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治皮肤病 https://m-mip.39.net/nk/mipso_6983143.html“下面播送一个通知,今天晚上大礼堂有一场电影,片名——”小时候,一听到广播里有这样的消息,都会特别期待和激动。
印象中全村最热闹的时候就是大礼堂放电影。那时候,晚上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去看一场电影了,上世纪80年代的农村,全村的电视屈指可数,而且别无选择,只有一个台,热切盼望的动画片只有傍晚时才出现半小时。所以对我们来说,如果有一场电影,真像是久旱等来了的甘霖,满满的都是幸福。
看电影时,大礼堂外往往被挤得水泄不通,电影队的人装好放映机,就守在大礼堂的门口,谁没票坚决不让过。没大人带着的时候,当然没钱买票,只好找机会拽着哪个邻居的衣角,跟着就往门里钻,守门的大喝一声:“谁家的孩子?”好心的邻居忙打掩护:“我家的,我家的。”随着后面的人一起哄,趁势就挤进了门。
看电影时,人们都是自己扛了条凳过来的。几家熟悉的聚在一起,电影院门口的代销店里,两毛钱可以称一小包瓜子,大人们平时难得有这样的空闲,趁电影还没开场,扎堆凑在一起瞌着瓜子聊聊天;而我们这些孩子,则追赶打闹。礼堂里的声音此起彼伏,热闹非常。直到灯暗下来,电影开场,整个大礼堂才渐渐地安静下来,进入光影的世界。
其实那时候太小,只记得最流行“少林寺”、“地雷战”“英雄儿女”等电影,虽然大多数是黑白电影,但依然看得津津有味。至于电影里具体讲了些什么,一点印象也没有。往往电影还没结束,我已睡得迷迷糊糊了,有时醒来,发现已趴在父亲的背上,走在了回家的路上。最温馨的莫过于这个时候,夜色安宁,周围的虫声呢喃,母亲扛着凳子,哥哥打着手电筒照着前面的路,我安静地伏在父亲宽厚的背上,听着母亲与父亲絮絮叨叨,有电影的情节,也有家长里短。在父母小声的对答里,我又渐入梦乡。
长大些,去了占村小学读书。占村地方大,礼堂也好,最新奇的是,不用带凳子了,那一排排木制的翻动坐椅,不坐的时候,会“啪啪啪”自动翻回去。那时候贺村喇叭山部队里每个月都要拉练,我们学校是队伍的必经之地,他们在那里休整。于是每逢他们拉练的日子,就是我们全体学生放假的日子。部队为了感谢学校的支持,每次都会请全体师生看一场电影。有时候是在大礼堂放,有时候就在操场上挂一张幕布直接放。
这一天,又是特别开心的。早早地放了学,第一件事是去街上称瓜子,孩子们总以大人为榜样,大人们喜欢看电影吃瓜子,孩子也跟着做,于是瓜子就成了看电影的标配。街上,此起彼伏的,还有叫卖包子油条的声音,“包子三毛,油条一毛。”放电影这天,小贩们的声量总是特别高,也特别有诱惑力。每星期,母亲会给五毛零花钱,看一场电影,基本就用完了。有些时候,有同学会早早传播些不知从哪得来的消息,说某天晚上将会放电影,于是同学们就特别期待那天的到来。到了那天,心急的同学,早早地跑到电影院去,或者等在校园的操场上。很不幸的是,往往传来的消息是放了个“白跑故事片”,意味着又空欢喜一场。但少年时对电影实在是太过喜欢,每每下一个消息传来时,又陷入新一轮的期待中。
后来到绍兴读书,初到城市,一切都那么新鲜。最令我高兴的是,学校每个月都会安排看一场电影。城市的电影院,那是和我们的大礼堂截然不同的地方,有着整齐的软座,坐着令人感觉温暖舒适。这时候,我们买的小零食,已经不是瓜子了,因为吃瓜子会发出声音影响到别人。口香糖既有嚼劲,又可以打发时间,顺理成章地成了我们的新宠。记得第一场电影竟然是大片《红河谷》,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宽影幕电影,画质、音质和以往在学校的露天电影、大礼堂电影完全不一样,加上美女演员宁静精湛的演技,带来的内心冲击可以说非常强烈。从这场电影开始,我真正地开始写观后感。
而后两年,接触到了不少的大片,其中最难忘的当属《泰坦尼克号》。这部宏伟巨制,带给我的不仅是爱情的真挚与美好,还有对电影更深的理解。光影交错中,我们多了对人性的解读和评判,这时候的电影在我的生活中起到了良师挚友的作用。电影中的浪漫桥段历久弥新,特别是一对恋人在船头张开双臂相拥飞翔的一幕,被无数人奉为永远的经典。
我没想到的是,这幕经典二十年后会再次在银幕上出现,而且更为逼真,大船航行时,就像真的向我们飞驰过来。因为这时候的电影已经从2D走向了3D。影院也从大厅转向小厅化、数字化、立体化,环境更舒适、服务更体贴入微。排片也与时俱进,我们这些四五线的小城市和一线大城市一样,可以同步欣赏到精彩的大片。
年,一部《阿凡达》让众多影迷领略到了3D的魅力,这种立体电影需要戴着特殊眼镜。在观看这类电影时,发现自己可以看到大鸟直接向我们飞来,立体电影时代到来了。随着3D电影的普及,4D电影也接踵到来。4D电影即四维电影,就是三维的立体电影和周围环境模拟组成四维空间。将震动、吹风、喷水、烟雾、气泡、气味、布景、人物表演等特技效果引入立体电影中,形成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儿子最喜欢看这些立体电影,因为可以带给他真切直观的体验。
后来换房装修时,考虑到全家的兴趣爱好,家里特地装了一个影音室。双休日的时候,一家人窝在沙发里,投影机里投放出光幕,儿子总喜欢一边吃着爆米花,一边用手去遮挡光源,不禁想起小时候自己也做过同样的傻事,忍不住感慨,回味自己年少时看电影的那些场景。
光影流连处,弹指四十年。光影中一幕幕地记录时代如何变迁,而我,安静地坐着,脑海中亦如电影般一幕幕地回放。惊觉,一路行来,那些我随时记录下的影像,虽细碎渺小,却是历史的记载,又是时间的馈赠,既丰厚充盈,又隽永常新。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光影内的世界可以上承历史,下启未来;光影外的世界也一日千里地向前发展,奔向更美好的明天。
总第期
本期编辑
灵夕小通版面编排
晓霞建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