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红河日报
红河县勐龙村:
“蔬”出乡村振兴新动能
●通讯员毛敬华
本报讯近年来,红河县迤萨镇勐龙村委会立足资源禀赋和热区“天然温室”优势,提出了“退蕉进菜、扩芒巩果、优畜壮药”的产业发展思路,把“订单农业”作为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的“金钥匙”。
该村通过土地流转规模发展、“公司+合作社+农合+基地”、农户自主经营的发展模式,与蒙自草坝富民公司和电商平台签订订单农业合同,形成产业链联动打造蔬菜产业生态新模板。勐龙村委会党总支副书记黑建光介绍:“勐龙村委会面对种什么、种多少、如何销这些群众关心的问题,积极调整产业,种好大家的菜园子。”
该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低海拔地区探索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高效的“稻-菜-菜”轮换种植方式,通过抢抓节令,接茬轮作,实现“一田多用、一田多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该村蔬菜种植户何成贵说:“我的这一片承包地有40多亩,原来种的是玉米、苦瓜,现在准备种辣椒、苦瓜、冬瓜、黄瓜等冬早蔬菜。”
该村在推行“合作社+农户+企业”模式中,合作社开展技术指导和推广,农户进行规模种植,企业负责收购销售,全面打造产供销一条龙产业链。同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创新“农业职业经理人”下单、合作社派单、农户接单形式,以销定产科学选择种植蔬菜品种,将订单农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进行有效衔接,让农户种无忧、销不愁。
该村发挥“党建+”磁吸效应,推动绿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稳定利益机制,培育村级合作社,形成从抓产品到抓产业、从抓生产到抓链条、从抓环节到抓体系的转变,全年共发展冬早蔬菜亩,亩产2万元,产值3.7亿元,人均增收元,实现产业到户全覆盖,做到村有集体产业、户有致富项目。
如今,勐龙村已成为推广“稻-菜-菜”轮换种植技术的培训基地,带动迤萨镇蔬菜产业结构从以生产为主向全产业链联动发展转变,经营方式从小规模分散经营向合作组织化转变,实现了蔬菜产业的生产标准化、品牌化,让蔬菜产业优势更加突出,为当地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