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70年70人尹华俭毕生追求,让来宾在
TUhjnbcbe - 2024/7/10 5:21:00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专业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建市之初,

《来宾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

《让来宾在艺术舞台上崛起》剧评,

作者尹永满怀激情,

希望来宾首部上演的大戏《麒麟山人》

能让来宾在艺术上崛起。

多年来,

他也一直为实现这一夙愿而努力。

尹华俭

尹华俭(笔名尹永),原柳州地区文化局副局长、文联主席,是一位创作人员出身的文艺管理者。卸任后,他花费十多年时间,精心创作的大型乡村彩调剧《多情的红河石》(又名《红河村趣闻》,是《红水河三部曲》第一部),于11月29日在来宾大剧院首次公演,赢得了满堂喝彩。

笔耕不辍

倾力创作宣传来宾

11月30日晚第二场演出结束后,记者约访了尹华俭。谈及《多情的红河石》,他告诉记者,连续两场演出他都坐在观众席上认真观看,看到演职人员不惜艰辛、倾情演出,获得好评,他倍感欣慰。他说:“这是一部讲述红水河畔‘奇石扶贫’题材的乡土彩调剧,旨在为打造红水河文化,讲好广西故事,体现时代主旋律,力图让来宾能在艺术舞台再次亮相做点实际工作。”其实,《多情的红河石》只是《红水河三部曲》第一部,记者得知,《多情的红河石》剧作已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剧本孵化工程,《红水河三部曲》入选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三年规划。

《多情的红河石》剧照。

退休后,尹华俭共创作了6部大型剧本,10多部小戏小品,以及多篇论文、曲艺、山歌,不懈地用文艺宣传来宾、讲好来宾故事,传播正能量。除了《多情的红河石》,还创作了歌颂文艺为人民、为广西彩调剧树碑立传的《彩调风流》和《费孝通与大瑶山》(又名《蜜月遗爱》)两部作品,为来宾登上艺术舞台作出贡献。他创作的大型现代壮族山歌风情歌剧《哑女歌魂》,描写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红水河一带山歌手不畏磨难,顽强生存的故事,在为广西国际民歌节喝彩赞美的同时,彰显了来宾地域文化的魅力;他作词的歌曲《麒麟出壮乡》、《来宾明天更美好》、山歌《百首山歌唱来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千字文》等,无不体现出他心中的责任,和身上“艺术为人民、艺术为家乡”的追求。

《多情的红河石》剧照。

谈及几十年的创作经历,尹华俭说,最难忘的当属大型瑶族风情歌剧《费孝通与大瑶山》。这部作品讲述的是费孝通为创建中国社会人类学赴广西中部大瑶山作田野考察途中遇险,妻子为救他,不幸坠崖,以身殉职。费孝通悲痛欲绝,写到这段咏叹调时,尹华俭也不禁潸然泪下……

“如果自己都不感动,如何感动观众?”尹华俭说,“创作一部戏剧,特别又是“落笔务在得情”的歌剧,如果没有感情的倾注,哪来动人的剧诗!”

倡导改革

助推文艺事业发展

尹华俭不仅是一名文艺创作者,也是一个管理者。年,尹华俭担任原柳州地区文化局副局长。他发现,当时柳州地区歌舞团演职人员严重老化,缺少新鲜血液,但由于体制机制的限制,无法引进新人,造成文艺团体缺少活力,人浮于事现象严重。

“没有好的艺术管理就没有好的艺术作品产生。”尹华俭说,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管理也需要改革创新,文艺事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果一切都“老一套”,无异于原地踏步。

《多情的红河石》剧照。

可如何解决演职人员老化问题?尹华俭想到了创办文艺学校,把老一辈的演职人员安排到学校当老师。“文艺表演是一个吃青春饭的职业,尤其是演职人员,年纪大了就逐渐淡出舞台了。创办学校则可以很好地发挥老艺术家的作用,把他们调动起来。”尹华俭说,这些问题解决了,就有了良性循环。

此外,他还探索出“艺术团体与企业挂钩”、“艺术表演团体纳入解放军预备役师建制”等改革措施,使得文艺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个小故事。

《多情的红河石》剧照。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应广西军区政治部的邀请,尹华俭带队到边防部队深入生活。在部队时,听说有个连长的妻子思念丈夫,在探望期间,妻子突然分娩,医院较远,道路不畅通,这时部队的战士们紧急制作了一台花轿,把连长的妻医院,安全分娩。这则真人真事让尹华俭深受感动,花了数月,编了小彩调歌舞剧《军嫂坐花轿》,到广州军区汇演时获得了很高的赞誉。这可把广西军区的领导高兴坏了。文艺团体也因此引起了军队的重视,为文艺改革立下了汗马功劳。

德艺双馨

发挥余热培养新人

从事文艺工作几十年,尹华俭既是桂中地区(包括来宾)文艺事业发展的参与者,也是见证者。

《多情的红河石》剧照。

尹华俭深知,文艺事业的发展需要营造良好的创作条件和环境。为此,年,他与本地作家们创办并主编农民刊物《乡村大舞台》,专为来宾市近多个农村文艺队提供文艺演唱节目,指导农村文艺活动,辅导群众文化、培养农村文艺骨干,宣传党的文艺方针,为来宾市的中心工作服务,可谓广西首创,受领导好评和广大农民群众和文艺工作者欢迎。

退休后,尹华俭坚持创作,专门为来宾建市十周年撰写报告文学《水回来宾》及《乡村大舞台的笑声》《来宾归侨圆梦记》等作品,倾力讲好来宾故事。

谈及尹华俭,来宾市文联主席罗勋不吝赞词,“尹华俭是文艺领域的多面手,也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是来宾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学习的好榜样”。

《多情的红河石》剧照。

如今,年逾古稀的尹华俭每周仍穿梭于柳州和来宾之间,通过授课、撰写论文、评讲剧本、指导创作等多种形式培养年轻的文艺创作者,继续为来宾文艺事业发挥余热。“作为老一辈文艺工作者,我有责任去带领好年轻人,希望来宾的文艺事业越来越好。”

来源:来宾日报融媒体记者黄文媚文/图

微观来宾--来宾日报社主办

编委:徐哲艳主任:陆娜编辑:黄婷莉

原标题:《尹华俭:毕生追求,让来宾在艺术舞台上崛起》

1
查看完整版本: 70年70人尹华俭毕生追求,让来宾在