬举办了第一期放映员培训班,20人参加,历时两个月,为株洲电影放映事业的发展培养了第一批人才。放映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放映员从20世纪60年代的不足人发展到多人,增长了14.8倍。年3月,根据湖南省电影公司革委会的安排,市公司对纪录片《收租院》进行了删剪修改,这是株洲第一部按通知进行删剪修改台词的影片。

二是观影人数、票房收入大幅上升。年度全市共放电影场,观众.01万人次,发行收入完成30.87万元,这是株洲市电影发行放映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第一个高峰年。年放电影场,观众.95万人次,发行收入.22万元,首次突破百万元大关。年2月16日晚,举办了株洲首届“迎新春除夕通宵电影晚会”。参映单位有株洲电影院、人民电影院、株洲影剧院和红旗路影剧院四家,放映了《霹雳舞》《*河大侠》《逃港者》3部影片。电影从凌晨1点开始至5点50分结束,家家满座,观众余人,发行收入一晚高达万元,平均票价6角5分。

《*河大侠》电影海报

三是市区又陆续兴建了天桥影剧院(原清水塘影剧院)和红旗路影剧院,形成了以专业影剧院为骨干、厂矿俱乐部为主体的电影放映网络。年底,全市拥有城乡各类放映单位个,其中35毫米的69个、16毫米的个、8.75毫米的个(年后逐步淘汰)。放映总收入.34万元,发行收入万元,名列全省第一。县里面,醴陵的个体电影队从年至年共发展个。攸县到年已有8座电影院。茶陵在年7月,首座个体户电影院开业;至年底,已拥有固定售票放映点18个,其中农户办的3个。炎陵于年1月在水口镇率先建起了全县第一座35毫米国办集镇电影院,年全县已有电影单位40个,放映设备45台,从业人员60人。郊区到年已有放映单位17个,设备21台,人员26人。与此同时,农村电影网也有了较大发展,年实现了社社有电影队;到年底,全市农村每2.3个村,平均人就有一个放映队,放映点平均放映79场,为全省之冠。那时村里最受欢迎的上级来人就是电影队了。当电影队刚在村边露头,就见到不少的孩子扛着凳子占位去了,其时日挂头顶,离天黑还有八竿子远呢。

年八一厂摄制电影《雷锋之歌》海报

《吉鸿昌》长春电影制片厂年摄制

四是这一时期由于《燎原》《怒潮》《雷锋之歌》《吉鸿昌》等50多部影片“解放”上映,加上引进了多部欧美影片,观众耳目一新,上座率激增。年城区放电影场,为年的5.5倍;观众上座率82%,净增4.7倍;发行收入万元,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尤其是年5月底放映的《少林寺》,观众高达56.15万人次,相当于当时城市人口37.17万总数的1.51倍,是株洲电影放映史上观众人次最高的一部影片。

年上映的《少林寺》

五是改革开放以后,面对电视机进入家庭,看电影的人数减少。电影公司转变经营模式,“不信东风唤不回”,力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高;根据全市厂矿放映单位多、收入比重大的特点,率先对俱乐部试行责任承包制,即由传统的片租制改为分成制,达标后再奖励,放映单位积极性空前提高。年市公司与51个厂矿放映单位签订了经营承包合同,承包金额46.6万元,实际完成57.7万元,超计划23.4%;同年,发行收入比年增长49%。

六是大片效应立竿见影。当海外大片、国产精品接踵亮相中国银幕时,不啻为当时较疲软的电影市场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因为,当时的电影制片厂不想总做“公鸡”,每天高唱《东方红》;还得做“母鸡”下蛋养活自己,电影人开始考虑电影的商品属性了。年,株洲引进第一部美国大片《亡命天涯》,好评如潮,观众激增。年4月,耗资2亿多美元的好莱坞大片《泰坦尼克号》犹似重磅出击,那“永恒的青春、不老的爱情”借助光电声画这些现代化的艺术彩笔,将人类的美善丑恶描绘得出神入化和纤毫毕现;观众像被注入了兴奋剂一般地涌向影院,盛状空前。株洲放映14天场,观众11.31万人次,总收入万元,创历史单片之最。其收入指标完成为省下达任务35万元的4.2倍,超过了衡阳和湘潭两市之和。0年9月上映的国产反腐大片《生死抉择》,又创株洲电影史上放映场次、观众人次和放映收入的最高纪录。

