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些学生的工作时长不再受任何的限制 [复制链接]

1#

大陆国台办主任张志*11日下午在南京与来访的台湾陆委会主委王郁琦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有关问题广泛深入交换意见,并达成积极共识,双方还同意建立常态沟通机制,进行对口单位接触,有助有效沟通。  “张王会”进行约3个小时,会后陆委会、国台办分别举行会,说明会谈内容。  国台办局长兼发言人马晓光转述“张王会”讨论内容时指出,张志*在会上表示,国台办和陆委会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有利两岸关系全面发展,是务实和平举措机制,两部门相互为对方部门相关人员往来提供便利,不取代海协、海基事务性商谈及签署协定的功能,不改变两岸其他业务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方式。  他说,张志*提到愿意尽最大努力照顾台湾民众需求,首要之务是就服务贸易协议,再来是货品贸易协议。  此外,双方讨论了当前两岸关系发展中的若干事宜,表示将着力完成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后续协议的商谈,完善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务实探讨两岸经济共同发展与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相衔接的适当方式与可行途径;进一步扩大深化两岸文教科技交流合作;继续协商海协会与海基会互设办事机构,务实妥善处理遗留问题,尽早实现互设;继续推动两岸交流,采取务实措施,为驻点生活提供便利;妥善解决在对方高校及科研院所就读的学生的医保等待遇问题。  王郁琦会后召开会指出,陆委会与国台办建立常态沟通机制,并确认制度建立、业务局处对口单位接触,有助于未来双方迅速有效地沟通。他也强调,陆委会与国台办的沟通机制与海基、海协的机制没有冲突,没有矛盾,可以互补。  至于两岸互设办事机构,台湾方面要求的“人道探视权”,王郁琦说,双方同意研议积极可行办法。马晓光转述说,希望双方探讨如何做出符合大陆规定及两岸现状的做法,“大陆内部也在研究,希望共同努力尽早完成”。  王郁琦表示,在与张志*的会面中没有谈到“习(近平)马(英九)会”,因为“本来就没有在议题中”,他不觉得遗憾。至于邀请张志*访台,双方没有谈到确切时间。  上海台湾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倪永杰表示,对两岸关系来说,“张王会”具重大的推进作用,有实质性意义。他说,两岸两会(海协、海基会)平台之外,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的接触,为两岸新增沟通管道,可解决两会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  而且“王郁琦来了,张志*也要去”,倪永杰认为,可能的持续互动包括两岸更高层官员的会见。


“影视艺术创新峰会”永久落户杭州西湖区(2014


周三(10月15日)欧市盘中,因美国经济数据意外下滑,美元指数跌至85.43,刷新日内新低;非美货币全线反弹。其中,欧元/美元顺势涨至1.2724,刷新日内新高;英镑/美元则回升至1.5674,刷新日内新高;美元/日元则跌至下行破位,跌至106.38。


