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铸梦军旅战斗英雄郑家才回忆录之四十一 [复制链接]

1#
文章标题:有一种海南鸡汤 http://www.jingucaoa.com/jgcgx/6053.html

作者简介

郑家才,年1月出生于四川省富顺县,年12月入伍,年10月入*。历任理发员、司号员、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副团长、团长、师副参谋长、副师长、*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

服役期间参加过“中印边境对敌斗争”、“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和“拉萨戒严”等重大*事行动。受过各种奖励30余次,其中荣立三等功3次,一等功1次,被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次。

昨天发表了第四章第二节,今天发表:

第三节开往战区

年2月15日,成都*区命令我所在部队开赴云南,执行作战任务,归昆明*区前线指挥所指挥。机动方式先铁路输送,到昆明后转公路摩托化输送。

2月16日,运送我部的*列先后停靠甘洛火车货运站。全团共编3个*列,每个*列挂满32节车厢,有30吨位的,也有60吨位的。我们营和团前指、特务连,团属炮兵连编为一个*列。我连分得4节车厢,每个步兵排各一节30吨位车厢,连部带4排、炊事班共一节60吨位车厢。

17日,团汽车排就到各连转运作战物资装上火车。每个同志的背包、方块雨布、装有7天定量的米袋和3天熟食的干粮袋、人手一把的小圆锹或小十字镐、砍刀、挂包(内装洗漱工具、碗筷等)、水壶、四枚手榴弹、手中武器、一个基数弹药,各自背着走,人平达60斤左右。

18日拂晓,在营的编成内,连队成三路纵队,我和陈兰旭副连长在前领队,严真道指导员和韦占良副指导员在后压尾,肃静地通过甘洛县城,没有给熟睡中的居民带来半点惊扰,只有极少数晨练的老百姓见到了解放*大队人马开赴前线,自觉站在街边目送队伍远去。

7时30分,我们在甘洛火车站登车完毕;8时整,我们作为全师全团第一列*列在群山峻岭中悄然启动,向云南疾驰而去。

我们乘坐的*列,全是老百姓习惯称的闷罐车或货车,车厢内没有坐椅、电灯、厕所,也没有餐厅、开水炉。车厢底板上垫了一层竹席,每个车厢有两个2米长的木梯,顶篷上挂着两盏马灯。成昆线隧道又多又长,进入隧道,白天就立即变为黑夜,伸手不见五指,因此马灯的使用率很高,昼夜亮着不熄。每个车厢有8个40公分正方形的窗口;两侧中央各有一个双开门,这是全车人员上下车必经之处,也是列车在行进中我们的大小便处。列车在运行中两门合拢,只能留30公分空隙,再用木梯把空隙拦住,并由干部负责把守,除解手外,其余人员不得靠近门边,怕不小心摔出车外。在铁道线上,虽是*列,也常常靠站避让客车,有时一等就是几十分钟,客车上的旅客看见去前线打仗的解放*还如此礼让客气,都给我们投来感谢和敬重的目光。列车经过30多个小时,运行公里后,于20日凌晨到达昆明东站卸载换乘汽车。

负责摩托化输送的汽车排成长龙,先于我们进入昆明火车站等候,*列一到立即换乘,边装边开进。每个*列换乘平均只需1小时12分钟,真称得上是打仗的速度。我们星夜兼程沿宜良、路南、弥勒、开远、蒙自之线摩托化开进。

从昆明向南,一路阳光明媚,坐了两天多闷罐车的战士们,现在坐到汽车上视线放开了,心情也舒畅多了。早春二月,在祖国北方,还是冰天雪地,寒气逼人,万物沉睡不醒。而在祖国南方,已是春意盎然,麦田里的小麦泛青,河边杨柳枝上挂满了新叶,菜园里的豇豆、四季豆竟相爬上篱笆,天地间显出一片嫩绿,清新的空气浸入肺腑,让人们明显地感觉到这里春天已经早到了。为了祖国美好的春天常在,*中男儿勇向前方,去履行祖国卫士的职责。

