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北
山峦中的鸭绿江
流淌了八百公里的鸭绿江在丹东注入了*海。
这里,便是中国东北边界的起点。
丹东一个沿鸭绿江分布的城市,从上游的振安等三区,一直到入海口的东港市,绵延有几十公里。
不同于朝鲜南方边界铁丝网高耸的*事禁区,在丹东,我们能遇到很多来自朝鲜的朋友——有朝鲜商人、女服务员、司机等等,他们大部分都会讲汉语,有的甚至能说英语。
作为东北难得的出海口,丹东这几年发展的不错。去年更是因为朝鲜“改革开放”的噱头迎来了一波地产的狂欢。
丹东鸭绿江滨江公园
走在鸭绿江滨江公园,凉风习习,有种漫步海边的感觉。
江上船只往来,有不少小情侣在拍婚纱照。
江的对岸能远远望见新义州闲置的工厂,灰蒙蒙的建筑掩映在江边的杂草从中,几十年来没怎么变过。
曾经,朝鲜是苏联在远东打造的“社会主义样板”,人均GDP不仅碾压中国,更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超过韩国。
入夜,丹东江边的高楼大厦开始亮起灯光,江边的酒吧里传来悦耳的音乐,一幅欣欣向荣的画面。
放眼对岸,一片黑暗中点缀着零星的灯光,对比更加突兀。
从丹东遥望朝鲜新义州
新义州是朝鲜平安北道首府,朝鲜第四大城市,但从城市规模上来说大概也就是丹东一个区的建成面积。
像朝鲜这种体量的国家,只能支撑起一个“大城市”,类似我们的省会。这个城市自然就是平壤。
平壤是朝鲜的第一大城市,有多万人口,第二大城市咸兴只有约70万人口。
新义州作为全国第四大城市,只有不到40万人口。
新义州的居民区
新义州的朝鲜小姑娘
中朝今日的边界,大部分成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
当时日本同时控制了朝鲜和满洲,在划界时将鸭绿江口的薪岛划归了朝鲜。
日本真是坑我中华无下限啊。
薪岛在当时只是一个江中小岛,谁知后来随着泥沙淤积越长越大,时至今日已经和北方的绸缎岛连在了一起,直逼鸭绿江西岸中国一侧。
年的中国地图
今天“长大的薪岛”,已经被朝鲜设为薪岛郡。鸭绿江入海口虽说是两国共用,但其实已经完全被朝鲜领土包围
沿着鸭绿江北上,我们来到位于吉林延边自治州下属的县级市珲春。
珲春是东北内陆离海最近的地方,下图中近似“飞地”的敬信镇防川村,离海只有十几公里,靠一条八米宽的沿河公路与中国本土相连。
“飞地”防川村
年,图们江洪水泛滥,防川与中国内地的陆路交通完全断绝,成为中国的一块“飞地”,中方人员不得不经苏联进出防川。
直到年,中方修建洋馆坪大堤,后又在大堤上修建了一条国防公路,防川才重新与中国内地连接起来。
在防川,可以眺望到远方的日本海。
珲春商业街
年5月,《中苏东段边界协议》签订,其中明确规定,挂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船只可以在图们江下游自由航行。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宣布继承苏联的全部中苏东段边界,尊重之前两国签署的一切有效协议。
半个多世纪后,中国终于重新恢复了图们江的出海权。
不过由于图们江上的俄朝铁路大桥十分低矮,加上河道淤塞,仅能通行吨以下的小船,除了方便渔民们出海外,没有商业价值。
从防川望向图们江朝俄国境友谊桥,远方是日本海。这座离江面仅十米的铁路桥,像一把锁封堵了图们江出海口
沿边境继续北上,路过兴凯湖,便进入了乌苏里江流域。
记得小时候看到“中苏珍宝岛冲突”的文章,总是充满疑问——中苏又没有海疆相连,哪来的“岛屿冲突”呢?
