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碧波(右)和许鲜明(左)
曲曲折折的山路如书写满元江的心事
白色的房子在路边如我不舍
我靠向玉溪的冬天心停靠在因远
……
这是一名来到位于元江县因远镇的民族语言抢救与文化体验培训学校学习过的学生写下的诗句,学校创始人白碧波教授和许鲜明教授把这首诗贴在了学校教室的墙上。
二月的一个下午,白碧波和许鲜明坐在学校院子的凉亭里,也许是因为经常性的田野调查,让他们儒雅的面孔上带着几许风霜。他们,像两位守护着农田的农夫,眼中既有对收获的满足与喜悦,也有对未来的期许与盼望……
一场关于濒危语言抢救与保护的对话就在元江因远初春的阳光里慢慢展开。
心所依处即家园
云南不仅是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也是语言和文化多样性的王国。地处玉溪、红河、普洱三州市交界的元江县因远镇因为区位特点,各民族在这里交往交流,各民族语言也在这里交融发展。
许鲜明说:“语言是一个族群重要的特征和身份识别标志。语言不仅承载着一个族群远古的记忆,而且还蕴含着一个族群对天文地理、生态环境、生产生活、农业技术、族群历史、民间文学、植物医药等的认知成果,是一个民族的活历史,代表一个民族的智慧。语言包括方言的重要性还在于它的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一旦某种语言消失,它所承载的知识和智慧也随之消失。因此,一种语言无论它的使用人口多少,都是全人类的重要资源,应加以记录保护,永久存留。”
年7月,白碧波、许鲜明两位教授自筹资金,开始在元江县因远镇筹建“民族语言抢救与文化体验培训学校”。年退休后,他们来到了这里,继续着记录、典藏、保护、传承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研究和濒危语言保护的事业。
第二十个“国际母语日”期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湖南长沙正式发布了首个以“保护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重要永久性文件《岳麓宣言》,号召国际社会就保护和促进世界语言多样性达成共识。《岳麓宣言》也是联合国“年国际本土语言年”的重要基础性文件。濒危语言面临的困境,正在引发更多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