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县为文山州下辖县,是一个集边疆、民族、贫困、山区为一体的县份。民国二年(年)时,因与贵州安平县同名,故改名。
马关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东与麻栗坡县相连,并与西畴县隔盘龙河相望,南与越南的老街、河江两省的箐门、新马街、*树皮、猛康四县接壤,西南与红河州的河口、屏边两县毗邻,北与文山县交界。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
马关县
面积
平方公里
外文名称
MaguanCounty
人口
人(年)
方言
西南官话
行*区类别
县
气候条件
亚热带东部型季风气候
所属地区
云南省文山州
下辖地区
9镇、4乡
机场
文山机场
*府驻地
骏城路2号
电话区号
(+86)
车牌代码
云H
邮*区码
地理位置
云南省东南部
行*代码
县委书记
李献文
县长
周廷喜
目录1概述
2县情主要特点
3地理位置
4自然气候
5旅游景区
6旅游指南
7历史文化
8*治经济
折叠编辑本段概述马关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南部,是一个集边疆、民族、贫困、山区为一体的县份,全县国土面积平方公里,辖4乡9镇个村委会(社区),总人口36万人。
折叠编辑本段县情主要特点县情主要特点为:一是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有锌、锡、铟等11类47种。其中,稀贵金属铟储量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一;锡储量居全国第三位;锌储量居云南省第三位。生物资源较为丰富,特别是药、食两用的草果种植历史悠久,规模较大,年被中国特产之乡组织委员会命名为“中国草果之乡”。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65万千瓦,现已开发利用22万千瓦。二是山区面积大,贫困程度深。山区面积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76%,半山区面积占24%。至年底,全县尚有绝对贫困人口2.83万人。三是边境线长,民族众多。全县国境线长达公里,与越南的河江、老街两省四县接壤,境内居住着汉、壮、苗、彝等11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9.1%。四是民族文化底蕴丰厚。民族民间文化源远流长,仁和镇阿峨壮族农民版画享誉盛名,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1]
折叠编辑本段地理位置县城距省会昆明公里,距州府所在地文山72公里,距中越边境线约20公里;距昆河铁路和等级公路公里,距“衡昆”高速公路公里,距麻栗坡县天保口岸公里。国境线长公里,与越南的老街、河江两省的箐门、新马街、*树皮、猛康四县接壤,目前已有公路与越南实现对接。地形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最高海拔米,最低海拔米。
折叠编辑本段自然气候气候类型跨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低坝河谷炎热,中山浅丘温暖,高山温凉,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干雨季分明等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6.9℃,总积温℃一℃之间,年平均降雨量毫米,相对湿度84%;年日照时数为小时,全年无霜期达天以上。
折叠编辑本段旅游景区马关县的旅游景区有南亚热带森林自然保护区、马关县中山公园等。
马关县中山公园原为滇*第九旅十八团一营一连所建,迄今七十余载。入园处曾建一牌坊,上书中山公园四字,乃时任旅长张冲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所题,故由此得名。
岁月匆匆,几经沧桑,其原貌已荡然无存。为增添马关旅游景点,扩宽城区人民娱乐空间,发展全县旅游业,我县于年4月投资万元对中山公园进行改造,改造工程于年3月30日竣工。改造后,中山公园总占地面积达80亩。
重修后的中山公园,以人为本,崇尚自然,承古代园林之风韵,融今日建筑之精华。园内百鸟怡心,相映成趣,清风明月,联袂生辉。长廊蜿蜒盈诗画,石径通幽含绿荫。中山楼阁,雄踞高巅,登临俯瞰,县城风姿尽收眼底。园门雕龙画凤,七彩并生,比之古园牌坊,有过之而无不及。改造后的中山公园,沐浴改革开放春风,必将重焕异彩。[2]
折叠编辑本段旅游指南折叠饮食山区和半山区大部分人家以玉米、荞子等杂粮为主食,坝区多以大米为主食。一日两餐。城镇一日三餐,烹调多喜酸、辣、麻味,不论吃何种菜蔬,用葱花、芫荽、辣子面、醋精、酱油、花椒等拌成的“蘸水”均不可少。设酒席须凑足八碗菜。
