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乡土资源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运用74558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小偏方

乡土资源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明确指出:“各类幼儿园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要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并提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中的教育资源,拓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通过对《纲要》精神的深入学习和不断的理解,我们懂得了其中所蕴涵的道理:幼儿园应从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去发现,挖掘乡土赖以展开的教育资源,开发利用我园的乡土教育资源。


中国论文


关键词:资源;幼儿;活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149-01


一、亲近自然,感受“活”的知识教育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大自然中处处充满着神奇,在我们农村,有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树木、庄稼、沙石等,自然界的一切都可以作为我们良好的教育资源。我们把幼儿从“课堂中学习”引领到“自然情景中学习”,给幼儿充分的自由想象、探索活动的空间。当春回大地,当秋叶缤纷,我们带着孩子们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春天,草色青青,野花飘香,一片生机盎然,我们带领孩子们走进田野,亲近大自然:放风筝、植树、采野花、挖野菜、捉蝴蝶、饲养小蝌蚪;到竹林中写生;参观蔬菜大棚。秋天,田野一片金*,带孩子们到农田里拾稻穗,拾落叶,挖山芋。孩子们在与各种自然物亲近过程中,自主活动,自发探究。在动手动脑中,他们认识和了解自然物的生长规律,了解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同时又能让孩子们对大自然保持着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开发乡土资源,开展乡情教育


通过对《纲要》精神的深入学习和不断的理解,我们懂得了其中所蕴涵的道理:幼儿园应从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去发现,挖掘乡土赖以展开的教育资源,开发我园的乡土教育资源园本课程。于是开发挖掘乡土教育资源,生成园本课程是我们的出路。雨坛乡是有名的“彩龙之乡”、“仔猪之乡”、“鱼米之乡”,既然我们雨坛有这么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何不好好利用呢?


《纲要》要求“教师从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去发现教学赖以展开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来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他们获得体验、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对幼儿的教育应从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入手,从周围生活入手,由近及远,适合幼儿身心健康的特点和规律,为幼儿所接受。而“乡土”课程资源是具体的,幼儿就生活在其中,是幼儿随时随地感受到的周围的事物和情景,如家乡的彩龙,城里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日新月异的家乡建设和变化,勤劳的劳动者……都是幼儿可见可闻,可理解可接受的“乡土教育资源”。因而,我们幼儿园在认真领会《纲要》所提出的“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纲要》,从本地、本园出发,结合本班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这一精神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实际,以乡土资源为切入点,开发我们自己的园本课程,使我园的课程更乡土化、个性化、多样化,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使幼儿园课程进一步贴近社会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使幼儿在受到情感陶冶的同时增进对社会与自然的感知与了解。


因此,在幼儿园开发乡土教育资源课程,并利用开放的资源,开展爱家乡、爱亲人的乡情教育,让幼儿有对家乡、对亲人的依恋感,对乡土文化及传统的亲切感,是切实可行的。


三、利用废旧物品,融入幼儿生活


1、废旧物品的教育价值及其易得性


充分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变废为宝,以及随手可得的资源完全符合“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大自然的环境”的教育新理念。实践证明,通过指导幼儿利用废旧物品,有利于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我们身边有可利用的自然素材,如树叶、石头、泥巴、纸盒、废报纸等更是随处可见,这些废旧物品“资源”都不失为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组织幼儿到园内、户外、家里寻找各种素材,让幼儿学会到自然中去探索,从而拓展了幼儿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充分利用收集回来的废旧物品,运用到常规教育教学之中,既满足了幼儿的学习需要,又节约了幼儿园的资金。利用废旧“资源”开展幼儿教育,是广大幼儿园的可行之径。


2、以废旧资源为媒介,创设幼儿教育的艺术氛围


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的。蒙台梭利认为:“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知识,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环境所体现的文化氛围对儿童有着认知上和情感上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例如,我们利用幼儿园走廊的空间,有目的、有计划地摆放一些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美术作品――可乐瓶鞋、美丽的扣子链、方便面包装袋编的筐、鸡蛋娃娃……可以给幼儿带来一种“视觉”上的感受,刺激幼儿进行观察、想象和提问。另外,利用区域环境的作用,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利用废旧物品“资源”布置了相应的主题墙饰和吊挂,开辟了许多特色区域,这样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3、利用废旧资源,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皮亚杰在《皮亚杰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书的序言中写道:“动作在儿童智慧和知识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动作指儿童对物体的操作,通过主动的操作和实验性操作才能理解物体的变化”。例如,开展方便面袋编织活动,它需要幼儿有一定的手指灵活性,幼儿拿着一条甚至几条进行编织,在活动中要运用剪、折、绕、扭、编、交叉编、打结、穿插等动作技巧。通过类似活动,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学习耐心都得到了加强。


4、利用废旧资源,培养幼儿的想像力


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废旧资源和自然资源为幼儿的思维插上了想像的翅膀。例如,在树叶和毛线之间拼贴《奇妙的树叶》活动中,老师首先带孩子去户外观察树的变化,并收集各种树叶,在老师引导幼儿感知树叶画技能的同时,启发幼儿用树叶拼贴小动物,提醒能力强的幼儿拼贴主题画或添画,在分享制作的成功与快乐时,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提高。


农村有丰富的乡土资源,只要我们教师做一个有心人,树立起乡土观、整合观,大胆的带领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这个迷人的世界去扩大视野,去自由的感受,就一定能够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利用较小的教育投资让幼儿获得较大的发展,并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