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真正的悲歌虽然漏洞百出,但我依然会
TUhjnbcbe - 2024/12/27 18:04: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比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xcxbdf_zx/p312yr1/

真正的文明,从来不是依靠野蛮征服得来的,而是通过相互理解相互补充形成的。

当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在矛盾和冲突中慢慢走向和解时,其内在的实质是推陈出新后的与时俱进,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新事物都值得拥护,也并不是所有的旧事物都得被打倒,新旧交替的过程其实就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过程,这才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应该有的现代化文明进程。

可是,每每回顾历史,我都不忍去直视人类从原始迈向文明时所暴露的野兽本性。无论是冷兵器时代的吞并,还是热兵器时代的侵略,在各种最为残酷的杀戮征伐背后,从来都是不断膨胀的个人私欲作祟。大概,人类从来都认为,物质利益的追求才可能是进步的关键,细思极恐,这该是多么可怕的一种思想。

道德和法律是将野兽变成人的工具,利益和欲望是将人打回野兽的工具,当凝结人类智慧的精神文化不得不让步于利欲熏心的物质追求时,我想,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之间的对抗,是对人类共有文明的彻底破坏,只是,我们不管以前还是当下,都在不断重复着这种破坏行为。

初次看《红河谷》这部电影时,纯粹是冲着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去的,毕竟,我们当下的历史教科书中,对于那段英军入侵西藏事件的提及是非常少的,这不免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在整部影片中,除了汉藏思想和文化的对比与融合,因为英国人的加入,又拥有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各种碰撞。当把这些元素统统糅杂在一起时,我们在影片中看到的,不仅仅只是一场殖民侵略的战争,而是一种所谓的工业文化对另一种草原文化的粗暴干涉。

自诩拥有拯救苍生的使命,却连自己都没有从迷失中彻底解脱,英国人罗克曼狂妄地叫嚣着自己是代表英国女王来解救这片莽荒之地,可到头来,他见识到的却是中华文化孕育出的具有顽强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也许,汉族和藏族拥有不同的信仰,可在庞大的中华文化体系笼罩下的自我发展,终究还是形成了一脉相承的共有文明,这种文明,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的。

丹珠的英勇就义,格桑的同归于尽,头人的奋勇杀敌,雪儿的坚贞不屈,此刻,稀释民族身份后的团结一致,再一次证明了中华文化在包容性和多样性基础之上的同根性。

情感的共同和思想的共鸣,都在不断完善着祖辈们代代传承的民族精神。也许,新的社会秩序终究会到来,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可难道旧秩序中那些高贵的精神和坚守的信仰就应该被抛弃吗?

曾经被藏族小伙格桑救过的英国人罗克曼不明白,自己带着枪炮开疆拓土后试图想要播撒的所谓现代文明,为什么会遭到当地人的猛烈反击?但我清楚,反击并不是对于旧秩序固守的愚昧,也不是对于封建迷信的盲目,而是对于自我信仰的坚守,对于自我精神的坚守,对于自我文化的坚守。

时代在发展,文明在前进,可是,无论如何变化,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永远都是不可动摇的,这是迈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有人可能会嘲笑我们没有信仰,其实我们是有信仰的,我们的信仰就是对祖辈精神文化的不断吸收和完善。所以,真正的文明,不是科技发展带来的物质丰富,而是时代进步中对于自我文化和精神的坚守,不然,徒留一具充满利益纠缠的臭皮囊跟动物有什么区别?

1

《红河谷》这部电影,是我接触的第一部关于二十世纪初藏族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作品。作为导演的冯小宁,对于战争题材电影的把控,总是能够从庞大的历史背景中,理顺出最为清晰的人物关系,然后,从个体到整体,从个人到国家,以小见大地窥探着整个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那些总是被人忽略的精神内核。

所以,这部电影的重点不是写人或是叙事,而是突出某种意境,包括思想和文化的意境。

电影一开始便存在着两种文化的潜在对比,那就是藏族阿妈背着孩子去寺庙求名祈福和汉族贫民为了能够求到雨水计划将两个姑娘丢入黄河祭祀,当然,这种明面上的对比却有意的呈现出了二者所有的共性。

如果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两种行为方式都明显带着封建愚昧的色彩,而且,无论是汉族还是藏族,几乎所有与自我命运有关的东西都试图寄托于外物来实现,比如藏族取名字是由庙里喇嘛决定,汉族天气的好坏是由祭祀老天决定。

这是文化中的糟粕,不过,导演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展示,并不是为了刻意批判或是讽刺,而是在尊重的基础上,充分呈现着文化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元素。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它们都是构成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而之所以能够保持文化长久持续的活力,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既懂得坚守,又懂得舍弃。

汉族的封建迷信差点害死了雪儿,而藏族的善良开放则拯救了雪儿,在平等沟通的基础上,汉藏终究成为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舍弃迷信,坚守信仰,影片中的所有人似乎都在不断地找寻着自我,而这种得到真正自我的方法,居然是将个体融入到群体中,然后摆脱个人私欲和利益捆绑后群体精神的凝聚。

我想,无论是汉族眼里的神仙,还是藏族眼里的神山,终究只是想为自己的精神找一个寄托罢了,不过,所有个体的自我精神找寻都潜藏着来自群体共筑的精神,那就是危难之际所迸发出的民族精神。

影片最好的一点就是,所有故事的叙述均是来自一个拥有参与者和旁观者双重视角的藏族小孩嘎嘎。他看到过汉藏的融合,那就是雪儿和格桑的相爱,也看到过汉藏的矛盾,那就是雪儿哥哥和格桑的理念冲突。所以,影片充分借助嘎嘎这么个角色,让观众把情感带入到电影中,把思考延伸出电影外。

如果说,格桑,雪儿,丹珠,雪儿哥哥,还有头人之间属于同一种文化的矛盾,那么,和英国人罗克曼之间就属于不同文化的矛盾,而这也正是电影所

1
查看完整版本: 真正的悲歌虽然漏洞百出,但我依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