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编导影评怎么写,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复制链接]

1#

影评写作应该是编导类专业统考最重要的科目了。很多同学学了好久的编导专业知识,对于影评的写作觉得还是比较难把握,那么如何面对编导类专业统考“影评”这道坎呢?接下来给大家介绍几个写好影评的小技巧。

1

思想评论

01.评主题

力求有独到见解,深入挖掘。针对《秋收起义》一片,多数影评文章都认为这部影片反映了秋收起义历史,成功地刻画了毛泽东的形象,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斗争方向。

如果从影片反映了毛泽东作为一个杰出的革命领袖在斗争中成长的历程,也揭示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原因与过程这一新的视角展开评论,则更佳。

02.评现实意义

也与主题有关,但更侧重于现实作用,如现实题材影片《孔繁森》的评论重在*员干部的廉*爱民方面,评《离开雷锋的日子》重在新时期学雷锋的积极意义。历史影片的评论也要观照现实。

03.写“观后感”

要联系现实,融进自我,或是褒扬先进,批语落后,针贬时弊;或是进行自我观照,寻找差距,激励鞭策。中小学生的影评文章多属此类。要注意的一是不能写成“故事简介+自我对照”,二是要紧扣影片,而不是从影片中抽出一个话题,离开对影片的评论。

如评《甲午风云》,不是泛泛而谈“落后挨打”,而是扣紧影片中*治、经济、*事等方面的内容,联系历史事实,结合世界著名海战,对比联想,针对当前社会不良风气发出呼吁。评《南京大屠杀》围绕“城”字做文章,从“屠城”、“纸城”、“不设防的城”、“钢铁长城”和“国防之城”,扣得紧、放得开、收得拢。

2

人物评论

这是较为普遍的评论样式,可分为单一人物评论、同一类人物评论、不同人物的对比评论。如对《红河谷》中丹珠的形象把握个性特点,作出由表及里、逐层深化的评析。

在人物评论写作中,最好力求不仅评析人物形象的意义,而且要结合人物塑造的方法,把握人物独有的个性,如人物特有的行为、动作、理想、志趣、才干,从中更深地挖掘出人物形象意义,如评《炮兵少校》,改变单纯着眼于对英雄人物的热情赞颂,而更多地融进了新时期知识分子命运的感慨和思考便可以增彩。

3

美学评论

01.艺术样式评论

如结合喜剧样式对影片《甲方乙方》展开评论;《屏幕涌动纪实潮》从纪录片美学特色分析优秀录片取得成功的原因;就《红河谷》该片所具有的交响诗式的结构样式进行评论等。

02.艺术风格评论

如通过影片《大转折》中几个主要战斗场面的不同诗意内涵的分析,对该片以泼墨的方式抒发的浓郁的诗情,给人以震颤心弦的视听感受等。

03.审美特性评论

《对亲情与人伦的呼唤》从当代悲剧审美特性入手,指出当代悲剧重在探索人类精神生活的复杂性,唤起人们对人生有价值的东西即亲情与人伦的珍视。评《小*当家》则宜结合儿童审美心理的分析。

4

电影特性的评论

这类评论写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对电影的语言、结构、修辞、悬念、音响、色彩、音乐、摄影、特技、表演、导演等方面的评论。

试举例如下:

1.电影语言评论

2.电影结构评论

3.电影修辞评论

4.电影节奏评论

5.电影悬念评论

6.电影音响评论

7.电影色彩评论

8.电影细节评论

9.电影表演评论

10.电影音乐评论

END

校区地址

厦门市思明区湖滨北路-1-号

四十五分贝文化教育产业基地

联系电话

-

陈老师

添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