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那治疗白癜风 http://www.wxlianghong.com/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近年来,红河县围绕“转移务工一人、光荣脱贫一家”和打造劳务输出示范县的目标任务,把劳务产业发展作为增加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和助推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积极组织县中华职教社等单位开辟劳务市场,聚力推动劳务产业向规范化、组织化发展。年至年,全县共转移就业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1.03万人次,其中:年转移就业2.万人,转移率48.92%;年转移就业3.万人,转移率65.38%;年转移就业4.万人,转移率72.53%,劳务产业家庭覆盖率达86.17%。
抓机制,构建“四大体系”
构建组织引领体系。红河县把就业扶贫作为保障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关健措施,成立由县委、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就业扶贫总指挥部、指挥分部和前线指挥部,明确县、乡、村三级组织责任和分工;构建服务管理体系。围绕精准服务就业对象,全县建立了13个劳务输出服务站、91个劳务合作社,配备了91个就业信息员,引进和培育了6家劳务公司,全方位建立和完善转移就业服务网络,实现对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就业服务全覆盖;构建指挥调度体系。建设了红河县就业扶贫指挥调度系统,共建个视频点,实现点对点、点对多、多对点的视频、语音双向互动,在缩减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时,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决策和措施及时到位;构建跟踪服务体系。在上海、广东、江苏、昆明、西双版纳、蒙自等全县外出农村劳动力主要聚集地建立劳务服务站,对外出务工人员开展台账管理、就业推荐、信息收集、*策宣传等服务,发挥就业服务站的桥梁纽带作用。
抓转移,做实“六批一扶”
聚焦劳务产业向规模化、规范化、组织化、品牌化、信息化发展,根据贫困劳动力意愿、技能特点和劳务市场地域行业需求,通过帮带能人带动一批、劳务经纪人组织一批、劳务合作社输出一批、劳务公司派遣一批、扶贫基地(车间)吸纳一批、乡村公岗安置一批等“六个一批”渠道,分类组织贫困对象就业,推动就业扶贫由零散、自发无序向集中、统一规范转变。为做实“六个一批”,重点对劳务服务公司(个人)、建档立卡劳动力转移就业户进行*策扶持,制定出台《红河县促进劳务产业发展实施办法》《红河县关于加强外出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红河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就业以奖代补办法》等就业扶贫*策。至年共补贴.15万元,其中年兑补资金.万元、年兑补资金.万元、年兑补资金.01万元。年全年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位3个,发放补贴.95万元;年全年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位个,发放补贴.86万元。
抓服务,强化“三类管理”
加强务工信息管理。充分发挥行*村(社区)、劳务合作社、就业信息员等中介作用,建立务工人员实名制管理台账,做到一人一申请表、一户一服务卡、一村一花名册、一乡一案柜、一县一信息库,为确保农村劳动力有序输出和算好收入账提供可靠的基础台账;加强培训管理。采取招标和分片负责方式,由云南科技教育职业培训学校、红河诚信职业培训学校、蒙自锦鑫职业培训学校3家培训机构结对负责全县13个乡镇的就业转移培训工作,深入开展订单式、菜单式技能培训。三年来,全县农村劳动力培训期人次,其中,引导性培训期人次,技能培训期人次。累计培训建档立卡户人数人次,占总培训数的52%。加强跟踪管理。全县抽调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组建就业扶贫突击队,分为县外协调组、县内指导组和综合协调组,分赴县内县外主要务工企业和地区,走访摸排,核实情况,掌握零散务工人员情况,及时解决务工过程遇到的困难问题,促进外出务工人员稳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