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乡愁云南梯田里的哈尼人生
TUhjnbcbe - 2024/7/29 17:51:00
北京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年”是什么呢?在中国最古老的甲骨文里,“年”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大地的雕塑家哈尼人民,多年来,从冬月一直到过“十月年”,日月更迭,自然枯荣。随着大自然的春生秋藏,动植物的变化,岁时节气每至时,红河州的哈尼人也开始进行着相应的生产、农事活动,出现各种风俗礼仪。如三月栽秧,四月“仰阿娜”(农歇仪礼)后薅秧,五月“矻扎扎”(打磨秋),六月祭谷神,七月吃新谷,八月祭守谷仓的谷神,九月耕田挖土,十月过年。对他们来说,“年”就是人生,梯田里的人生。

春秧

插进土地的希望

农历腊月过去,时令进入正月,气温慢慢回升,在热闹的红河州哈尼山寨,一年的农耕计划也开始实施。人们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选择一个良辰吉日,带上好酒好肉,时鲜水果、菜蔬,去上山祭祀山灵,大快朵颐,感受春回大地的喜悦。这个节日叫“昂玛突”,是哈尼族春耕之前举行的一项祭祀活动,祈求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一般举行3至5天。人们在“昂玛突”节边欢庆边劳动,更重要的目的还是查看山上的水源,清理被淤塞的泉眼、溪流,顺着山岭而下的沟渠。

水是梯田生命力的源泉,保护水源和祭祀神灵是同等重要的事情。有哈尼人的地方就有梯田。森林、村寨、梯田三位一体的立体式农业生产结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象征,也是哈尼人改造自然、亲近自然过程中智慧的结晶。水源地处在每一个村寨巍峨群山最高处的森林里,即便伐木建房、砍伐烧火用的木材,也是极有规划。在哈尼山寨,很少能看到一片荒芜裸露的旱地。村寨作为哈尼人生产、生活、生息繁衍的中心,一般修筑在林带以下的半山腰上,每间房子像一朵破土而出的蘑菇。而一级级台阶一样的梯田则修筑在村寨下方,像明亮的镜子一样照耀人们的心灵。

开秧门的日子,一般是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贝玛”(哈尼语音译,意为智慧超群的长者)择定,“贝玛”是哈尼人原始自然崇拜的导师,哈尼文化的传承、传播者,没有他们生产就不能进行,婚嫁也不能举办。这一天,人们要煮糯米、杀鸡、煮酒,祭祀山灵,悼念祖先,祈祷秧苗下田后顺利成长。开秧门仪式结束,秧苗才能被拔出来,运送到各块耙整一新的梯田,插下土地,也插下了一年的希望。

夏觅

美好生活的向往

进入四月,春耕结束,“仰阿娜”就开始了,“仰阿娜”又叫姑娘节,在每年农历三月栽完秧后的第一个属猴日举行,是哈尼年轻男女谈情说爱、寻找爱人的节日。

年轻姑娘们,穿上手工绘制的节日盛装,打着洋伞,拿着小三弦等乐器向鲜花盛开的山林进发,小伙子们尾随其后,带着自己的信物,放开嗓门唱山歌,一路吹着树叶,弹着口弦。一开始,是一大群人围在一起,互相眉来眼去地传情达意,到后面,找到意中人的人们三三两两地分散开,去密林里、水源边进行更亲密的交流。“仰阿娜”到高潮,男女双方互诉衷曲、互相赠送定情之物,确定对方为意中人。

五月过完,六月既望。青年们上山砍伐最好的松树作为磨秋的选材,回来对磨秋进行祭拜;长者在家里洒扫庭除,清理旧物,全家上下焕然一新,然后杀猪、宰羊、烤酒,孩子们穿上了新衣裳,哈尼族一年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矻扎扎”(六月年)到来了,村寨里欢声笑语,鼓声震荡。架设在村中广场的磨秋、转秋、荡秋是青年人的活动项目,但是老人小孩都会凑上前去摸一摸,感受祖先流传下来的神圣气息。