折叠交通马关县地处山区,民国时期,以驮马为主要运输工具。新中国成立后,交通发达、运输便利,从县城北行经浪桥、大沟绞入文山城,全长67.5公里,境内里程37.5公里;从县城东南,经石门坎至边境茅坪,前行1.5公里至“国门”,全长54公里。前行可至越南箐门县城;从县城往西经南山至大树塘火车站,全长95公里,前行可至屏边县;从县城西南经田湾至河口县桥头镇,全长50公里;从县城南经石门坎达小坝子,全长29公里。从小坝子前行跨黑河可至越南新马街;滇越铁路有4.8公里途经马关县古林箐乡湖元村西部边缘,设有一小站。
折叠特产三七
异名山漆(芪)、参三七、田七、金不换。全县各乡均有分布,清代已开始人工栽培。如今三七产业已经形成规模化、产业化、规范化发展格局,年新植2.14万亩,GAP规范化种植亩,全年收获面积.3亩,产量.16万千克,销售收入1.46亿元。
马关茶
~年,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云南茶叶研究所对云南茶树资源进行考察,在老君山、古林箐等地发现不少古茶树,属茶树新品种,经鉴定,命名为“马关茶”。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为1.64万亩,收获亩,产量18.88万千克,产值.2万元。
砂仁
多年生姜科豆蔻属草本植物,其子粒、果壳为常用中药,具有行气调中,温脾止泻,健胃消食等功效。~年,全县种植砂仁~亩,年产10吨左右。砂仁已成为马关特产,并被《文山特产精粹》一书收录。
杉木
杉科杉木属,有红杉、水杉、柳杉、蓖子三尖杉等品种,年,国营林场人工杉木林活立木蓄积量61.42万立方米,年开始间伐和皆伐,年均提供木材1.3万立方米。
草果
约于明末清初随瑶族的迁入而开始栽培,迄今已多年。籽粒辛辣芳香,既是烹调食品的香料,又是家庭常备的良药,主治咳嗽痰多,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胀,疟疾等病症。年全县草果种植面积为8.4万亩,收获面积3.5万亩,产量55万千克,产值万元。
塘房桔
属芸香科、柑桔亚族、柑桔属,常绿乔木,果实色泽鲜艳、果汁丰富、香味可口、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果肉含糖、蛋白质等营养物,果皮中富含维生素A、P,种子富含维生素E。塘房桔属热带、亚热带常绿果树,性喜温暖湿润,在马关县南捞乡塘房村已有余年的种植历史,因其具有皮薄肉嫩、香味独特、汁多化渣、成熟期晚等特点,倍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逐渐成为马关县最具特色的名、特、优地方产品。
兰花
兰花种类繁多,现已发现原种26种。其中红柱兰于年由中国著名兰花专家吴应祥定名为“文山红柱兰”,并于年2月荣获第二届中国(厦门)兰花博览会金奖。还有朵素、雪素、珍珠贝母兰、春兰、寒兰矮种、墨兰矮种,已被中外行家列为珍品。常有农民采集上市交易。
蛤蚧
壁虎科珍稀药用动物,俗称“哆格”。味咸,性平,具有补肾、壮阳、定喘、止咳、祛风湿、补体润肺等功能。
马关马
四肢结实有力,蹄质坚韧,具有耐粗耐劳,耐热耐潮等特点。年《文山州地方畜禽品种志》称“文山马以马关马为最好”。马关历史上就有“万马县”的称誉。~年统计:年末存栏数为~匹,其中能繁殖母畜占27?7~36%,劳役畜占59.6~85.1%;出栏率约20%左右。
无角山羊
俗称“马羊”。是马关特有的一个地方羊种。年,全县有只左右,后因畅销外地,到年仅剩几十只,已被省、州、县列为保种对象。年末,全县约有余只。“无角山羊”具有个大体健,性情温顺,采食快且采食点固定,繁殖力强,膻味小,屠宰率高,便于大群饲养等特点。
马关大种鸡
年《文山州地方畜禽品种志》定名。特点是:体型高大,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头尾昂扬,外貌清秀,容易饲养。成年公鸡体重4~5千克;成年母鸡体重3~4千克,年产蛋80~枚。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文化折叠历史沿革马关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古人类在此生息。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年),马关属益州爿羊爿郡进桑县。东汉时改属进乘县。三国蜀汉建兴三年(公元年)三月,属兴古郡进乘县。西晋永嘉四年(年),属宁州梁水郡新丰县。北周时,属西爨(白蛮)地。隋代属昆州。唐初马关属南宁州都督府郎州地。南诏时属通海都督僚子部。宋代大理国前期,属通海都督矣部,后期属最宁镇矣尼迦部。
元初在云南实行*事统治。至元八年(年),属南路总管府阿僰万户舍资千户。至元十三年属临安路矣尼迦部。
明代先属八寨长官司,直隶云南布*使司,后属临安府阿迷州教化三部长官司。从宋皇佑初年至清初,马关为龙氏土司领地达余年。
清康熙六年(年)“改土归流”后,马关属开化府。雍正六年(年)九月,设“马白关”。雍正八年设马白同知专理对外事务。嘉庆二十五年(年)设安平厅,改马白同知为安平抚彝同知。安平厅署设于开化(今文山)与知府衙门同城。安平厅辖永平、逢春、东安3里。光绪十一年(年)“中法战争”结束后,中国丧失了对越南的宗主国地位,越南变成了法国殖民地。光绪十三年,中法两国互派官员至中越边境勘定边界,都龙等地回归中国,取名归仁里,为安平厅管辖。光绪三十二年九月二十六日安平厅衙门由开化移至马白。宣统三年(年),安平厅在辛亥革命和昆明“重九”起义影响下,于九月十五日(11月5日)响应国民革命竖旗反正。
