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民间竹编工艺受欢迎 [复制链接]

1#

云南红河县是个哈尼族聚居的山区县,哈尼族占全县总人口的76%以上。历史以来,当地哈尼人祖祖辈辈利用丰富的竹子资源编织生产用具和生活用品。时至今,这个民间传统工艺又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并列为非遗受到了保护与传承。

在红河县城乡,涌现出一批竹编工艺的传人,她们把竹子剖成条再削成篾条,编织成背箩、饭盒、撮箕、筲箕、甑子等各种产品,受到消费者欢迎。特别是一些到红河县旅游的外地人,感到新奇后,纷纷购买。

在红河县甲寅乡龙普村,历史以来,该村群众不论男女,擅长竹编,如饭桌、簸箕、撮箕、篾帽、小饭盒、筲箕、鱼箩、背箩等生活用品有尽有。早在上世纪初期,龙普竹编就非常出名,迤萨马帮人人戴着龙普人编织的桐油篾帽赶着大马帮勇闯东南亚一带,在缅甸、泰国、越南等国家,只要人们看到头戴桐油篾帽的马帮,就知道是迤萨大马帮。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铝、铁、塑料等生活用品的出现,代替了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竹编工艺产品,闻名千百年的龙普竹编工艺也面临失传,只有极少数老人编织点背箩、撮箕等竹编品自编自用,没有什么经济价值。

近年来,为了弘扬传统民族文化,让龙普竹编工艺再放光芒,红河县十分重视快要失传的竹编工艺,在找到一批竹编工艺传承人的同时,在龙普村成立了“龙普村竹编工艺传承室”,让老艺人传承给一代新人,让龙普竹编工艺重现昔日的风采。

经过努力,如今龙普竹编产品又重新上市,其中失传半个世纪之久的桐油篾帽又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今年春节期间,在迤萨古城脚下,有四五个竹编老人,她们编织的各种产品精致小巧,深受游客的欢迎。一个来昆明的游客一次购买了十个饭盒,她说:“这个饭非常精美,我买回去用来装珍贵的东西。多买几个,送给亲友,她们一定会高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