大家烹制了最好的食物,在傍晚时分抬出家门,摆到磨秋周围,一排排地坐下,在长者的主持下,大家围坐在一起,吃年饭,喝年酒。酒足饭饱,飞旋的磨秋,忽高忽低,飞上飞下,博得周围阵阵掌声……夜晚降临,篝火一片片地燃烧起来,人们载歌载舞,陶醉在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中。

秋雨

田野丰收的喜悦

整个八月是漫长而散淡的,雨水也格外丰沛,男人们驻守在窝棚里,等待稻子成熟,万亩梯田被即将成熟的稻谷披上了一层金黄的外衣,风吹稻浪波连波,一望无际。

哈尼人在插秧之后,会在梯田放养一些鲤鱼、鲫鱼等鱼类。炎炎夏日,驻守窝棚的男人会在放水打谷前,抓些活鱼、黄鳝之类的水产来吃,味美肉鲜,为水库鱼难以比拟。

中秋前后,谷子陆陆续续成熟了。打谷之前,哈尼人有一个重要的仪式“吃新米”,家长们会前往田中,采一些新米回来炒吃,还要施以祭祀大礼,对山神、水神、灶神、祖先表示感谢。

吃新米结束,具体哪天打谷,还是由“贝玛”来占卜决策。打谷的日子,村寨里一片忙碌,几乎所有劳动力都来梯田里,一年的耕耘劳作,就在这几天得到了最大的收成回报。

冬宴

齐聚长街共团圆

秋收一过,天气渐渐转凉,经过犁耙和换水的梯田,水质变清了,梯田有水养着。山间早晚温差大,村寨、山地、梯田之间云海像梦幻一样升腾飘移,时至正午也不见散去。这是哈尼梯田最美的季节,让每一个摄影家都感到心跳的季节,而对哈尼人来说,也是他们一年中最幸福的季节。

“十月年”又叫做“扎勒特”,从每年阴历十月的第一个辰龙日开始至属猴日止,历时6天,是哈尼人最隆重的节日,具有辞旧迎新、全家团圆的意义,兼着感谢神灵庇护收成,祭祀祖先,祈愿来年再次赐予丰厚的收成。一系列庆祝活动会在这个节日举行,家庭主妇们会集中去龙泉挑取开年的第一担龙水来做年饭。

十月年的第一个重大活动是长街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舂糯米粑粑,酿米酒,烤烧酒……黄昏降临,长街宴开始,每一家都摆出自家最得意的佳肴。人们在村寨中央的道路上,举杯同庆,人口众多的村寨,宴席可以摆到一两公里,气势壮观。人们从黄昏吃到月亮上山,从这一席吃到那一桌,从这一家的酒喝到另一家的茶,鞭炮齐鸣,载歌载舞。

十月年结束,旧的一年圆满过去,新一年焕然开始。辛勤的哈尼同胞不但懂得科学合理的生产、生活,更懂得享受美好生活带来的恩惠,众多的节日贯穿了一年的劳作过程。无论在梯田上,还是在蘑菇房里,每一年的耕耘劳作和节日狂欢同步进行,源源不断地把哈尼血脉延续下去。

「编者按」

让古村承载乡愁记忆

传统村落是一种优质的、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价值。保护传统村落就是守护乡土文化之根,要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自年启动中国传统村落申报以来,截至目前,云南共有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总数位居全国第二位,占全国的10.4%。其中包括蒙自市草坝镇碧色寨村、泸西县永宁乡城子村、云龙县诺邓镇诺邓村、石林县圭山镇糯黑村、大理市喜洲村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古村;这其中也还有很多不那么广为人知的古村老寨,就像楚雄市的以口夸村、禄丰市的旧县村、祥云县的大波那等等,它们像一颗颗珍珠,散落在三迤大地,各美其美,等待人们去发掘、去亲近。这些传统村落的历史沿革,发展过程,充分地展现着云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知相亲相惜,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

文字:云上融媒记者闵杉李雨霖

摄影:云上融媒记者局部李雨霖

1
查看完整版本: 乡愁云南梯田里的哈尼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