民国2年(年)改厅为县,先属蒙自道管辖,后属云南省第二行*督察区。因其与贵州安平县同名,故改为马关县。民国37年11月,建立人民民主*权。隶属云南文山专区。年4月建立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后,属云南省文山州至今。
折叠民族风情瑶族“盘王节”
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是马关瑶族的“盘王节”,节日一般为三天,相传是为了纪念瑶族的祖先盘瓠。
盘瓠是瑶族神话传说中的始祖和民族保护神,关于他缔造、繁衍瑶族有一个传说:古时候,高辛王的皇宫里养着一只眼亮、毛滑、身披24道斑纹的龙犬盘瓠。有一年,番王兴师动众,像惊涛骇浪一样汹涌扑来,国家危在旦夕,高辛王心惊胆战,叫大臣张贴告示许愿:谁若杀了番王,金银财宝任其取,3个公主任其挑,但始终无人敢揭榜。一天,龙犬盘瓠口衔告示,昂头摆尾,奔上殿来。高辛王问:“朝中文官武将都不敢应招,难道你有本事杀番王,为国效劳?”龙犬点了三下头。高辛王便选择吉日举行国宴,召集王后、公主和大臣们为龙犬出征饯行。龙犬离开金銮殿,腾云般飞跑到了海边,扑通一声跳下海去,像条蛟龙迎风击浪,游了七天七夜才到彼岸。上岸后它直奔番王宫殿。番王一见是高辛王豢养的爱犬,便问道:“树倒猢狲散,你早早离开高辛王,是不是看出他的国家快要完蛋?”龙犬点了三下头。番王心中大喜,便把龙犬收养在宫殿里,还举行国宴为它洗尘。第二天清早,龙犬趁番王起身入厕四下无人之机,将番王咬死,衔着番王的头颅飞速过海回国。番王死后,敌兵溃败,高辛王又收复了失地,从此民众安居乐业。为了奖励机智勇敢立了大功的龙犬盘瓠,高辛王命令将它点化成人,并封他为盘王,并将三公主许配给他。盘王带着公主生下六男六女,据说,这就是后来瑶族中盘、赵、邓、李、蒋、胡、周、冯、包、*、雷、沈12姓的由来。从此,12姓瑶人依山而居,过起刀耕火种的游耕生活。后来瑶族同胞为了缅怀盘王繁衍子孙的功德,便于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
傣族“泼水节”
马关的傣族主要分布在木厂、马白、大栗树、都龙等乡镇。其最有特色的节日是“泼水节”,一般在每年的四月中旬举行,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
据傣族民间传说,很久以前,在傣族聚居的地区出现了一个残暴的魔王,他无恶不作,弄得庄稼无收,人心不宁,民不聊生。魔王共抢了七个美丽聪明的姑娘做妻子,这七个姑娘们看到自己的同胞过着悲惨的生活,决心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她们趁魔王睡着的时候,悄悄地拔下了魔王的一根头发,勒断了魔王的脖子。可是,魔王的头一着地,地上就燃起大火,魔王的头滚到哪里,哪里便发生灾难,抛到河里,河水泛滥成灾;埋在地下,到处臭气冲天。为免除灾难,姑娘们便轮流抱着魔王的头,一人抱一年。每年姑娘们轮换的日子,即傣族的新年。傣族人民怀着对姑娘们敬佩的心情,在新年这一天给抱头的姑娘泼一次清水,以便冲去身上的血污和成年的疲惫,作为洗污净身的一种祝福。后来,傣族人民为纪念这七位机智勇敢的妇女,就在每年的这一天互相泼水,从此形成了傣族辞旧迎新的盛大节日——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为期三至四天。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互相泼水祈福,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泼水节的内容,除泼水外,还有跳孔雀舞、白象舞、栽秧舞,丢包,打陀螺等活动。
布依族“牛王节”
农历四月初八是马关布依族的“牛王节”。
传说,古时布依族原来没有牛,耕田犁地都是用人拉。牛王在天上看到后。很同情布依人的辛劳,在春耕大忙就要到来的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降生到人间。从此,天下才有了耕牛,从此布依人才摆脱了拉犁的劳苦。为了纪念牛王的诞生,每年四月八这一天,都要给牛放假,停止做活,让它们好好地休息。还要用苏木、*饭花、紫荆藤、枫香叶等天然植物的浸泡汁做成红、*、紫、黑、白的五色花糯饭,再用糯米酿制的米酒,一同慰劳耕牛。待牛吃过后,人们才设宴开张,一面用手抓五色花糯饭,一面饮酒吃肉,共庆牛王的节日。
壮族“三月三”
“三月三”是马关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对歌又是三月三的一项主要活动,因此又称“歌圩”或“歌节”。
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壮族歌圩,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择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得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