过了开远,只见宽阔的公路上*车往来穿梭,而且越向南走车辆越多。前运武器弹药的、粮食物资的、牵引火炮的*车,一台接着一台。在距边境多公里的公路两边,民房院坝内,房前屋后,只要能停靠车辆的地方,都停靠着满载*用物资的车辆。偶尔也有后运的车队,车上载着从前线下来的伤员,有的头上包着白纱布,有的用三角巾把缠满绷带的胳膊吊在脖子上。无论伤及何处的伤员们,没有一丝的痛苦表情,人人脸上都露出胜利者的自豪,让我们还没到达第一线的人看得眼馋,十分羡慕这些从战场上下来的勇士们。有的车厢上篷布低垂,看不见装载何物,据说是运载的烈士。

在摩托化开进中,8班战士梅耀忠晕车,呕吐不止,*疸都吐出来了。班长刘进安实在无法,只得将班里打菜的菜盆拿给梅耀忠,让他把盆子端在身面前,以便在行车中接住呕吐物。吐虚弱了的梅耀忠在下车时,站都站不起来,几位战友只能扶着他往前走。

摩托化行进公里后,我们于20日傍晚抵达云南屏边县境内。部队下车后,在公路边收了甘蔗的地里做饭、露营,等待上级命令。就在这时,收音机里传来美国之声的广播:“中越双方都把擅长山地作战的主力部队投入战场。参加过年奠边府战役的越*主力和参加过年中印边境作战的中共主力,同时向战区开进,参加战斗。”听到广播后,我非常激奋,自己是世界上公认的主力部队中的一员,并且所带连队是主力部队中的王牌连队。我在训练中之所以要严格要求全连,就是为了炼成钢牙铁齿,随时随地都要准备打硬仗啃骨头。机会终于来了,我希望能碰上越*参加过奠边府战役的主力,把它打得丢盔卸甲,让他们见识见识世界上真正的王牌部队。

21日1时,连队接到第一次轻装命令,将每个同志的被包,连队携带的猪肉、清油等食品全部留在原地,每个人只带雨布、尼龙吊床、米袋、干粮袋和战斗装具、器材、武器及弹药。我怕留下的东西淋湿、损坏,特与当地老乡联系,希望放进屋子里。老乡们爽快答应我们,把东西放在他们生产队的牛圈楼上。全连东西太多太重,把一个牛圈楼堆得满满的。刚把东西放完,指导员和三排长等几个负责堆放物资的人尚未撤出来,楼的抬梁就被压断了,连人带物塌了下去,幸好指导员他们只是受了些皮外伤,没有什么大碍,但把生产队的牛压死了两头。老百姓都知道我们是上前线打仗的部队,不但没难为我们,还安慰我们说,没事的,叫我们不用管,他们自己会处理好。

所带三天的干粮,在铁路和公路输送途中已吃过几餐,所剩不多,我对司务长罗成富说:“眼看就要出国境了,上级还没有补给干粮,这里距屏边县城仅有10来公里,天一亮你就带一台车到县城买些饼干之类的回来,给毎个同志补发些干粮。”司务长带着车到屏边县城内一看,所有熟食几乎销售一空,结果只买到几十斤小饼干,给毎个同志发了半斤左右。司务长从屏边买干粮回来后,按上级规定,就把司务处所带现金全部上交团财务股。因为,部队出国作战,各种物资保障全是实物供给,带着人民币到交战国去是买不到任何东西的。

天亮后,炊事班做了两罗锅大米饭,一罗锅汤带菜,全连个战友(因留下了一人看物资)在与背包告别的同时,站在自己祖国的热土地上,吃了最后一顿团圆饭。上午10时,我们轻装登上汽车,继续向中越边境开进。屏边到河口公里,行车两个多钟头才到了红河之滨的河口县。原中越双方友好时,由中方建造的河口国际铁路大桥和公路大桥,全被战争破坏,车辆、人员无法通行。

红河,是中越边境的界河,河面宽通常为米至米,水深一般3米至5米,不能徒涉。红河南岸,耸立着、、、新官等高地,战前敌方设重兵防守上述诸高地,控制要点,组织火力封锁红河河面,企图利用红河之天然屏障,阻止我*南进。2月16日晚22时许,我13*利用夜暗,秘密迅速运动到红河边,使用冲锋舟,橡皮舟在临时开辟的7个渡口上,同时偷渡红河。到17日7时,我*已成功渡过4个步兵团,3个加强步兵营和一个边防连,占领了滩头阵地,控制了要点,掩护后续部队架设浮桥。我舟桥部队开始架桥时,敌人才发现我*行动意图,匆忙组织抵抗,但为时已晚,此时,我第一阶段的穿插部队正迅速向尤金地区前进,各部队的先头分队也开始了围歼敌人防御前沿支撑点的战斗。

