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国有企业年红河发展集团有限公
TUhjnbcbe - 2021/3/10 0:04:00

红河县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延伸产业链培育活力源

坐落于红河县境内的阿姆山,云南东西部南亚热带植被湿性和干性阔叶林在此共生,独特的森林生态系统是大自然赐予红河人最大的福祉。元江和藤条江在此分水,丰富的水源不仅为哈尼梯田提供涵养,还是周边工农业、生活用水的主要供给源。优渥的自然条件让农业成为红河县域经济的支柱之一,红河人在阿姆山下种上的各种作物,汲取生态系统的精华,成长为有价值的成品,馈赠给勤劳的红河人。

良性的循环种植文化根植于红河县,种植历史源远流长,尤其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棕榈种植,与哈尼梯田一样,有着多年历史。“棕榈梯田”是红河县一道独有的景观,棕榈和梯田产生的经济效益哺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哈尼人。近年来,依托良好的基础和优势,红河县大力发展棕榈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为红河棕榈在全国市场的大面积铺开助力。同时,积极探索潜力产业,建立红河县食用菌产业易地集中式扶贫项目,用现代科技种植方式大力推进木耳等食用菌产业。延伸优势产业,培育潜力产业,两大领域齐头并进,红河县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促进棕榈产业转身

“千年桐、万年棕,世代儿孙吃不穷。”这句流传于“棕榈之乡”红河县阿扎河乡的老话,生动地诠释了棕榈在人们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在红河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科技特派员马义发的记忆中,阿扎河人的童年充满了棕榈的身影:“小的时候,老家屋后有几棵高大的棕榈树,每年开春父亲就用刀将棕榈树身上的棕片一张一张割下来,晒干后母亲把它们背到集市上交易换回些油盐生活用品,还不忘给我们买回几颗糖。”

红河县年鉴资料显示,年开始当地就有棕片产量的记载。在阿扎河乡俄比东村,平均每家有超过株棕榈树,上百年的棕榈树有20多米高。据统计,红河县棕榈种植面积达29万亩,成为发展棕榈产业的基础。

“就棕榈产地来说,我们仍然停留在销售原材料的阶段。”俄比东村委会新寨村小组*总支书记李普斗介绍,为保证棕榈原材料价格的稳定,他牵头成立了红河县俄比东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红河东玛棕榈有限公司入驻,对当地的棕片进行收购。“村民们剥下棕片就可以直接背到公司进行销售。”公司对棕片的收购价格进行保价,年,棕片的价格从每公斤4元涨到了7元,村民增收不少,纷纷加入合作社。“整个村子有户,已有户加入了合作社。”李普斗说,年,整个俄比东村棕榈产业的产值达到余万元,种植面积仍在不断扩大。

从阿扎河等地出产的棕片,经过初加工后,大部分流入棕丝纤维床(枕)垫产品开发等产业链,精细加工成为红河县促进棕榈产业转型的一大举措。“红河县棕垫原材料的产量占全国市场的80%,但我们的棕垫在全国棕床垫市场上却只占有15%。”林业产业省级龙头企业红河棕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朱朝岗介绍,为增加红河棕榈产品附加值,自年起,公司积极引进生产加工设备与技术,“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外找市场”,年,公司生产棕垫立方米床,实现产品销售收入万元。“目前,品牌产品销售到重庆、成都、贵阳、昆明、蒙自等地,设有30余个专卖店。”

近年来,随着市场对棕榈纤维制品的认可,棕榈延伸出来的生产工艺越来越多元化。亭台楼阁、景观盆、茶罐、笔筒、垃圾桶等棕榈木制品的订单源源不断。“将棕榈做成文旅产品,赋予它文化内涵,让它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是提高棕榈价值的一种途径。”红河森沐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司文达介绍,从年4月至今,棕榈文旅产品已创造万元的销售额。

脱离传统的原材料销售模式,红河县大举创新棕榈加工工艺,加大对棕榈产品的研发,打造红河棕榈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棕榈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产业发展方式的改变。

拉伸木耳产业框架

在商洽会上,红河县沣菌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带到现场展销的“玉木耳”吸引了不少逛展人的眼光。“只见过黑木耳,没有见过白色的木耳。”昆明市民*先生当即便买了几袋回去,“销售人员介绍,白色的木耳营养价值更高。”

年以来,红河县委、县*府为破解“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的瓶颈,大力推进产业易地集中式扶贫项目,采取县域内建档立卡贫困户不受乡镇行*区域限制,自愿用小额信贷资金和产业扶贫资金自由选择产业投资获利。农户易地择业与就地种植相结合,入股分红与就地就业相结合。以建档立卡贫困户持续增收为主要目标,按照“*府主导、企业主抓、专业合作社主管、建档立卡贫困户自愿”的原则,创新探索“一个产业一个班子、一个产业一个方案、一个产业一家龙头带动、一个产业一支技术团队、一个产业一支扶贫工作队”“五个一”工作模式,着力实施食用菌产业易地集中式扶贫项目。

木耳产业是食用菌产业易地集中式扶贫项目的一个“细胞”。“红河县昼夜温差大,十分适宜种植木耳,而且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会催生木耳的变异,增加木耳的微量元素含量,‘玉木耳’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现并驯化的。”红河县沣菌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李宝权介绍,目前公司正在驯化粉色与紫色的木耳品种,“我们的目标是在这里生产出七彩木耳,打造红河木耳品牌。”

红河县依托红河县沣菌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设红河县食用菌种植及深加工项目,实现产业规模化、集中化、市场化经营管理,计划投入1.5亿元建成年产万包黑木耳全自动生产线厂房。目前,项目已完成土地征用.77亩、一期工程四通一平、菌包生产车间、预堆预湿间、研究所、养菌房等。同时计划投入配套项目实施,在甲寅镇和洛恩乡建设两个红河县黑木耳新型旋转菌袋挂架基地,计划建成高标准镀锌管大棚个,可安排放置黑木耳菌棒多万个,晾晒棚余个。

厂房的拔地而起给红河县迤萨镇齐心寨村委会大多科村的村民李身妹带来了一份稳定的收入和工作。“我的工作是负责给菌包装袋。”在生产车间里,李身妹和10余名村民一起为木耳的孕育劳动,“除了土地流转的收入以外,我们还能额外获得每个月元的工资,红河县发展木耳产业大大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李身妹说。

“现在我们仍在生产阶段,但已经接到了不少订单。下一步,我们将打通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将红河木耳推向市场。”良好的市场前景拉伸出木耳产业的框架,李宝权对红河木耳充满了信心。

云南日报记者王丹

图片:红河县融媒体中心

文章来源:云南日报

云上撒玛坝醇情哈尼人

“梦想红河”

往期精彩

●他竜古村,遗留在红河谷深处的清代村落

●红河水从梦中流过千万次,等待半个多世纪,迤萨的这七兄妹终于团聚了

●不同时期不同角度看红河县城迤萨,每一张图都有绝美的回忆!

审编║张辉马永林投稿邮箱:hhxjzz

.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有企业年红河发展集团有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