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171107/5824577.html钱兰艳,红河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站长兼热区办主任。她20年如一日,始终默默无闻地围绕红河县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努力开展科技试验、示范及科技成果的推广,积极深入田间地头做好农民培训、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工作,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一名农技人的风采,为红河县红河谷热区作物发展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钱兰艳向群众讲解病虫害防治、果树修剪管理、合理施肥、科学栽培模式等方面的知识
脚上沾满泥土把科技培训送到每个村寨“20年前刚参加工作时,根据*府推广作物新品种的*策,我经常到农村参与推广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水稻常规良种。”钱兰艳对推广新品种作物记忆犹新。那时,各村寨种的还是水稻、玉米等老品种。为了改用良种、推广科技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她和县、乡农业专业技术员积极参与水稻、玉米、蔬菜、甘蔗等高产创建和测土配方肥效试验、取土化验等工作,走村串寨,竭尽全力推广水稻薄膜育秧、地膜覆盖、配方施肥、水稻条栽、生物多样性混栽等科技增产措施。作为一名农技人员,钱兰艳一想到群众生产技术落后、作物产量偏低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自己所学的农业新技术传授给乡亲们,引导他们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但当时,不少群众不乐意接受新事物。她就和农业技术员们一家一户苦口婆心地动员。慢慢的,在看到有的人家通过农业新技术让作物产量大幅提高时,广大的群众主动接受了农业新技术。“现在,家家户户的粮食产量不断提高,乡亲们都过上幸福的好日子,我感倒很高兴。”钱兰艳自豪地说。钱兰艳(左一)向群众发放农业科技资料“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群众只有主动掌握了科学技能并运用到生产生活中,才能实现长期稳定脱贫致富。站在田间地头的蔬菜、果树地里,钱兰艳向群众讲解病虫害防治、果树修剪管理、合理施肥、科学栽培模式等方面的知识,想方设法提高群众的生产技能。前几年,钱兰艳通过调查了解到全县群众接受科技培训率仅达30%左右,且好多偏僻的山村几乎没有开展过科技培训的情况时,她带着专业老师走遍了各个村委会。在理论培训中,针对部分群众不懂汉语的情况,采用“汉语、哈尼语”的双语教学;在实践操作中,通手把手的教,让群众学懂会操作。据统计,钱兰艳共参与组织培训群众近2万余人次。服务农业产业为干热河谷披上绿装红河县干热河谷地带有着50余万亩的热区土地。根据红河谷热区资源条件,该县科学谋划,制定了热区综合开发的工作思路,编制形成了《红河谷30万亩热区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方案》和《红河县红河谷热区综合开发创新行动计划》,之后又提出红河县“一县一业”打造芒果产业等方案。作为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站长兼热区办主任,钱兰艳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长期奔走在田间地头、产业园区、各个种植企业、种植大户间,了解掌握其生产状况、发展动向,宣传各种产业发展惠农*策,加强与企业协调工作,努力为农业产业发展服务。“每当看到过去光秃秃的荒山成为现在的漫山绿海,我心里就特别高兴。”钱兰艳说,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干热河谷的荒山披上了绿装,已推广种植热区水果19.5万亩,可采摘面积10.25万亩,红河谷成为“百果园”指日可待。看到农作物大丰收,钱兰艳开心得合不拢嘴钱兰艳还善于结合经验,编写论文和各类教材。她曾参与编制红河县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培训教材《红河县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实用技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系列教材《水稻规模生产与经营》(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红河县脱贫攻坚农业产业实用技术》,为红河谷农作物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记者:常玉选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编:普薇赵婧汁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红河日报(hhrb_hh)!
爆料、广告— 投稿邮箱:hhr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