2月21日14时,我们乘车从坝洒渡场通过我*工兵架设的舟桥,进入越南境内。走走停停,又经过几个小时的行车,*昏时推进至越南坝洒县的曼瓜地区,当晚在一个生产队的保管室院坝边支起方块雨布避雨。大家连续几天行车,都觉得有些疲惫。由于下雨,夜间温度低,又没有被子,许多人还是睡不着,坐在地上,抱住武器,闭目养神,等待即将到来的战斗。

进入越境,让我们想象不到的是,越南自年全国统一几年来,老百姓还是过着十分贫穷的日子,一个个又矮又小的茅草房,杂乱而分散,所有墙壁都是用碗口那么大的刺竹(越南特产)裁成2米长的节子,用刀把竹子破成3—4公分宽的竹片,一片挨上一片夹成的,屋面上全部都盖茅草,就连生产队的保管室也不例外,在农村看不到一间砖瓦结构的住房。所见老百姓,男人多半穿一层粗布衫,女人穿着花色单一的手工自制的土布衣裙;男女都是光脚丫,一个个蓬头垢面、面*肌瘦、眼神呆滞、皮肤黝黑。靠近我边界的越南人民,好像对这场战争漠不关心,也许他们早就知道,中国人民的正义之师并不是讨伐他们的,而是惩罚背信弃义的越南当局和他们的*队。所以中国*队重兵压境,他们既不逃跑也不躲避。一些怕被炮弹误伤的群众,只用些大竹子节节,捆成“人”字型,一根根并拢,上面放些茅草,再掩上土,作为简易防炮篷;有的三五成群在田里插秧,在地里干活,还有说有笑;也有成群的小孩无忧无虑地在院坝玩耍嬉戏,有时还伸出小手向解放*打招呼,仿佛有解放*保护,玩得比平时更开心。

22日8时20分,我们奉令归属第13*指挥,作为柑塘战斗预备队。10分钟后,13*命令我们占领板江尤金,和第32师95团在、、、等高地及朗囊后山一线阻击越*A师,保障我39师右翼安全。接令后,我带着全连快速跑步前进三、四公里。骄阳似火,气温高达30多度,全连干战像一群小老虎,逢山过山,逢林穿林,从小路上、稻田中、树林里分几路向指定高地猛扑,个个汗如雨下,上气不接下气。六班新战士刁祥华中暑抢救无效当即死亡。接近尤金诸高地山脚下,一条40多米宽的河流挡住了去路,我选择了一段河水较浅的地方,命令全连蹚着齐胸深的河水过河,很快占领了尤金高地。东侧我*炮兵阵地上各种远程火炮轮番射击,远方好几座山上森林燃起熊熊大火,把半边天映得通红。从前线抬下的伤员一个接一个从阵地前经过,真资格的战场火药味随风扑鼻而来。我们都在自己的衣袋上,两个裤腿上,写下自己团队连队代号和自己的姓名、职务,同时写上自己的家庭住址、收信人姓名,以便牺牲后让组织和战友辩认。有的战士还悄悄的互相交换通信地址,托付后事,一旦自己为国殉职后,战友也好帮助开导开导家中亲人。有的战士子弹上膛,手指放在扳机上,恨不得立即冲向前方,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

我们在尤金阵地上坚守了两天。第二天半夜,阵地上“啪啪”两声枪响,打破了沉静的夜晚。我们迅速警觉起来,我问哨兵为什么鸣枪?哨兵回答说:“阵地下方的树林里有悉悉索索的声音,问其口令没有回令,就向树林中打了两枪。”我立即命令各排准备战斗!并派出人员进入林中搜索。查明后得知是当地群众的耕牛被隆隆的炮声震惊后,躲进林中,夜深人静时在树林里走动吃树叶,让我们虚惊了一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