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80504/6213643.html文
陈茴茴
4月12日下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初中音乐教学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市第十六中学举行,全市初高中音乐教师、各旗县区中学音乐教研员以及市第二批名师工作室成员参加此次教研活动。活动旨在深化全市初中音乐教学改革,推动新课程的实施,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并提前布置音乐中考等相关事宜。
以音乐中考为标准落实“双基”
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至此,“音乐入中考”的探索与尝试开始在全国各省市逐步展开,与之相关的教学计划与准备工作也在各地相应实施。
此次音乐教学研讨会现场,呼和浩特市第十六中学王雅萍老师进行了陶笛课《拿波里舞曲》的讲解,来自北京四中呼和浩特市分校的张雪冰老师带来合唱课《红河谷》。课后,老师们围绕展示课及音乐中考进行评课讨论。呼和浩特市音乐教研室教研员席建兵为现场老师进行了《初中音乐教学如何落实核心素养》讲座,在场老师们针对讲座内容展开积极讨论。
呼和浩特市第十六中学音乐教师王雅萍介绍,本次展示课是让学生欣赏乐曲后,使用陶笛进行吹奏。对于陶笛乐器进课堂,她认为,目前很多一线城市中小学都在进行陶笛教学,普及程度较高,通过陶笛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感受乐器,对于学生来讲是有益处的。音乐进入中考,对音乐教师也提出新要求,要求老师在中考标准的要求下给学生设计听音、识谱训练,名曲欣赏等课程内容。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音乐中考,呼和浩特市第十六中学在教学方面做了一些改变,要求音乐教师以音乐中考为标准,落实“双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具体做法包括,按照国家规定开足开齐音乐课程,拒绝别的学科挤占音乐课;从音乐基本素养入手,依托教材内容,查漏补缺,在不增加学生额外学业负担的情况,灵活教学,避免死记硬背;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避免学生课后要去校外艺术培训机构“补课”,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积极开展艺术社团和实践活动。学校根据学生喜好,已经开设了陶笛社团。在课程方面,除上好每一节音乐课以外,学校还在第二课堂和活动课的时间给同学们进行合唱、陶笛重奏等特色训练。
加强教研密度全力迎接中考
呼和浩特市音乐教研员席建兵表示,迎接音乐中考,离不开日常的基础音乐教学教研工作的点滴推进。
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发布《关于全面落实学校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七个一”的通知》。席建兵表示,《通知》中“每班一个合唱团”“每周合唱一小时”的要求,将作为硬性任务推动呼市全市学校进行落实。根据《通知》要求,呼和浩特市音乐教学也制定了详细内容。如:
明确各年级培养目标。小学一二年级主要培养学生的正确歌唱姿势、发声方法,以及准确的识读乐谱,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每学期能演唱8至10首齐唱歌曲,2至3首简单的二声部歌曲;3至6年级,能熟练识读乐谱,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歌唱的咬字吐字,具备良好的合唱习惯,拿到乐谱能立刻进行简单的二声部歌曲视唱与合唱,五六年级可以尝试三声部合唱作品。
设置好训练时间。各学校根据学校特点,因地制宜利用校本课程、学校特色课程、课后延时服务等时间进行合唱团的训练,保证每周活动一次,每次最少一小时。每学期能演唱4至6首中等及以上难度的中外优秀作品。
各中小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音乐节”。展示各班班级合唱及其他门类的艺术成果,营造校园艺术氛围,激发学生合唱兴趣,提高学生合唱能力、音乐审美情趣、集体意识及合作能力等综合素养。
音乐入中考的消息发布后,席建兵也在教研中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