原来珍宝岛是乌苏里江中一个江心洲,面积约0.74平方公里。
年3月,震惊中外的中苏珍宝岛冲突即在此爆发。
乌苏里江中的珍宝岛
直到今天,珍宝岛上的树丛中还埋着当年双方布下的多枚反坦克地雷,大雨过后有些还会露出地表。
珍宝岛一役后,苏联高层曾多次商讨要对中国进行报复,并明确发出先发制人和核打击的威胁。
此后,苏联红*曾在中蒙边境陈兵百万,局势千钧一发。
直到年9月11日,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参加越南领导人胡志明的葬礼后路过北京,和周总理举行了著名的机场会谈,双方关系才缓和下来。
北京*博内的苏联T62坦克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中国版图的东极——黑瞎子岛。
准确地说,黑瞎子岛并不是一个江中岛屿,它是由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以及两江之间的一条细细的汊道围起来的一块三角形地块,又称抚远三角洲。
黑瞎子岛卫星图
黑瞎子岛面积约为平方公里,在年中东路事件后被苏联占领,隶属于苏联远东第一大城市哈巴罗夫斯克(伯力)。
在此后几十年里,中国人要想登岛,必须先出国到达伯力,然后再经桥上岛。
伯力市中心。金正日即出生于伯力市区东北部的维亚特斯科耶村
年10月14日,中国外长李肇星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北京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黑瞎子岛划归中方约平方公里,划归俄方约平方公里。
抚远三角洲第二大的岛屿银龙岛因位处黑瞎岛之西北,故全部归属中国。
虽然表面上看中国分得的土地更多一点,但黑瞎子岛的精华部分——东半区,还是留在了俄罗斯。
黑瞎子岛划界
黑瞎子岛上的俄罗斯教堂
回归后中方曾希望在黑瞎子岛上建立“自贸区”,发展和俄罗斯的边境贸易,但俄方一直没有积极响应。
之后黑瞎子岛的开发便不了了之。
年5月24日中午,在黑龙江考察的老大来到了抚远市的黑瞎子岛,极目远眺后,静静的说道,“保护生态,留一张白纸”。
2、西北
喀喇昆仑公路
喀什是中国版图上最西端的城市,从乌鲁木齐乘坐“T字头”的火车到这里,需要花费18个小时的时间。
喀什历史上曾经是古回鹘的都城。
这里三面环山,一面敞开。北有天山南脉横卧,西有帕米尔高原耸立,南部是喀喇昆仑山,东部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数个世纪以来,它一直是南疆的第一大城市,天山以南地区的*治、经济、文化、交通和*事中心。
今天,以喀什为中心的整个喀什地区有近万人口,坐落着大大小小十几个县城。
这里也是南疆*区指挥所、轻型机械化步兵某师和**区特战旅的驻地。
喀什市中心
颇具异域风情的喀什火车站
从喀什往西南方向走几十公里,雄伟的喀喇昆仑山脉便矗立在眼前。
喀喇昆仑山脉拥有米以上高峰4座,米以上高峰上百座,是地球上最令人敬畏的山地景观之一。
它绵延数千公里,呈西北—东南走向,平均海拔在都米以上,很多高山至今都没有名字。
翻过喀喇昆仑山脉,便是印度河上游肥沃的平原。
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和旁遮普省重镇拉瓦尔品第就坐落于此。
喀什地区卫星图。从卫星图可以看出,喀什地区坐落的绿洲由喀喇昆仑山脉北侧的若干个冲积扇组成,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最西端的一片大型绿洲
卫星图右上角是我国喀什地区(深绿色片区),左下角是坐落在印度河上游的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中间便是“天堑”喀喇昆仑山脉
年,《中巴边界协定》在北京签订。
中国签字代表为外交部长陈毅,巴基斯坦签字代表为外交部长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
在协议里,中国将实际控制的棍杂河谷小镇坎巨提划归巴控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则把整个平方公里的喀喇昆仑走廊区域移交中国。
印度方面一直不承认中巴签署的该协议,时至今日仍持续宣称拥有喀喇昆仑走廊地区的主权。
棍杂河谷中的小镇坎巨提是喀喇昆仑山脉里最大的居民区,曾是中亚古邦,由当地部落酋长统治
红色斜线区域为喀喇昆仑走廊
年印巴战争即将结束之际,巴基斯坦总统顾问法鲁克访问北京。
周总理与其两次会谈,最终同意了巴方修建喀喇昆仑公路的请求。
同年11月,**区派出一批勘察人员,对水布浪沟到红其拉甫达坂、罗布盖孜到明铁盖达坂进行了详细勘察。
年3月,中巴两国*府代表团在北京举行会谈,签订了《关于修筑喀喇昆仑公路的协定》。
协定中规定:中巴公路以红其拉甫达坂为界,红其拉甫达坂以南由巴基斯坦修建,红其拉甫达坂以北由中国修建。
协议签订后,中国立即成立了工程指挥部,负责设计、施工、验收等全部工作。
组长是**区副司令员张希钦,副组长是*自治区副主席田仲。
喀喇昆仑公路
历经整整十三年的施工,喀喇昆仑公路年正式宣告建成,年5月开始对外开放。
整条公路共有主桥24座,小型桥梁70座,涵洞个,建设中使用了吨炸药,8万吨水泥,运送土石0万立方米。
项目后期由于巴方进度缓慢,中方施工队越过红其拉甫向南继续修路。