“三月三”这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方圆数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兴高采烈地穿上节日盛装赶来参加,少者几百人,多达数千人或上万人。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嘹亮,成了歌的海洋。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择佳偶,别有风情。在歌圩上,各村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
歌圩上,除对歌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精彩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表演等。[3]
正月初一忌扫地,忌串门;初一至十六忌在门前晾晒衣服。正月初三忌煮生米,新婚喜日,孕妇忌进新郎家门。新媳妇娶进家不满三天忌上楼和串门,不满一个月忌在娘家过夜。产妇不满一个月忌入他人门宅。“开财门”、生孩子忌外人入屋三天,猪、牛、马等大牲畜忌入别家门宅,忌扛着锄头进家,忌背着空背篮和挑着空水桶进家。舀饭忌舀甑子中间的饭。忌用刀砍门槛或垫在门槛上砍东西。未婚青年忌吃猪蹄叉;小孩忌吃鸡头、鸡脚、鸡下巴等等。
折叠编辑本段*治经济折叠行*区划马关县辖个镇、个乡:马白镇、八寨镇、仁和镇、木厂镇、夹寒箐镇、小坝子镇、都龙镇、金厂镇、坡脚镇、南捞乡、大栗树乡、篾厂乡、古林箐乡;健康农场。
年,马关县辖8个镇、7个乡:马白镇、八寨镇、仁和镇、木厂镇、夹寒箐镇、小坝子镇、都龙镇、金厂镇、山车乡、南捞乡、坡脚乡、大栗树乡、浪桥乡、蔑厂乡、古林箐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马白镇、八寨镇、仁和镇、木厂镇、夹寒箐镇、小坝子镇、都龙镇30、金厂镇、南捞乡、山车乡、坡脚乡、大栗树乡、浪桥乡、篾厂乡、古林箐乡。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3年,马关县行*区划:
马白镇辖:板子街社区、兴隆街社区、塘子边社区、海子边社区、马鞍山村、花枝格村、雨波村、文华村、沙尾冲村、下寨村、马洒村、方山村、腰棚新寨村、马尾冲村。
八寨镇辖:八寨村、芦差塘村、母子冲村、马主村、老厂村、务路者村、喜主村、那古博村、茅草寨村。
仁和镇辖:仁和村、小古木村、岩脚村、阿峨村、大嘎机村、腻坡
村、沙坝村、白果村、老岭坝村、老格木村、格洒村、木腊村、三村村。
木厂镇辖:木厂村、杨茂松村、底麻村、堡堡寨村、大坝村、湖广寨村、老王寨村、付家寨村、马西村、博事村、水尾村。
夹寒箐镇辖:夹寒箐村、水碓房村、通寺村、布都老寨村、坝甲村、光坎村、新堡寨村、尖山村、达布斯村、牛马榔村、么龙村。
小坝子镇辖:小坝子村、半坡村、金竹棚村、田湾村。
都龙镇辖:都龙村、大寨村、坝堡村、东瓜林村、茅坪村、辣子寨村、金竹山村、堡良街村。
金厂镇辖:金厂村、中寨村、老寨村。
南捞乡辖:南捞村、那往村、漫铳村、小麻栗坡村、塘房村。
山车乡辖:山车村、盐塘村、下坝村、马额村、鱼塘村、兴隆村。
坡脚乡辖:坡脚村、嘎迪村、牛场坝村、马房村、马夹冲村、小马固村。
大栗树乡辖:大栗树村、河外村、乌木村、和平村、板桥村、倮洒村、大马固村、大倮者村、腊科村、大腻科村、腻科街村、那衣龙村。
浪桥乡辖:浪桥村、老马店村、夹马石村、竹篷新寨村、湾子寨村、阳文山村、八围树村。
篾厂乡辖:篾厂村、岩头村、大吉厂村、靛坡村、桂皮山村、大新寨村、老门寨村、大丫口村。
古林箐乡辖:古林箐村、卡上村、团结村、博甲村、普园村、新发寨村、攀枝花村。
6年,撤销山车乡,其行*区域并入坡脚乡,并将坡脚乡改设为坡脚镇,镇*府驻原坡脚乡*府驻地;撤销浪桥乡,其行*区域并入八寨镇,镇*府驻地不变。
折叠经济发展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9.32亿元,增长7.9%,人均生产总值达元,增长2.5%。完成地方财*一般预算收入1.97亿元,增长9.5%;完成财*总支出9.9亿元,增长35.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元,增长2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增长11%。全县呈现出经济平稳增长,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全年投入“三农”资金5.52亿元,增长35%,其中发放各项涉农补贴万元,增长13.1%。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12.33亿元,增长16.3%。认真落实粮食行*首长负责制,完成粮食总产量1.38亿公斤,增长6.1%,农民人均有粮达公斤,粮食安全得到保障。