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云南红河哈尼族磨菇房和草皮街的变 [复制链接]

1#
中科医院以品质领跑行业 https://www.cqcb.com/dyh/live/dyh703/2018-09-02/1061520_pc.html

在云南红河县,居住着20多万哈尼族,占全县总人口的83%,哈尼族山寨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撒落在郁郁葱葱的崇山峻岭中,哈尼村寨不大不小,大者七八百户,小者也有五六十人家,村与村间相距不远,十里一寨,鸡鸣狗叫相闻。

红河县哈尼山寨,过去的蘑菇房变成了砖

在哈尼山寨,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哈尼人居住的大山,山山奇异,岭岭相依,形态千姿,有“A”字形的;也有“W”形的。哈尼人的住房,普遍是“磨菇房”,茅草铺成“人字顶”,泥沙筑就挡风墙,棕榈树干做屋架,篱笆编成窗和门。在风高物燥的季节,要么被火烧,一个村庄很快就能化为灰烬;要么被大风吹,狂风一来,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著名诗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便成了哈尼“磨菇房”的真实写照;在下雨季节,屋外大雨倾盆,屋内小不断.....但勤劳勇敢的哈尼不怕自然灾害,烧了一个村庄,再建一个村庄,狂风卷走茅顶,再割草铺顶。总之,“磨菇房”虽然经不起风吹雨打怕火烧,但与哈尼人永远相伴。

科技兴粮获得粮食生产连年丰收

哈尼人不仅团结善良,而且做人做事处于公心,为他人着想,角色换位,将心比心。就说哈尼人特有的“草皮街”吧,为了方便一方人赶集,就选择最适中的地方山野之中为“草皮街”,他们按照十二个生肖赶集,诸如“鸡街”、“马街”、“羊街”等。在“草皮街”上,卖东西的哈尼人在草皮上摆满了要卖的各种农产品,买的人可以与物易物,如用我的玉米换你的大豆,公平交易,老少无欺。哈尼“草皮街”既祥和,又原始。

开发山坡种甘蔗,增加经济收入

红河县的阿扎河、乐育、甲寅等哈尼山乡赶“草皮街”,只见穿着用土布织成用蓝淀染成黑色服装,头缠大黑包头的哈尼人在前不着村后不挨店的山野之中的草坪上赶集,那天据说是“猪街”,人也很热闹,因为人人穿着黑衣服,绿油油的青山和黑黑的人群,及那与物易物的欣然表情,和我听不懂的哈尼话,使我至今难以忘怀。那天,我买了6个当地哈尼人用红饭花染红的鸡蛋,两角钱一个,当我把崭新的两角面值的6张纸币递给那个卖鸡蛋的哈尼大妈时,只见她欣喜地把那6张崭新的纸币小心地装进衣袋里,对我笑声说“哈仰慕,哈仰慕!”,我听不懂,旁边的乡长对我说“她说你给她的钱很新,老实好。”原来,新纸币在哈尼人眼里多么值钱。那天赶完集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刮起了一阵狂风,路边有一个小村庄,有一间“磨菇房”的草顶被狂风吹到了田野里,乡长一声“不好!”急忙奔向田野,护住草顶,不让狂风吹跑。一会儿,风停了,我和乡长忙整理草顶,准备送还村里,这时,村里来了一群人,乡长说:“村长,快组织群众帮这家人修理好房子,要捆绑结实一些,不要再被狂风卷走。乡长说:“都因为我们哈尼族地区太贫困了,盖不起结实的房子,也没有像样的农贸市场,至今还赶着‘草皮街’。不过,好日子快到了,我们县已经被列为全国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了,中央和省州将逐年安排一定的扶贫资金帮助贫困县发展生产,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面貌焕然一新,高楼林立,居民住房也很漂亮,独家独院,如别墅一般,县城由原来不足1公里扩大到3公里多,人口由1万人增加到6万多人,学校、白糖厂、民族体育馆、足球场、商业大楼、私营超市等,这些是过去没有的。当我再到阿扎河、乐育、甲寅等哈尼山乡时,沿途也看不到破旧低矮烟熏的哈尼“磨菇房”了,取而代之的是新近建盖的宽敞漂亮的钢筋水泥房或新瓦房。广大哈尼族群众不再穿青一色的黑衣服了,而是多姿多彩,哈尼姑娘们有的穿上了漂亮的汉族服装,有的虽然穿本民族服装,却是用绸缎和高档衣料制做的,相当漂亮;哈尼伙子们几乎个个西装革履,他们除了会讲哈尼话以外,分辨不出谁是汉族谁是哈尼族。新上任的乡长说:“现在,每个乡都建有农贸市场,天天都可以赶集,要什么买什么,十分方便。我们哈尼人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和在中央和省州的支持下,靠发展棕榈、茶叶、甘蔗、香蕉、木薯和科学养猪以及发展二三产业实现了增收脱贫,‘草皮街’和‘磨菇房’已成为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过去的草皮街变成了农贸市场

红河县20多万哈尼族群众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实施了科教兴县战略,培养了一大批乡土人才,他们靠科技兴粮,科技兴林,科技兴果,科技兴菜,科技兴畜改变了贫困落后面貌,广大哈尼群众高兴地说:“科技进了哈尼山,哈尼人民喜洋洋,科技兴粮哈仰慕(哈仰慕:哈尼语,意为老实好,确实好),一亩能产一吨粮;科技进了哈尼山,哈尼人民喜洋洋,粮经并举齐发展,脱贫致富奔小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