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元江县红河街道红河社区ldquo多网 [复制链接]

1#

住宅大楼整齐林立,道路干净整洁,随处可见民族团结的宣传标语……记者采访的惠隆佳园是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棚户区改造的安置小区,多民族混居是这里的一大特征,一个家庭有多种民族的情况很常见。其所在的元江县红河社区七成以上人口均是哈尼族、彝族、傣族等少数民族。

近年来,红河社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各民族都是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的理念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社区基层治理,积极引导各族群众与*和*府同心同行、同频共振,通过“多网融合”的社区治理,建设互嵌式街道和社区环境。

联建双推构筑*建网

元江县红河街道红河社区*总支书记杨冬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推进社区以*建为引领、以小区自治为主导、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的基层*建与基层治理“联建双推”工作,社区将惠隆佳园划分为10个网格,建立了惠隆佳园*建联合体,下设7个网格*支部,并推选出51名楼栋长。

“我们都是挨家挨户去摸底聊天,不敢有一丝懈怠。”杨冬感慨的是“四清摸底”工作,即对社区内家庭基本情况清,*员底数清,特殊服务对象清,隐患纠纷清。“车辆乱停乱放影响邻里日常生活,养狗放养对小区的居民产生安全隐患,杂物四处堆放,部分群众还没有彻底适应城市社区的生活习惯……”

说起隐患纠纷的摸底,杨冬细数着各种各样的情况:“小区居民难免有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但群众之事无小事,在推进‘四清摸底’工作的同时,我们的*员、楼栋长深入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和诉求,及时协调组织精干人员,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中,切实为小区居民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不断拉近社区居民和*组织的距离,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供坚强的保证。”除了“四清摸底”工作,社区还推行了“三方联动”“五级治理”,做实做细“三张清单”等*建引领小区治理的一系列做法。

此外,依托社区*校、社区*群服务中心等平台,社区通过*建引领,广泛开展民族*策、民族法律法规、民族理论以及民族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

在*群服务中心旁,一个醒目的“诺”字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走近看,是惠隆佳园小区的*建引领公示栏,从细致到人员信息的*组织架构图、*建联合体和网格*支部明确的职责,到*员名片排列成的“诺”字,红河社区*建网的鲜红底色,提升着民族团结进步的成色。

便民服务构筑民生网

红河社区*群服务中心位于惠隆佳园小区内,走进这栋精致整洁的三层小楼,每个角落都洋溢着细腻与温暖。一楼生活驿站大厅一角的“心愿树”,诉说着社区“便民、亲民、安民、暖民”的故事。

“想要画个漂亮的石头送妈妈——安星”,记者对这份心愿贴印象深刻,因为在二楼红色驿站的DIY手工作坊里,便看到了许愿人安星画的石头。愿望得到实现的便利贴旁边,细心的工作人员贴上了心愿实现的回应——“新玉姗认领,已完成”。

“希望*群服务中心举办一些创业技术培训——红河社区失地农民”,这份心愿也得到了实现,“年11月举办民族特色糕点培训一期,培训群众78人”。

“红河卫生室急需一台空调。”“王建认领,已完成。”

……

心愿树上群众愿望和*群服务中心的对话逐渐鲜活起来,成为了杨冬口中“三张清单”的印证:推动*建资源和群众需求对接,真正把*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员服务群众的重要阵地,各族居民的温馨家园。

有的心愿不在“心愿树”上,但在*群服务中心*员干部们的心中。二楼红色驿站的多功能厅和计算机室里,开展过诸多活动和培训,“比如我们为老年人们开设智能手机使用课,开办电脑操作培训,让他们能够使用智能机和外出务工的子女视频聊天,可以学习防范网络诈骗的常识,帮助他们跨过‘数字鸿沟’。同时,我们尽量多地提供电商创业、家*服务等多种就业培训……”杨冬介绍着红河社区便民服务的诸多内容。

正在工作窗口上班的社区居委会委员、计生信息员陶莉告诉记者,社区的*群服务中心围绕*员、就业、亲子、医疗、养老、文体、信息、平安等八项服务内容,打造可触可摸可感的“八个十分钟*建便民服务圈”,坚持为民服务宗旨,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同时也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不断提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

社区的各种重大活动,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载体,社区经常性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联谊活动,组织社区各民族居民开展联谊座谈会,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集中做好民族*策宣传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增进各民族间团结友爱的关系,推动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融合发展,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社区治理构筑平安网

“前几个月,网格*支部接到居民反映房屋漏水引起了矛盾纠纷,我们立即召开三方交流座谈会,最后决定由小区物业出面帮助修理管道,业主委员会向居民说明情况并调解邻里关系,及时解决了问题。”解决问题的核心在于网格*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及时到位的交流研究。“三方交流座谈会为推动小区自治良好局面的形成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不断促进着各民族群众和谐共处。”杨冬说。

除了三方联席制度,社区通过小区*群议事会、业主接待日等多样化的制度安排,共同协商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小区治理规范运行,从而加强小区内各族群众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使得人人珍惜民族团结、人人维护民族团结的氛围更加浓厚。

“当时儿媳妇和两个女儿对于老人的赡养和遗产继承等问题意见分歧很大,正是通过‘三官一师一员’的机制,矛盾得以调解,三人同意轮流照顾老人。”这是在“三官一师一员”工作站,记者听到的一个故事。杨冬介绍道,通过将法官、警官、检察官、律师和调解员等资源聚合,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调解室,依法维护民族团结。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据介绍,红河社区与14个驻区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以社区*总支为核心,统筹驻社区单位、企业、“两新”组织,吸收社区民警、业委会、物业公司和群团组织负责人等参加的*建工作体系,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形成“民事共商、社区共建、辖区共管、成果共享”的工作格局,同时,发挥好县级相关部门、街道、社区、小区和楼栋长“五级治理体系”的作用,共同破解小区治理难的问题,不断提升小区内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感情。

年,随着元江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民族团结进步“进社区”也开启了新篇章,社区治理的“多网合一”牢牢护住社区居民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础,各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成美满姻缘、过得上和美生活。“我的父亲是汉族,母亲是傣族,媳妇是哈尼族,像我这样一个家庭里多种民族和谐相处的,咱们社区很常见。”杨冬说。

来源:民族时报

作者: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唐蓉

编辑:孙贵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