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十二道彭阳红河镇 [复制链接]

1#

红河镇

地理位置

红河镇距县城东南15公里,辖12个行*村6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户人,其中回族人,占25.4%。总土地面积.5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摄氏8.5度,是彭阳县气温最高的乡镇,无霜期—天,平均在天左右,年日照时数小时,年总辐射量.6千卡/平方厘米。年降雨量—mm,年蒸发量45mm,属半干旱凉温气候,海拔—8.9m,宜农宜林宜牧,为宁夏南部夏粮最早成熟区。

友联设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

友联设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是我县年重点建设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之一,涉及刘沟、薛河、马河3个村民小组户人。建成宁夏标准二代内降式全钢架结构节能日光温室栋亩,年可产各类蔬菜1万余吨,实现销售收入多万元,提供种植户人均纯收入0元以上。园区建设突出四个特点:一是推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广了水肥一体化、秸秆生物反应堆、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实用技术和保温被、卷帘机、自动环境监测等配套设施,现代农业设备配套齐全,新技术推广应用明显,实现了设施农业建设由单纯的规模扩张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二是推进了经营模式创新。园区建立了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平方米,引进蔬菜种植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4家,培育种植大户户。充分发挥“两个带头人”作用,6名科技致富带头人对蔬菜种植大户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和销售服务,帮助种植户解决生产销售难题。实现了以“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和“科技带头人+农户”等联合经营为主的新型经营模式创建。三是推进了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园区坚持“有机肥主导、清洁水源灌溉、病虫害物理防控和产品分拣分级”等绿色蔬菜生产模式,产品达到绿色无公害蔬菜标准,实现了“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要求。四是推进了脱贫和民风双提升。通过园区辐射带动,友联村及周边村组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中学到了技术,增加了收入,更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户均增收元。在现代农业先进生产理念和良好经济效益影响下,友联村勤俭爱劳、崇尚科学、互帮互助、自力更生的良好民风逐渐形成,促进了脱贫攻坚和乡风文明双提升。

苹果示范园

红河镇*委为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主动招商,引进宁夏东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0万元建成亩(含北山50亩)矮砧密植苹果示范园。该示范园建成后在引领、优化全镇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促进脱贫攻坚等方面起到了示范领航的作用。一、抢抓机遇,创新思路选产业。红河镇*委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积极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号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到宁重要讲话精神以及自治区*委对固原提出的生态优先、富民为本、绿色发展新定位。红河镇*委以落实自治区第十二次*代会提出的“创新驱动、脱贫富民、生态立区”三大战略为契机,以市委四届二次全会提出的“四个一”产业示范工程为抓手,在外出观摩考察、深入村组调研、多方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综合考量红河土壤、气候、水文条件,选择了最适宜红河发展种植的矮砧密植苹果作为主导产业,在如何让绿水青山转变成金山银山方面做出了红河回答。二、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育产业。红河镇位于彭阳县最南边,有彭阳“南大门”之称,镇*府距离县城15公里,东北与城阳乡、白阳镇交界,南与平凉市寨河乡为邻,西依新集乡,平惠公路南北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四通八达,为红河苹果运输提供了有利条件;自然资源方面,红河地势平坦,在全县范围内有最好的光热水土资源,具备发展苹果产业的基础条件;人文环境方面,民风淳朴,群众素质普遍较高,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速度快,且苹果为当地群众主栽果树之一,在技术管理方面具有优势,为培育发展林果产业提供了先天优势。三、筑巢引凤、优化环境兴产业。园区引进宁夏东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充分发挥企业在资金注入、技术管理、产品销售上的龙头引领作用,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宁夏农林科技学院,邀请李丙智教授、王春良、谢华教授到现场提供技术指导,为矮砧密植苹果示范园健康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创新园区经营模式,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方式,园区由宁夏东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管理,从当地招聘园区工作人员。目前,示范园为贫困户提供长期就业岗位50个、临时就业岗位个,为贫困户实现如期脱贫、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找到了新路径。四、形成合力,齐心协力强产业。镇*府主动作为,发挥引导作用,积极协助宁夏东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解决在入驻、生产经营方面的困难,制定优惠*策,确保提供“保姆式”服务,做到“一条龙”护航,为企业营造了优质、舒适、健康的经营环境。村*支部充分发挥支部引领、带动作用,组织*员群众深入农户开展*策宣传,积极帮助企业流转土地、化解矛盾纠纷,切实提高群众支持率与配合度,实现全民参与发展产业优势。坚持多方共赢、助力小康建设,矮砧苹果示范园的建成不仅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变,而且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了群众收入,也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产业支撑。

END

编辑:郭新元责编:李扬

审编:祁久文审核:陈雪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