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刊发阮成发署名文章云岭大地实现全面 [复制链接]

1#

8月1日

《求是》刊发

中共云南省委书记阮成发署名文章

《云岭大地实现全面小康千年梦想》

全文如下

云岭大地实现全面小康千年梦想

阮成发

七彩云南,是世人心目中“诗的远方、梦的故乡”。同时,云南在历史上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方。“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是云南各族人民最朴素的意愿,“五谷丰登、物阜民康”是云南各族人民最热切的期盼,过上衣食有余的小康生活是云南各族人民的千年梦想。

孙晓云摄

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今天,云南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千年夙愿成为现实,万云岭儿女欢欣鼓舞、倍感振奋。回望百年奋斗历程,苦难与辉煌交织,光荣与梦想辉映,云南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翻身做了主人,并逐步从落后走向进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困走向富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云南实现了现行标准下所有贫困人口脱贫,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云南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

一、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成为全面小康的最大主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归根到底是解决发展问题。党的十八大之前,云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较为突出,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和弱项非常明显。比如: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产业层次偏低,产业链条短,产品处于价值链低端;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现代基础设施网络不健全;农业农村发展滞后,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协调,就业、教育、文化、医疗、居住、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高。

云南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像云南这样发展滞后矛盾比较突出的地区,在保证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速度上可以也可能适当快一些”。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指示,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为云南各族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提供了科学指引。云南从欠发达的基本省情出发,推动新发展理念落地落实,更好地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走出一条超常规发展之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

——高质量发展优势不断形成。充分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八大重点产业,聚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对标全球领先水平,全链条重塑有色产业、现代农业、旅游业;加快构建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迭代产业体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扎实推进“数字云南”建设,推动产业由中低端向高端迈进。全省三次产业结构由年的14.8:40.2:45.0调整为年的14.7:33.8:51.5。绿色能源成为全省第一大产业,绿色铝、绿色硅产能居全国前列。“游云南”、“办事通”、“云品荟”等“一部手机”系列产品站上行业制高点。

开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图片来源红河日报资料库

——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扎实推进路网、水网、能源保障网、互联网、物流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工程,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由瓶颈制约向基本适应的根本性转变。截至年底,全省公路里程超过29万公里,高速公路超过公里、是年的3倍。以沪昆、南昆高铁开通为标志,全省进入高铁时代,16个州(市)、个县(市、区)实现高速公路通车。滇中引水工程全线开工,建成投产10座巨型、大型水电站,中缅油气管道建成运营。全省实现4G网络全覆盖,5G商用试点全面启动,快递网点乡镇覆盖率达99.7%。

道路通,百业兴。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把优先发展交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的支撑性保障,采取“交通+旅游+产业”的综合交通发展理念,建设了集产业路、景观路、致富路、边疆党建示范路为一体的美丽公路。图为年12月29日,怒江美丽公路小沙坝服务区段。云南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供图李文圣摄

——高质量发展空间不断拓展。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创新国际区域合作机制,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建成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引领的多层次开放平台体系,建立的双边合作机制覆盖湄公河流域5国。全省进出口总额从年的.05亿美元提高到年的.46亿美元,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中老昆(明)万(象)铁路将在今年内建成通车。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综合服务中心黄传龙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云南经济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效益最优、民生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年,全省经济总量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增速位居全国前列,经济总量跃上2万亿元台阶。年,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元、元,与年相比分别增长77.9%、1.4倍。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03%以内,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程度和发展质量得到大幅提升,个县(市、区)全部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云南被列为全国区域医疗中心建设8个试点省份之一,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

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欠发达的基本省情仍然没有变。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抓重点、补短板、打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二、如期完成脱贫攻坚这一全面小康的最硬任务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长期以来,云南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非常落后,绝对贫困人口比例较高。年,云南贫困人口数量居全国第二位,贫困人口分布的县域数量居全国第一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云南就有4个;全省个县中,有88个国家级贫困县,有27个深度贫困县。全省贫困发生率超过20%,27个深度贫困县贫困发生率超过30%,昭通市贫困发生率曾经超过40%,怒江州贫困发生率曾经超过50%,怒江州福贡县的贫困发生率曾经超过70%。摆脱贫困,是云南人民世世代代的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倾注心力最多的是扶贫工作,考察调研最多的是贫困地区,惦记最多的是困难群众,对云南边疆各族人民更是格外关心。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到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昭通市指导,接见来自深度贫困地区的独龙族群众,对云南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作出了重要指示。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云南考察,了解脱贫攻坚的初步成效,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督促。正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云南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坚决打赢了这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

拉祜寨群众过上幸福新生活图片来源红河日报资料库

——困扰云南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得到解决。全省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在党的领导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居住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以独龙族为代表的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体脱贫,继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千年跨越”后,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跨越”。

独龙江乡新貌(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贫困地区经济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全省个贫困村实现%通硬化路、通动力电、光纤网络全覆盖。贫困群众出行难、喝水难、用电难、通讯难、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等问题得到普遍解决。红土高原上,现代产业取代了刀耕火种,电商走进了边疆山寨,许多贫困户有了自己的大学生,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思想观念落后的状况发生了深刻改变。

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区会泽新城宗琪摄

——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年已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实现了从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独龙族乡亲给习近平总书记寄去感恩信,阿佤人民在新时代再唱新歌,景颇族群众一边劳作、一边唱着自己创作的民族小调“九谢共产党”,边疆各族人民群众发自内心感恩党、感谢总书记!

年12月30日,佤族群众载歌载舞庆祝临沧火车站通车。贾翔摄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云南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条底线,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三、民族团结进步成为全面小康的最美旋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世居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15个是云南特有的,有16个跨境民族,是全国3个少数民族人口过千万的省份之一。全省16个州(市)有8个是民族自治州,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面积的70.2%。边境线长达公里,强边固防压力大。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