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读书首发葛兆光当ldquo暹 [复制链接]

1#

编者按

历史学中的民族主义问题,本不易解答。葛兆光的这篇文章,无意对它给出答案,而是借助一次中外历史学界的对抗,将治学中的主客观纠缠,予以呈现。不同人士的个中心情,令人玩味。

当“暹罗”改名“泰国”

——从一九三九年往事说到历史学与民族主义

葛兆光

(《读书》年11期新刊)

一九三九年七月,还在香港养病的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收到外交部来函,询问:“关于暹罗人改称泰施,其来历与中国之关系如何?”蔡元培立即把此函转发给史语所,让史语所进行研究。同年的八月九日,收到史语所回函:“送暹罗改称泰国、暹罗人改称泰人诸问题论文,请转交外交部。”(《蔡元培日记》一九三九年七月二十三日,页)现在,我们一时不能查出究竟史语所送呈院长的是什么人写的,什么内容的论文,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倒是很清楚的。

一九三九年,以銮披汶为首的泰国*府,在暹罗鼓动“大泰族主义”,特别是一方面在当时深入东南亚的日本鼓动之下,一方面在当时流行的“民族国家”(即所谓“一个民族一个共同国家”)的理论刺激下,号召要统一所有邻国中的一切泰人,建立自己的大泰国。一九三九年五月二十五日,泰国艺术厅厅长銮威集瓦他干发表演说,说大泰族的分布超越了暹罗国境,在中国广东有七十万,贵州四百万,云南六百万,四川五十万,海南三十万,越南与老挝两百万,缅甸两百万。而且“滇、黔、桂、粤至越、缅各地的泰族,闻暹罗亦有泰族而喜,故须唤起泰族,团结合作,领导泰族,进于繁荣”。这一年六月二十四日,暹罗正式改名泰国(Thailand),*府公告中说:“基于本国国名,素被作二种称呼,即‘泰’与‘暹罗’。唯民众则多喜称‘泰’。*府为依民意,故更改国号及国籍。”

銮披汶·颂堪,年出任暹罗王国总理后,将“暹罗”改名“泰国”,对内推行民族主义经济与文化*策,对外要求收复法国占领的领土(来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