中方建设路段的最南端为塔科特大桥,在年8月更名为“友谊桥”。
中巴友谊桥
这条全长公里的公路,北起中国*喀什,南至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然后向南直达伊斯兰堡。
在修建公路的过程中,中巴双方共近人献出了生命,相当于每公里公路是用一条人命换来的。
中方牺牲的最高职务者是**区炮兵第15师教导员吴至业,在施工放炮后清理作业现场时,被山上滚石砸中头部遇难,曾被**区追记二等功。
印度洋沿岸的瓜达尔港。年巴方将把瓜达尔港亩土地租赁给中方,为期43年,用于建设首个经济特区
新时代以来,中巴经济走廊开始被提上日程。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系列中国与巴基斯坦合作的大型工程计划的统称,绵延0公里,投资千亿美元,是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
经济走廊打通后,中国可从*经巴基斯坦直达印度洋,越过印度、马六甲和南海,既缩短了航程,也可更直接地到达资源丰富的中东地区,极具战略意义。
吉尔吉特中国烈士陵园
在巴基斯坦靠近中国边境的小城吉尔吉特,有一座中国烈士陵园。
这里常年绿水环绕,松柏长青。
几十年前,88名为修建喀喇昆仑公路而牺牲的中国建设者就长眠于此。
年的清明节,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参加一带一路项目的中资企业、媒体及留学生代表等若干人,在吉尔吉特当地官员和巴基斯坦志愿者的陪同下一起为烈士们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
众人在一片肃穆中,缅怀先烈,负重前行。
3、西南
藏南重镇达旺,目前被印度窃占。达旺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故乡,也是藏民心中的一块圣地
19世纪中叶,随着帝国的衰落,清朝中央*府对西藏的控制力逐渐减弱。这一时期,西藏与内地的商业、人员往来日益减少,联系逐渐中断。
在这种局面下,盘踞印度多年的英国人和控制中亚的俄国人,开始纷纷觊觎西藏。
当时亲*不久的第十三世达赖反对英国势力进入西藏。
在俄国拉拢下,十三世达赖产生了联合俄国对抗英国的想法。
电影《红河谷》剧照。《红河谷》是年上映的一部历史剧情类电影,该片由冯小宁执导,宁静、邵兵等出演,讲述的就是年前后英*入侵西藏的故事,史称“木龙年战争”
为了避免西藏落入俄国人手中,英国决定下先手为强。
于是在年,驻印英*悍然入侵西藏,并于次年攻占拉萨,达赖喇嘛出逃外蒙古。
侵占拉萨后,英*负责外交事务的陆*上校荣赫鹏与西藏当地官员签订了《拉萨条约》。
《拉萨条约》上英藏双方印章。条约寄到北京后,清廷拒绝签署。中英双方争执的焦点是西藏与中国的“关系性质”问题,英方认为中国仅是西藏“宗主国”,类似朝鲜;而中方则坚持拥有西藏主权
木龙年战争后,西藏加速了脱离内地的进程。
在辛亥革命期间,西藏发生了大规模的驱汉事件,清朝官员与*队被驱逐,藏区内部的亲汉势力遭到排挤。
年,西藏*府驱逐所有内地人,局势进一步复杂化。
西拉姆位于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山区,是喜马偕尔邦的首府。英属印度时期曾以此为夏都,将西姆拉建成著名的避暑胜地
此后不久,在印度北部城市西姆拉,中华民国*府、英属印度和西藏噶厦*府三方举行了著名的西姆拉会议。
这次会议详细讨论了西藏与中国的关系、西藏与内地领土分界,以及西藏与印度领土分界等问题。
在这次会议上,英国外交官亨利·麦克马洪将传统上被认为属于西藏的约9万平方公里领土划给英属印度和英属缅甸。
此即著名的麦克马洪线。
年3月,时任英属印度外务秘书的麦克马洪在印度德里和西藏*府代表秘密签字换文,双方约定:
若英国可促使新成立不久的中华民国*府让西藏DL,则西藏将认可形同割让部分西藏土地的麦克马洪线。
此即《西姆拉条约》。
西姆拉条约中的麦克马洪线附图1
西姆拉条约中的麦克马洪线附图2
条约中非常关键的前提是,西藏代表接受麦克马洪线的条件是英国能施加压力使中国接受西姆拉条约(目的是使中国承认只对西藏拥有宗主权而不是主权)。
当时参加会议的中方代表陈贻范曾在条约草案上签名,后袁世凯*府电令陈贻范取消“草签”。
西姆拉会议合影。前排左三为中国中央*府代表陈贻范,左四为英国代表亨利·麦克马洪,左五为西藏噶厦代表夏扎·班觉多吉
因此,最终的结果是西姆拉会议没有产生中国作为缔约方的协定,而藏方因为中国没有接受让西藏DL的《西姆拉条约》,也转而不承认麦克马洪线。
此后的几十年里,中国内地经历了*阀混战、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而西藏则基本保持着“半独立”的状态。
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在昌都战役消灭了藏*主力。
次年,中央*府与西藏*府签订《中央人民*府和西藏地方*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解放*进入西藏。
日喀则市下属的亚东县。沟通西藏与锡金的交通要道春丕河谷就归属亚东县管辖,这里是年达赖逃印的地方。年中印*队洞朗对峙事件也发生于亚东县境内
图片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