《泰坦尼克号》电影海报七是电影单位创先争优。20世纪80年代,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最早购置宽银幕镜头、立体镜头和金属屏幕。株洲电影院投资35.66万元,改造影厅和更新设备,成为全市第一家立体声和放映收入突破万元的甲级电影院。株洲电力机车厂俱乐部与天桥影剧院先后被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授予“全国电影发行放映先进集体”称号。年5月,中宣部和国家广电部在北京联合召开“建*70周年献礼片展映活动”总结表彰大会,市电影公司和攸县电影公司被评为“优胜集体”,本人罗九湘被评为“优胜个人”。罗九湘荣誉证书

年3月红旗电影院只用一个月时间就改造成为一个装饰典雅、包厢豪华、高靠软座、冷暖俱佳的特级电影院。株洲文化娱乐中心(原株洲电影院)和株洲影剧院,从年起连续4年被湖南省文化厅评为全省“十佳”电影院。醴陵市电影公司、攸县电影公司和炎陵湘山电影院,也分别于年、年荣获全省电影系统先进集体。

八是电影宣传多姿多彩。年市公司建立了个影片的宣传资料档案,全年编印《株洲影讯》(年1月26日创刊)24期、77份,印发电影歌曲份,其他电影资料份。市公司及影院除了通过长期的海报宣传招徕观众外,还适时举办一些宣传教育活动。年2月23日株洲市法制教育电影月拉开序幕,下午3时在白马垅劳教所举行了电影《少年犯》首映式。电影有教育、认知和娱乐功能,影片让二百多名劳教人员深受教育。年百部爱国影片的宣传得到了市委市*府的大力支持。为了解决河西8所中小学生因距市区较远看电影难的问题,领导让出市*府大礼堂为孩子们放电影5场共10部影片,观看的师生达余人次。年对耗资千万的国产大片《红河谷》,市公司做了专题策划,包括广告宣传、影评推荐等;放映结束后,《红河谷》的宣传被评为省一等奖。此外,电视、报纸、广播也展现了媒体的独特功能,为电影宣传推波助澜。年1月28日星期六晚20:40分,《下周新电影》在株洲电视台首播,时间7分钟。由电视台来宣传电影,这在当时的湖南省及全国都是首例。年9月10日在市第二工人文化宫举行庆祝建国50周年献礼片《国歌》首映式,第二天《株洲日报》在头版便以“《国歌》磅礴,撼人心胸”给予报道。株洲人民广播电台也曾邀请经理王振海和办公室主任罗九湘做了“株洲电影”的专访。

株洲电影小史株洲还活跃着一批影评人士

株洲还活跃着一批影评人士,从20世纪80年代起至新世纪初,他们写的影评文章常见于各类报刊。代表有陈海沙、龙普成、黎福清、贺为民、马小锋、罗九湘等,其中马小锋写有40多篇,罗九湘有多篇,并在年至年连续3年开展的全国影评征文大赛中获奖。一些放映单位与社会团体还相继成立了影评小组,开辟了影评专栏,像工人文化宫、株洲影剧院、株洲电影院及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等,他们的宣传为电影繁荣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八十年代,株洲天桥影剧院的同志讨论电影宣传

电影事业的兴起和蓬勃,也促进了市公司的建设和发展。位于市体育路5号的市电影公司,就是领导和管理全市电影发行与放映事业的专业公司。它曾于年3月改为电影事业管理站,年5月为毛泽东思想宣传站电影发行组,年9月改为市电影发行站,年5月10日,复名为株洲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年7月又改为湖南省电影公司株洲分公司,直到年7月再次复名。公司下设发行、技术、宣传、财务、片库和办公室等职能部门,管理员从最初的5人发展到38人。年,公司有库存35毫米影片多部,16毫米影片多部(含县);固定资产从开始的几百元增加到多万元,28年累计上交发行收入万元。年8月8日,市文化局决定将红旗路影剧院划归市公司经营管理。几十年中,市公司经理分别由楚仕富、言清华、冯早春、王振海、胡尚能等同志担任。他们与全体员工一道,为电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年10月,罗九湘结集出版了《梦影留声》

年9月18日下午,罗九湘在株洲发布的老物件展室回忆株洲电影往事

编辑丨青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