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被擅自使用的头衔
TUhjnbcbe - 2021/6/22 14:26:00
治疗白癜风的最好方法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60318/4792653.html
梯田红米和墨江紫米到底是什么时候突然火起来的?哈尼小哥说-12年墨江紫米价格一路高歌触及天花板。也就是在年,与“墨江紫米”的地理标志实至名归的时间刚好吻合。连当地人都说,以前日常的主食一下子变成了快吃不起的样子。那是滇南哀牢山脉南部,被世世代代哈尼人日日耕作雕刻的大地。多年后的年(癸巳年),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红河哈尼梯田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5处世界遗产,才被世人所了解。这个亲善大自然的民族,自称为“摩咪然里”,即“大自然之子”,将梯田与山林、小溪、村寨一并视为最珍贵的四样事物。在传统的哈尼族人看来,即便生活在深山,缺少肥沃的土地,仍然相信这是周遭的山水间存在着众多主管自然的神灵给予的眷顾。正是这样,这个民族才会以绝妙的手法,将梯田雕琢得灵妙非凡,在终日虚无缥缈的雾气下,努力追求一种与自然的和谐。宗教和族训的渗透,将哈尼人的一生与梯田缠绕不可分。祖辈已经将伟大的力量和崇高人格镶嵌在大山之上。与其他人类伟大的遗产不同,哈尼梯田至今仍然是哈尼人赖以生存的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如果去旅行,最好的建议一定是日出在多依树、日落在老虎嘴。这些色调,正是供养着哈尼人的水田打的底。生命之水在这里被赋予了更多一层含义,这珍贵的水正是人类亲善自然的回馈。通过条骨干沟渠将大大小小沟箐中流下的山水输送灌溉到田间,再通过科学的“木刻分水”的制度进行管理,这是梯田的命脉。(此处??有超级治愈的山泉水声)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众多方式中,还包括哈尼人对土壤养分的处理。过了“开秧门”的3月,就是全寨的男女老少开始插秧的季节了。在此之前,洒鱼苗、放稻田鸭,为的就是把鱼和鸭的粪便提前转化成稻田里的养分,再无需施加其他人工肥料。在云南如此温暖的气候以及肥沃的土壤里,哈尼梯田的红米和紫米一年也只有漫长的一季生长,过了九月的初霜才收割,亩产不过两三百公斤,养分缓慢浓缩并沉淀下来。“要慢,快了不好。”听云南的老人家这样说。到达元阳梯田之前是要开很长一段山路的,限速40-60公里/小时,真是“快了不好”。哈尼人遵守族训,世代不离梯田,即便在如今梯田名声大噪、靠着旅游业可以快速致富的时代。所以这段山路的必要性在于,或多或少屏蔽了外界噪音对哈尼人生活的打扰。到达梯田最深处的村子的时候已经将近傍晚了,初见红米的兴奋记忆犹新,确是装在当地人稀松平常的米袋子里。街(gai)日,村里的人便会挑着一担担的粮食-老品种的红米来卖。老品种的红米更短更圆一些。我想到网店里卖的那些“古种”,拿来对比,很明显的外形差异。继续行车山路颠簸到山的另外一边,随着元阳梯田一直延绵伸展到红河州的红河县,同样延伸而来的是一脉传承的农耕习俗和饮食文化。只是缺少核心地理标识光环的产品,亲民了很多。顶着40度的高温,山路崎岖异常难以忍受。路边凤凰花独自开得火热,这种花越是高温干燥的土壤越要盛开,相对悬崖谷底红河和元江水浅几乎断流,今年无疑又是大旱之年,紫米和红米的收成堪忧。我们一路南下追到墨江的癸能村。据说那里的紫米特殊的好吃,有股淡淡的微苦清香,粘糯的很。不是农忙时节,村子里的人异常的少。偶尔听到村子里几个人在吵,循声过去,才知道,村子里日常用水已经要分股分时段供应了,更别说水田里的水,今年种紫米的人家更少了。去年收成的米存余不多了,一位阿婆愿意匀我们十几公斤。米袋子扎得严严实实的,新碾的米打在手上沉甸甸的,磨了三遍,还有不均匀的深深的蓝紫色外皮,没有碎米,一等一的好。我很喜欢这个小村子,看起来好像不算富裕,也许是不太张扬,没有一户在大肆建造新屋,都住着老房子。但是通往每一户的小路干净,周围的田地不算广阔却郁郁葱葱。因为不在农忙的季节,各家各户都在安心经营着自己的其他生计。哈尼小哥说田的另外一边建的铁路,切断了水源,水田是越来越少了。亩产那么低,除了自家吃的也没剩多少。算算还不如种其他的农作物划算。紫米价格的暴涨并没有带给这个原产地的小村子多大的改变,真不知道“国家地理标识”的金字招牌到底肥了谁家的田。原产地再不被好好保护,古种几百年不变的古稻基因,被新品种挤出市场还是小事,物欲横流的营销者的胃口早晚会生吞了“慢慢种田”的上千年的传承。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被擅自使用的头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