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进一步加快,建立了烤烟自然灾害风险保障基金,发展烤烟种植面积2.7万亩,收购烟叶9.26万担,实现烟农收入万元,完成烟叶税万元;实现畜牧业总产值5.1亿元,增长15.7%,实现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元,增长4.1%;新植核桃8万亩,草果、八角、三七、蔬菜等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马鞍山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暨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启动实施,全年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3万亩,新建和修复小型水利工程件,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1.2万亩。
全年县级财*投入扶持工业发展资金达万元,返还企业增值税万元、资源税万元、其它税收万元,减免企业生产用电成本万元;帮助17户企业办理4.92亿元到期贷款置换手续,为企业降低财务费用万元。全县工业企业复产率达53.5%。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9.96亿元,下降10.9%;实现工业增加值12.21亿元,增长1.8%,占全县生产总值的41.6%。工业经济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逐步恢复。
十一五以来,县人民*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全县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年完成生产总值36.1亿元,比“十五”末净增20.8亿元,年均增18.7%,实现了翻番目标。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8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2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元,超额完成了“十一五”提出的人均生产总值美元的奋斗目标。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4︰29︰37调整为22︰45︰33,全县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
“三农”工作进一不得到落实,出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奖励办法》等*策,加大对涉农企业和种植、养殖大户的扶持力度,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进一步加快。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3.5亿元,比上年增长9.6%,比“十五”末净增6.2亿元。粮食总产量达1.4亿公斤,农民人均有粮公斤,分别比“十五”末净增万公斤和21公斤。实现畜牧业总产值5.8亿元,比“十五”末净增3亿元;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元,比“十五”末净增元。完成烟叶收购11.5万担,比“十五”末净增5.4万担;五年累计实现烟农收入2.6亿元,比“十五”增长1.3倍,创税万元,比“十五”增长1.1倍。
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和《马关县发展工业经济考核奖励办法》等*策,工业发展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工业园区和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年产10万吨锌60吨铟冶炼一期工程、60万吨水泥粉磨站一期工程竣工投产,年产10万吨锰铁合金、10万吨燃料乙醇技改项目一期工程即将竣工投产,年采矿万吨、日选矿吨等重点工业建设项目加快推进,以锌、锡、铟为重点的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工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全县工业经济总量、质量和效益实现新跨越。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35.1亿元,比上年增长17.3%,比“十五”末净增24.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3.7亿元,比上年增长7.4%,比“十五”末净增9.6亿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