回过头来看,温家宝总理任期内两会期间的最后一次会,就是最高决策层为历史去魅,为改革张旗,为热点事件脱敏的时刻。 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无数目光锁定了随后举行的总理与中外见面会。人们在等待,对于过去9年的总理任期,他会做什么样的自我评价。人们还在等待,对于中国现实情境中的若干重大宏观事务和焦点问题,他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最高行*首长与公众点对点式的交流,提供了最感性、最直观的*治图景。 3个小时的见面会之后,一种振奋情绪似乎再次开始在全社会激活升腾。 毋庸讳言,振奋,是一种正在流失的共有意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充分感受到了改革红利。拜此赋予,既极大地释放了生产力,极大地改善了中国人的生活命运,还自近代史来第一次让中国重归世界权力体系,在国际社会的秩序排列中从边缘攀升到了中心位置。 但是,改革红利、人口红利、入世红利也在以加速度的方式消耗。改革为今天中国所创造的经济和精神总价值,已呈现边际效益递减之势。表现在经济形态上,是要素资源的渐趋枯竭和过高的集中度,这尤其集中在环境的持续恶化、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和民营金融与实体经济困境的深化。表现在财富形态上,是初次分配落差的扩大,二次分配中普通民众获得财产性收入的空间趋于逼仄,人道慈善事业发育缓慢,生态环境压力持续增长,这尤其集中于社会对于收入分配改革、二次股改和公平正义的高度关注。 表现在意识形态上,是许多领域应该进行的锐意进取、大胆改革,被犬儒主义、虚无主义、庸人思维替代,暮气皑皑。 不仅如此,对于中国现实情境的判断和发展路径选择,也趋于分化。文革式话语的卷土重来,证明着这种分化的锐角有多么大。见面会上,温家宝两次提到了文化大革命所带来的灾难,其音振聋发聩,其意深远——“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虽然作出了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行了改革开放,但文革的错误和封建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除。”“没有*治体制改革的成功,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 社会和经济结构沧海桑田的今天,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演吗?中国还有回头的危险吗? 这其实是两道算术题。题面是:一是社会总财富的持续积累能不能自行消解经济和社会矛盾?二是改革是否是历史自有规律,人为的创造性、勇气只起次要的配置作用? 第一道题,1993年邓小平在与其弟邓垦的谈话中已经作了回答:“现在看来,发展后的问题更大”,“收入分配差距,迟早成为大问题”。2001年入世以来,中国总财富的积累过程倍于此前任何时期;然而,与此同时,社会矛盾也进入高发作期。事实已经证明邓小平的预见:财富积累不能消解矛盾,如果处置不当,反而会加剧矛盾的等级。第二道题,受保守文化、思维惯性、既得利益等多重掣肘,改革从来不是历史自有程序,而必须靠人来发动。这同样也为过去30多年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改革历程验证。 近期,围绕“国企垄断”、“吴英案”、“刑诉法”、“*府财税增长过快”等等一系列争议,固然体现了民主*治应有的充分协商和博弈的特征,但也从中可以看到,不论谁是谁非,对于利益关系和权利关系的调整,有多么艰难。 近年来许多事实证明,改革动能一旦减弱,利益关系的疏通和平衡就会极其困难。改革不能坐等,只能主动为之,无论多难。这也是温家宝会上的主要着力点。 改革就是对历史教训的铭记和对其实践的否定。——温家宝对于文革重来的警告和对“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两次提及,就是站在历史视角对照现实改革的价值。 改革必须整体进行而不能单兵突进。——“没有*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再次发出了*改呼声。其实,最高决策层对此一直有清醒的认识。2011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成立9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已经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治体制改革。”没有*治体制改革的支撑,改革就可能异化,就可能偏倚,将制度性解决经济结构和社会治理难题的时间无限推后。*治体制改革,是最迫切的顶层设计。讳*改如忌医,只会让改革成果耗散殆尽。 改革是个动态演进过程。——会上,温家宝对于吴英案、促进公平正义、收入分配改革等问题的阐述,表明两点:一是对于现实形势的判断,不能以静止的不变的标准衡量,而需要用动态的变革的态度面对,并提出破题路径方案。这也符合改革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设计目标。 这次3个小时的见面会,不仅时间上为温家宝两会期间见面会最长,在社会上产生的震动和共鸣也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不是简单的总理告别预演,实际上是最高决策层又一次对历史去魅,对改革发出总动员的时刻。 改革,不能局部发生,不能少数群体参与,破除坚冰,需要凝聚多数社会力量。两会前后,本报集中力量,对于吴英案、减税、二次股改做了全方位的主题报道和深入分析,也是扩大改革动能的滴水之功。 《孟子·滕文公下》载:孔子著完《春秋》后说:“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温家宝在总结过去9年*府工作,自述心路时,引用了这一掌故。这同样适用于每个人在今天中国的位置定位:中国不能回头,春秋待书。知我罪我,春秋待书。(作者为本报总编助理)


昭山示范区开展教育系统安全工作大检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