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作为祖国边陲一个多民族聚集省,多民族的融合造就了各种千奇百怪的美食。而多山的地理生存环境,使得云南成为了野性美食的代表地!
今天我们一起来盘点下,那些极其野性的云南美食:
这是正常吃货眼中的云南美食地图,但是在另类吃货眼里,云南的野性美食是这样的:
苦撒撇:
撒撇是傣语发音,翻译成汉语就是“肉类凉拌”的意思。
决定撒撇口味的还是那一碗碗充满活力的蘸水。从最传统的苦撒、柠檬撒、鱼撒到不断拓展的油撒、虾撒、茄子撒、橄榄撒......每碗都是由于其蘸水的差异从而产生了不同的风味。
傣味撒撇,看家当属苦撒(又称牛苦撒、牛撒撇)。苦撒是傣味撒撇中比较独特的一种,主要原料是牛肚(即牛胃)。苦撒之所以特殊,在于其蘸水的独特。
而这一碗蘸水最重要的部分,尽然是用牛胃里未消化的草,配上特制的苦水制作而成的。听上去似乎难以置信,但如果没有它,苦撒就不能成其为苦撒。
在杀牛前一个多小时,给牛喂一些傣乡特有的野草——五加叶和香辣蓼草。五加叶因为周边长刺,所以也叫刺五加,是一种清凉、味苦的中草药。香辣蓼草叶型似辣椒叶,味道又辣又苦,具有杀菌的功效。牛开膛後,把牛肚洗净,放在开水裏烫两分钟,捞出来後快速刮洗乾净,切成条,然後放佐料;从牛胃裏取出初步消化的草汁,跟牛肚拌在一起,再加上其他佐料:小米辣、花椒面、花生末、八角、草果面、味精、盐;再放一些新鲜的切细了的五加叶和香辣蓼草,拌上从山裏采来的野香葱——苦撒撇就制成了。
鸭仔蛋:
河口鸭仔蛋是云南省红河州河口县的特色美食。所谓鸭仔蛋,就是未孵化完成,即生长到一半的鸭蛋,不特别烹煮,只是将其煮熟,吃壳内的肉蛋。
河口距越南就一条河之界,近几年来,越南的美食也走进了河口城区,“鸭仔蛋”也是值得尝试的一项美食,一个约越盾,折合人民币两元一个,不过就看你有没有那个勇气吞下它了。也许有些人会觉得很残忍,不过仔细想了一想,成长好再杀了吃与成长到一半杀来吃其实并没两样,不过因为蛋壳内的成长程度无法得知,所以有时可能会吃到“羽毛”。
血拌肉:
血拌肉是普洱澜沧人的一道特色小吃,说是血拌肉,其实肉是事先煮熟的,但是血是生的。有的人看了会觉得害怕,其实血拌肉的味道是很好的,里面有很多作料,如姜、蒜、辣椒和一些野生香料等等。鲜红的血倒在煮熟的肉上搅拌完成就吃,这画面,你们能想象得到吗?
生皮生肉:
大理生皮是一道独特的美味。生皮,白语又叫“黑格”,逢年过节,白族人招待客人总会有一道非常特色的家常菜,凉拌生皮。
生皮的概念有点杂,既可以专指,也经常被引申为同“生肉”一个意思,即不仅包括生皮,还包括生肉。再往远处说,还包括生猪肝、生腰花等,肉的所有者不仅仅指猪,牛、羊都可以包含在内。
首先是从杀猪开始,杀猪的方式各个地方基本都一样但是去猪毛的方式却有很多方式,有些地方通过开水烫,而大理地区则是通过用稻草火烧的方式,故有“大理白族火烧猪”的说法。将杀好的猪放在地上,在上面铺好稻草或者秸秆,把整头猪烧透,烧至焦黑为宜,然后去毛,刮洗干净,刮洗干净后的猪成金*色。
然后将猪皮撕下来切成块或者条,另外将要吃的其他部位(后腿肉、里脊肉、腰脊肉为宜)肉切细但不切碎(需要有一定的刀工),切好的猪皮、猪肉装盘。
最后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就是调蘸水,所需的作料有蒜泥、生姜、葱花、油辣椒、花椒面、生抽、老抽、生皮醋(或者梅子醋、炖梅)、芝麻、花生面等混合,这样就能调制成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蘸水了。
除了这些,还有大众熟知的野生菌、各类炸虫子等等。这些随着今年各地交流的不断增多,已经不是什么隐秘的黑暗料理了。而且普通民众的接受度颇高!
今天盘点的这些野性食物,你能吃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