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去哪家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年,全州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认真执行中央和省州*委、*府加快“三农”发展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百万亩高原特色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南部山区综合开发为抓手,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全州农村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
一、农村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
①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小幅增长。年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7%,其中:农业产值.7亿元,林业产值20.1亿元,牧业产值.7亿元,渔业产值10.6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4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速5.6%,其中农业增加值96.7亿元,林业增加值12.3亿元,牧业增加值99.0亿元,渔业增加值6.3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3.3亿元。
②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年,全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收元,增长9.9%,构成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四项收入实现增长,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元,增长11.5%;人均家庭经营净收入元,增长8.4%;人均财产净收入元,增长7.6%;人均转移净收入元,增长12.9%。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贡献率分别为:44.9%、45.8%、1.3%和7.6%。在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同时,农村常住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也随之增长,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元,增长10.0%。构成生活消费支出的八大类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讯、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分别为:元、元、元、元、元、元、元、69元,增幅分别为:6.3%、-5.4%、2.9%、0.0%、17.6%、23.8%、20.9%、25.5%。
③粮食产量实现“十四连”增。今年以来,我州全面落实粮食行*首长责任制,围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加快转变粮食经济发展方式,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做优产品,构建粮食工业新型化、粮食经营产业化、粮食产业园区化经营体系。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4万亩,产量达.6万吨,其中夏收粮食播种面积.9万亩,比上年增加2.6万亩,增长1.5%,产量达29.8万吨,比上年增收0.6万吨,增长2.1%;秋收粮食播种面积达.5万亩,比上年减少2万亩,减幅0.4%,产量达.8万吨,比上年增加1.3万吨,增长0.8%。
④畜牧业成为农业发展的支柱。今年以来,红河州通过加快生猪、奶牛和禽产业及肉牛产业为重点,通过良种化提升生产水平,通过规模化提高养殖效益,通过标准化躲避疫病风险,通过产业化降低市场风险,大力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初步统计,年我州出栏生猪.9万头,增长8.5%;出栏牛59.7万头,增长12.7%;出栏羊91.3万头,增长14.1%;出栏家禽.3万只,增长16.8%;肉类总产量.0万吨,增长22.0%,其中猪肉产量87.1万吨,牛肉产量7.5万吨,羊肉产量2.3万吨,禽肉产量11.9万吨;奶类产量9.4万吨,其中牛奶5.8万吨。饲养规模不断扩大,期末生猪存栏.1万头,增长7.0%,羊存栏.7万只,增长13.9%,大牲畜存栏.5万头,增长4.8%。
⑤果蔬、茶叶因地制宜,逐步产业化。年,各县市依据区位、资源、气候等条件,以市场规律为准绳,*府引导农民种植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水果、蔬菜及茶叶,本着规模化、产业化的原则,为当地农民开拓出一条增加收入的新途径。初步统计,年,我州实有果园面积.2万亩,同比增加23.2万亩,增幅12.5%,其中香蕉64.1万亩、梨16.8万亩、菠萝4.0万亩、苹果11.6万亩。园林水果产量达.2万吨,同比增加2.9万吨,增幅1.3%,其中香蕉97.4万吨、梨18.2万吨、菠萝3.5万吨、苹果1.3万吨;全年蔬菜播种面积.3万亩,同比增加2.1万亩,增幅1.2%,其中大白菜27.4万亩、辣椒21.0万亩、西红柿6.5万亩、茄子3.8万亩;蔬菜产量.7万吨,同比增加7.3万吨,增幅2.6%,其中大白菜52.1万吨、辣椒29.7万吨、西红柿13.5万吨、茄子5.4万吨;全年茶叶产量1.6万吨。
⑥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一是全州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9.5%,增长1.4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达万立方米,增加万立方米,森林资源稳定增长。二是全面推进11个森林公园和3个湿地公园的建设,累计到位资金10.7亿元,完成投资11.7亿元,占总投资50.6%。
⑦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势头强劲。一是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在北部建成万亩以上规模产业带24个,在南部建成千亩以上集中连片基地67个。二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支持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创意农业,建成省级农业庄园9个。三是实施“互联网+农业”战略。在蒙自、开远、弥勒、建水建设电子商务园区,已入驻电商企业个,苏宁易购和1号店“红河特产馆”上线运行,余种特色农产品搭乘互联网快车远销海内外。红河农产品销售体验中心在上海、北京、深圳等6个大中城市相继建成。
二、年红河州农村经济运行展望
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深入推进脱贫攻坚、跨越发展、全面小康的冲刺阶段。按照“稳中求进、落实见效、有所突破”的要求,突出重点,统筹兼顾,采取有力措施,以超常规思维谋划和推动工作落实,在新的一年里,为确保我州农村经济平稳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①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我州农村经济发展指明方向。坚持新发展理念,协调推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力争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迈出更大步伐。
②聚焦“六大重点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持续推进红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南部山区综合开发,启动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规划建设,逐步形成以电子信息装备为重点的新型产业集群。二是以“两型三化”为方向,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产业园区为支撑,聚焦六大重点产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新材料和信息产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业、旅游文化产业及现代物流业),统筹推进产业、园区、招商引资、项目协调联动,加快产城融合、市区融合发展,着力在产业培育和转型升级上取得突破性发展。三是加快弥勒、建水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型经济主体,全力打造生物产业、特色水果、特色蔬菜、特色养殖等高原特色现代农业。
③深入贯彻落实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一是建立健全脱贫攻坚工作机制、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聚焦深度贫困群体,对贫困对象实行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继续推进贫困县脱贫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村脱贫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的工作。二是完善“挂包帮”“转走访”机制,驻村扶贫工作队覆盖全部贫困村,同时整合资金,加大扶贫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确保全年稳定减贫10.82万人,99个贫困村及石屏、泸西两县脱贫出列。三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在贫困地区发展符合当地资源特色、市场竞争力强、回报效益高的绿色产业,使农业特色产业成为农民脱贫的重要支撑。四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充分释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增收红利,坚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广大农民更多分享财产性收入,逐步建立起农村居民收入可持续增长机制,让广大农民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
④整治规划土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一是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把土地整治规划,从原来单纯地保护耕地为主,变成一个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综合性、基础性的工作平台。二是通过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和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约农村建设用地,在保障农民新居建设和农村发展用地的基础上,结余的部分,调剂到城镇使用。三是开展城镇低效用地的再开发,调整优化城镇用地结构布局,促进城镇和城市群的发展加大工矿废弃地复垦,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和综合效益。
⑤加强农业污染治理,推进农业生态保护治理。一是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深入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促进农业节本增效。二是积极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有效提升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平,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试点项目,提升农村养殖粪便污水处理能力。三是解决农田残膜污染。严格规定地膜厚度和拉伸强度,严禁生产和使用不符合标准的地膜,从源头保证农田残膜可回收,逐步健全回收加工网络,创新地膜回收与再利用机制。四是要推进农业面源污染和乡村环境治理,积极推进农业绿色生产,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统筹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和工业污染。
来源:红河州统计局
责编/段段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24小时内删除。有什么,告诉我喔!投稿邮箱: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